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和Libra之錨以及分享經濟

深潭:洞見石油暴跌、DC/EP和Libra之錨以及分享經濟

引言

"數字經濟公社”微信群群友貓叔、嚴挺、鄧柯、秦山川、郭強、郭光、董曉樂和龍白滔等在4月21日圍繞石油暴跌、DC/EP和Libra之錨的區別,以及分享經濟等話題展開討論。


深潭:洞見石油暴跌、DC/EP和Libra之錨以及分享經濟

石油價格暴跌洞見

深潭:洞見石油暴跌、DC/EP和Libra之錨以及分享經濟

背景:4月21日凌晨, 美國德州原油 WTI五月份合約歷史性暴跌,一度跌到-35美元一桶, 史無前例, 也就是說, 賣家願意出35美元讓買家把一桶原油帶走。

石油之商品流動性

郭光:油價變負,意味著世界商品服務的流動性將會枯竭

,而人民幣只會往房子上堆,美元只會往股市裡跑,一個地下,一個天上,唯獨沒有了中間的人(疫情),信用貨幣也將見證一個歷史的時刻的到來。

鄧柯:怎麼就世界商品和交易的流動性枯竭了呢,我認為只是短暫的。現貨和遠期都是正常的,只是5月要交割的合約價格變負了。這是因為大眾商品的交割倉儲特性決定的。

5月合約的價格問題其實很好理解假設你家開了一個飯店,每天消耗100斤大米,你弄了個倉庫可以存1000斤大米,和超市簽訂了合約,每週來送700斤大米。現在突然疫情原因,飯店不開門了,每天只消耗10斤大米,但按照合約每週還是要送700斤大米給你。你的糧倉就爆了嘛。這個合約交割時不可取消的,你就得把它賣出去對吧,賣不出去白送都行。因為這麼多大米運過來你沒有地方放,堆到飯店門口市政還要罰款的。

齊新陽:當你看油價的時候,要清楚自己看的是什麼。原油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摻雜了政治和經濟,而這個spot price只有一點短期恐慌的含義。長協價才是本質。短期的油價和倉儲 短期銷量相關,中間人就是二道販子一下,和別的生意差別不大。這和農民倒牛奶沒啥差別。海南香蕉一毛錢一斤,北京就不行了。

李志維:現在還很多郵輪趕過去拉油呢,雙石包了很多巨輪,這是投機市場引起的恐慌疊加,也不排除觸發了某些程序單。早先老美髮生過 把個股砸到將近零,然後當天晚上宣佈 某個交易時間之後的都作廢 。

董曉樂:倉儲成本的正常表現,供應鏈暫停鍵的自然結果,實際是比拼的是各級違約成本,時長以及決策機構。

郭強:“WTI不是倉單交割,是管道閥門點交貨,買方負責找庫。出現負油價是那些之前的多頭,沒有能力接貨,所以被空頭擠兌止損造成的。其實庫裡的庫容還有,只是這些多頭沒有能力去獲取,所以就被擠兌了。這些多頭如果是大公司持有,是不會出現負油價的。多頭大部分是一些ETF或個人投資者,要轉月時需要賣出,而空頭很瞭解這種情況,所以加大擠兌,市場被嚴重扭曲了。本質上此次負油價更是一次金融事件。” 我的朋友剛才給我的解釋。

石油與美元

深潭:洞見石油暴跌、DC/EP和Libra之錨以及分享經濟

貓叔:加拿大原油已經歸零。現在每買一桶賣方要支付給你7美元。這是真正意義上的"爆倉",他們必須快點脫手以減少倉儲費用。

負利率大家已經慢慢習慣,現在進入了負油價時代,我們老說石油美元,現在石油這個根基發生大變化了,石油美元呢?

龍白滔:石油美元的核心不是油價,而是用美元支付。油價高低,對美國這種金融大國來說,投機客都能賺錢。這次全球金融危機,美元的全球主導地位得到再一次加強。千萬別有錯誤印象,認為美元衰落。沒有!反而加強了。

嚴挺:對啊,還是美元支付啊,沒有用其他的。美國還是全世界最強大的國家,美國還是全世界最強大的國家。

石油之戰爭可能性

深潭:洞見石油暴跌、DC/EP和Libra之錨以及分享經濟

郭強:我華爾街的朋友晚上還說之前幾天改系統允許系統負值,當時大家還覺得奇怪呢,其實已經為製造恐慌做好了準備,整個世界的系統出了bug,看怎麼收場吧,估計要打一仗了。winter is coming!

