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画”出来的教科书:那些儿时的记忆一直都在

多一份宁静,多一份淡泊;多一份童真,多一份情感,这位老先生的漫画,在那个年代,直至到现在依旧受到大众的欢迎,甚至被称为教科书级别式的画作,活脱脱“画”出了一本又一本教科书,先献上老先生画作,大家一起来感受一下:

丰子恺“画”出来的教科书:那些儿时的记忆一直都在

这幅画整体描绘了一幅无边美景,青山绿水,泛舟游湖,来来往往的的游人,排队买票的、下坐休息的;左上角的青青杨柳点亮了整幅画的色彩,人与自然,和谐美好的景象呈现在眼前,给人一种宁静平和的心绪。

丰子恺“画”出来的教科书:那些儿时的记忆一直都在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幅图无疑是对此两句诗的最好诠释,一群孩子,聚在一起放风筝,远处的房屋让人多了一种家的温暖,又有青山相映衬,高树作为对比,来突出放飞风筝的高度,其中母亲带着小孩儿的样子,也道出了芊芊温婉母爱。

丰子恺“画”出来的教科书:那些儿时的记忆一直都在

好是晚来香雨里,担簦亲送绮罗人。依然是一幅和谐精致的乡村写实图,关于这句诗,有一个美丽的典故:这是《诗史》所载朱勰之诗,想必也是他的亲身经历:一个春天的傍晚,下着蒙蒙细雨,他挑着书箱去京城赶考,心仪的女子一路执伞相送。但那时的他一贫如洗,她又是名门闺秀。两人步行村外的田埂上,一人走前头,一人在后面无语跟随,内心有语千千结,涌动唇边口难开。时光倥偬,物是人非。女子早已身为他人妇。而她也成了他一生放不下的心结。

丰子恺“画”出来的教科书:那些儿时的记忆一直都在

把蒲扇当脚踏车,想必这也只有孩子的那份童真才能想象的来,两把蒲扇的确像极了车轮子,一笔一划勾勒出简单的线条,让人看来却不简单,它反应了孩子的童真,无忧虑的孩童时光,总能勾起赏画人对童年的回忆。

丰子恺“画”出来的教科书:那些儿时的记忆一直都在

门前松,地上雪,呆萌萌的雪人,三两孩童围绕一旁做游戏,打雪仗,好不快乐,这幅冬日雪景图,画出了人们对于到来冬日的欣喜。

丰子恺“画”出来的教科书:那些儿时的记忆一直都在

小桌呼朋三面坐,留将一面给梅花。从诗中便能看出来这是一幅极具文艺高雅性情的画作,三人小酌,顺带赏梅作词,反映了生活中高雅的一面,而现在社会的酒局文化大都具有利益色彩,因此这种轻松惬意的聚会在如今显得愈发少了,所以也就更加显示出其珍贵。

丰子恺“画”出来的教科书:那些儿时的记忆一直都在

步调一致:两个少年相互搭肩,脚绑在一块儿前进,这个是我们小时候常常玩儿的游戏,两人面带微笑,一是友情的体现,二是享受的欢喜,还有身后紧跟着的小黄狗,想必小时候有在农村长大的小孩儿,都会有这种体验:家里的小黄狗是日常必不可少的乐趣,更是我们快乐的玩伴儿。

后来,我也渐渐开始喜欢上了这“教科书”级别的画作,简简单单却思想深刻,我曾思索为什么那么多人会热爱丰子恺的画作,除了他画里蕴含的独特思想之外,更重要的是画出了一种中华特有的传统,一种爱与责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