豐子愷“畫”出來的教科書:那些兒時的記憶一直都在

多一份寧靜,多一份淡泊;多一份童真,多一份情感,這位老先生的漫畫,在那個年代,直至到現在依舊受到大眾的歡迎,甚至被稱為教科書級別式的畫作,活脫脫“畫”出了一本又一本教科書,先獻上老先生畫作,大家一起來感受一下:

豐子愷“畫”出來的教科書:那些兒時的記憶一直都在

這幅畫整體描繪了一幅無邊美景,青山綠水,泛舟遊湖,來來往往的的遊人,排隊買票的、下坐休息的;左上角的青青楊柳點亮了整幅畫的色彩,人與自然,和諧美好的景象呈現在眼前,給人一種寧靜平和的心緒。

豐子愷“畫”出來的教科書:那些兒時的記憶一直都在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這幅圖無疑是對此兩句詩的最好詮釋,一群孩子,聚在一起放風箏,遠處的房屋讓人多了一種家的溫暖,又有青山相映襯,高樹作為對比,來突出放飛風箏的高度,其中母親帶著小孩兒的樣子,也道出了芊芊溫婉母愛。

豐子愷“畫”出來的教科書:那些兒時的記憶一直都在

好是晚來香雨裡,擔簦親送綺羅人。依然是一幅和諧精緻的鄉村寫實圖,關於這句詩,有一個美麗的典故:這是《詩史》所載朱勰之詩,想必也是他的親身經歷:一個春天的傍晚,下著濛濛細雨,他挑著書箱去京城趕考,心儀的女子一路執傘相送。但那時的他一貧如洗,她又是名門閨秀。兩人步行村外的田埂上,一人走前頭,一人在後面無語跟隨,內心有語千千結,湧動唇邊口難開。時光倥傯,物是人非。女子早已身為他人婦。而她也成了他一生放不下的心結。

豐子愷“畫”出來的教科書:那些兒時的記憶一直都在

把蒲扇當腳踏車,想必這也只有孩子的那份童真才能想象的來,兩把蒲扇的確像極了車輪子,一筆一劃勾勒出簡單的線條,讓人看來卻不簡單,它反應了孩子的童真,無憂慮的孩童時光,總能勾起賞畫人對童年的回憶。

豐子愷“畫”出來的教科書:那些兒時的記憶一直都在

門前松,地上雪,呆萌萌的雪人,三兩孩童圍繞一旁做遊戲,打雪仗,好不快樂,這幅冬日雪景圖,畫出了人們對於到來冬日的欣喜。

豐子愷“畫”出來的教科書:那些兒時的記憶一直都在

小桌呼朋三面坐,留將一面給梅花。從詩中便能看出來這是一幅極具文藝高雅性情的畫作,三人小酌,順帶賞梅作詞,反映了生活中高雅的一面,而現在社會的酒局文化大都具有利益色彩,因此這種輕鬆愜意的聚會在如今顯得愈發少了,所以也就更加顯示出其珍貴。

豐子愷“畫”出來的教科書:那些兒時的記憶一直都在

步調一致:兩個少年相互搭肩,腳綁在一塊兒前進,這個是我們小時候常常玩兒的遊戲,兩人面帶微笑,一是友情的體現,二是享受的歡喜,還有身後緊跟著的小黃狗,想必小時候有在農村長大的小孩兒,都會有這種體驗:家裡的小黃狗是日常必不可少的樂趣,更是我們快樂的玩伴兒。

後來,我也漸漸開始喜歡上了這“教科書”級別的畫作,簡簡單單卻思想深刻,我曾思索為什麼那麼多人會熱愛豐子愷的畫作,除了他畫裡蘊含的獨特思想之外,更重要的是畫出了一種中華特有的傳統,一種愛與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