郭光:The sword needs to come out of its scabbard for either War or Peace.

程清寰:伊朗or臺海?製造恐慌情緒蔓延是主要影響,絕大多數人不懂技術上的事。

秦山川:我認識的老美中以前有好戰傾向的極右白人最近聊到疫情,我開玩笑的問他們,有可能引發熱戰嗎?所有人都回答說:不可能!除非上帝讓人類瘋狂並滅亡!

大家還記得嗎?上世紀50年代美帝的“麥卡錫主義”曾橫行一時,那個瘋狂反共的國會議員麥卡錫,我認識他的一個孫子,他己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就變成中國政府認可的“對華友好人士”啦!

在目前這種全球化疫情,經濟運轉和人道主義多重危機下,沒有任何一個利益集團(包括最危險的軍火集團在內)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而發動熱戰!所以,我們不能受中國網絡上那些腦殘戰狼的胡噴影響,要有天下為公,人類大愛,社會大同的基本價值觀來看待這個時代的轉折和發展!朱嘉明老師說的金句:“歷史不會被熔斷”!我堅定地相信!

雲海:感覺不可能是有點低估了,大面積的崩塌往往就是源於一個點。

郭光:真正有準備打這樣級別戰爭的人不會事前告訴你他的意圖,而這種級別的戰爭也絕不是偶然出現的一個人的一己之見所決定的,各種事實性的歷史條件促發這樣的發生:

(1)物質生產極大地發展,尤其是在實業科技層面出現大的躍進,讓高階的人們(國家/階層/集團)開始對於新的生產力發展有新的構想;

(2)國與國,階層與階層之間的差距因為(1)開始快速拉大;

(3)資本價值的預期與實體經濟結構發展出現錯配,實體經濟結構需要大幅度地調整來接濟資本對於未來發展結構性的構想。

注:(3)是導致劇烈衝突的本質原因,從概念上來說就是生產關係需要新的調整來應對新的生產力的發展與佈局。

秦山川:我覺得在核武時代,外太空時代的今天,發生世界規模的全面大戰的概率不高!如果發生,那就是人類的真正末日!而且,生產關係隨生產力發展需求而調整的方式,也不一定非要通過熱戰來實現!

郭光:就連美國自己內部的生產關係的調整都要靠一次南北戰爭來解決,重大的生產關係的調整對應一部分原有的實力階層(這個無法避免應該資本積累需要時間)要轉型和下位,這就是劇烈衝突總是難免的一個原因。可以避免衝突的一種可能,就是有實力上位的人們給予足夠的震懾和緩衝,這樣才是避免戰爭真正可行的方式。預判威脅,同時給出震懾和緩衝的實力和能力是能夠切實避免戰爭的手段。

黃崢嶸:戰爭,從來只關乎債務危機。要麼窮的想賴外債,想去搶劫;要麼希望教訓賴賬國家。

嚴挺:石油和糧食不一樣,糧食危機爆發,那連人都吃。現在家底還有,再過半年就不一樣了。

黃崢嶸:是的。同理,像沙特/委內瑞拉等主要靠石油出口掙錢的,油價跌就意味著沒錢進口糧食。疫情之後的全球動盪,可能超乎想象。

深潭:洞見石油暴跌、DC/EP和Libra之錨以及分享經濟

dc/ep之錨和libra之錨

深潭:洞見石油暴跌、DC/EP和Libra之錨以及分享經濟

董曉樂:央行的人民幣DC+類LIBRA的EP構建於美元債務基礎上的人民幣發行機制已經嚴重不利於中國真正成為全球經濟領導者的發展之路,不利於人民幣國際化,不利於中國苦心經營的全球經濟一體化體制,不利於中國擺脫中美經貿依賴、削弱在中美貿易摩擦中的中方談判籌碼。

鄧柯:美金錨定到美國國債發行,這個是有非常多的歷史原因的,我個人覺得不能照貓畫虎。中國的國債並不具備美國國債那種流動性,在事實上沒有成為公認的基準資產。錨定一個非基準資產發行貨幣,有很大的風險。大概率反而會降低人民幣的信用。

郭銘: 人民幣現在是信用貨幣,中國數字貨幣不是新的幣種,仍然是人民幣——人民幣的國際影響力方面,中國數字貨幣擴大影響力不是靠和某種戰略資源的綁定(比如石油),其影響力應該是通過發揮新的數字經濟催化劑的作用來建立的,這當然要先在中國市場取得,然後通過貿易(包括貨物和服務)擴散到國際上。這其中其實挑戰很大的,因為中國的數字經濟雖然很先進,但是目前仍舊侷限在國內。

中國數字貨幣國際影響力的突破口可能在服務貿易方面,這個開始應該是做為貨物貿易的一個補充(服務)起步的,逐步到比較純粹和獨立的服務貿易。

還有去中心化的數字經濟模式,既然可以突破公司的邊界,也就可以突破國家的邊界,這其中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但是每個解決的問題都是一個新的產業形態。比如,法律問題怎麼解決?計算法律學?很多可以探索的方向。

我沒有現成的答案,只有一些不成熟的(很可能錯得離譜的)思考。

郭光:目前中國貨幣與房產資產的關聯,美國貨幣與股權資本的關聯,讓我感覺新興的貨幣系統要能有機理去除兩個中心化,前者要脫離區域(固定資產),後者要脫離公司(股權)。

董曉樂:貨幣發行關鍵還是基礎資產的組成,之後是使用範圍,從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就可瞭解。

深潭:洞見石油暴跌、DC/EP和Libra之錨以及分享經濟

洞見分享經濟

深潭:洞見石油暴跌、DC/EP和Libra之錨以及分享經濟

郭銘:人民幣不應該走英鎊、美元那樣的傳統信用貨幣霸權的老路。中國數字貨幣,結合新的經濟形態,也許可以走出一條新路。這才是進步。

郭強:具體怎麼做呢?什麼是新的經濟形態,這個很難。

郭銘:和互聯網相關的新經濟模式。比如,跨域合作的去中心化共享經濟,這裡「去中心化」是指突破原來公司的邊界。

前些年興起的「共享經濟」(美國叫做 gig economy),在中心化的互聯網模式下並不成功,因為共享經濟的合作模式不適合傳統的中心化的公司和以此為基礎的經濟體系。

鄧柯:這個說法我比較認可,應該說特別認可。

程清寰:中心化的共享經濟不就是租賃平臺嗎。這和真正自發的共享還是有差距的,人與人,價值與價值,信息與信息的交互,還是的傳統互聯網的模式。

郭銘:是的,目前的“共享經濟”在中心化互聯網的制約下,只是半吊子創新,先天不足。

鄭延偉:贊同,對其批判的思想提出了另外一種嘗試,就是把傳統的合作經濟和互聯網結合在一起,稱為“平臺合作主義”。其批判者不在少數,其中有一種思路是把傳統的合作經濟和互聯網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種“平臺合作主義”,在歐洲和美國都有不少嘗試性案例,但做的不那麼成功。Gig Money和共享經濟有差別,國內一般譯為零工經濟。

鄧柯:事實上,共享經濟就是分時租賃,這是沒錯的。但分時租賃是個重資產行業,也就是說,你先買下來才能租出去。單看個體,這種分時租賃是賺錢的,就像長租公寓一樣,本身應該是個盈利的業務。但這種業務的問題是,一旦規模做得很大,管理成本就急劇上升,直接吃掉利潤。

長租公寓、單車租賃、汽車租賃都是這樣。我自己在海外也有物業。美國個人租房物業的形式,經常是一個房東買下一層樓或者一棟樓,然後裝修租出去。

這種租賃,據我觀察,是賺錢的,因為都是個體戶房東嘛,如果賠錢就沒人做了。但這種生意根本做不大,單個房東租一棟樓是賺錢的,但是如果他想擴大規模,租兩棟樓,三棟樓……只要規模一大,基本上虧得一塌糊塗。簡單直接的說,一件東西可以收n次押金。但目前的問題是運營成本太高,直接把利潤全部吃掉了。

程清寰:規模越大,使用者越多,成本越高,這類似與通縮的模型。成功的互聯網模式一定是規模越大,用的人越多,成本越被攤薄。收n次押金,做大負債端,對應資產端反而是貶值的,這不就把自己搞死了麼?

鄧柯:如果你看單個物業出租,大部分都是賺錢的,所以理論上,如果我做大規模,還是賺錢的。當然這個錢賺得比較辛苦,因為它的營收和成本是同比例增長的,不像互聯網那麼舒服,營收指數級,成本線性增長。但這也是不錯的生意。事實上這些物業一旦集中,由於喪失了精細化管理的能力,虧得一塌糊塗。

程清寰:這種分散又要精細化運行的業務,那就是所有權,使用權,管理權三分離。分時租賃模式裡資產折舊以及運營效率都決定生死。這個場景還真很適合dac。

郭銘:去中心化合作——這就是超越公司的邊界、跨域的內涵。

虞磊珉:這種類似的滴滴幣模型高盛白皮書上就有,好像是一個社區太陽能的共享經濟。人人共享,人人獲益,靠通縮模型的代幣來鼓勵最先和最多共享的人,這已經被龍博批判了無數遍了。

郭銘:通縮的通證經濟模型是錯的,新的DAC要超越這種模型但協作才是區塊鏈的核心應用。

程清寰:是的,要繞過坑,我認為商業創新的基石還是落在滿足社會現有需求的優化上。不然無法給社會提供有用產品及服務,那麼價值就需要通縮來維持,另外就是挪用資金。

雲海:框架模型設計也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在實踐中摸索,從成本上來說需要一個小特區來做這些前沿性的探索建模。

注:本平臺不持有主觀觀點,意在突出百家爭鳴,思想碰撞。

深潭:洞見石油暴跌、DC/EP和Libra之錨以及分享經濟

參與人介紹

龍白滔,清華大學計算機博士。在金融科技領域有20年工程、技術、諮詢、投資和創業經歷。曾在中金甲子投資基金、通聯數據、埃森哲、IBM等機構任職,曾代表埃森哲擔任上交所交易系統總設計師。中國第一本數字貨幣理論專著作者。

嚴挺,眾享比特創始人。

貓叔,創業、投資和傳媒老兵,數字經濟全球化實踐與推動者。

鄧柯,質數斯達克CEO,多年國際清結算市場從業經驗,Settlity(環球銀通)是為持牌金融機構服務的機構間交易和清潔算區塊鏈網絡

程清寰,數字經濟學愛好者,國學愛好者,中國安全產業協會安全玻璃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

郭銘,區塊鏈項目Soteria的創始人,在硅谷擔任軟件工程師20年,創業孵化投資人

郭光,經濟學博士,美國賓州州立大學。曾在美國穆迪分析、巴克萊全球投資者與布萊德等金融研究和資產管理機構任職,從事全球金融和信用風險研究工作,目前專注研發適合中國金融與資本市場信用風險管理使用的新型機器和深度學習技術。

董曉樂,德道國際有限公司創始人,國際易學聯合會易學應用專業委員會副會長。

雲海,在美國硅谷生活九年,Distributed Cloud YUNFS 系統創始人兼書作者。

鄭延偉,數字資產研究院學術秘書。

齊新陽,現任湘財證券北京資產管理分公司執行總經理、投資經理,負責量化和FOF業務。關注數字貨幣及未來數字貨幣的資產管理業務。

郭強,關注區塊鏈和技術新賽道的天使投資人和實踐者,中關村天使投資聯 盟區塊鏈專委會副理事長,普豐創投合夥人,BUMO公鏈創始人。

虞磊珉,律師。於2018年《法律500強》亞太排名中被評選為金融科技領域“新生代律師”。

秦山川

,資深私募基金投資管理人,在美國20多年,管理過上百億美元的基金。企業戰略研究專家。多家美國大學訪問學者。

黃崢嶸,杭州好望角投資CEO。

深潭:洞見石油暴跌、DC/EP和Libra之錨以及分享經濟

招募志願者

“數字經濟公社”

是國內優秀的數字經濟為主題的論壇,包含同名微信群和公眾號,在朱嘉明老師的指導之下由龍白滔博士主理,目前聚集了約200位國內相關領域的學者、官員、專家和行業領袖。“深潭“為”數字經濟公社”微信群聊紀實,意在學術探討並激發思想火花。


條件:熱愛數字經濟,英文水平好,表達能力強,三觀正,有社區協作和分享精神,閱讀過龍博的著作《數字貨幣:從石板經濟到數字經濟的傳承與創新》。

工作內容:參與整理“數字經濟公社”微信群精華對話內容;參與翻譯、整理、研究和編寫與數字經濟相關的文章;參與公眾號運營;參與本論壇活動組織與協調;參與其他本平臺獲得的公共機會。

有興趣的讀者請關注“數字經濟公社”的公眾號的同名文章申請成為志願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