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謀定後動,厚積薄發

摘要: DC/EP引領全新數字經濟時代

BlockVC行業研究團隊

聯繫人:Owen 郵箱:[email protected]

感謝您的關注,歡迎您發送郵件至本郵箱,交流更多行業觀點

要聞速覽

4月16日,據科創板日報消息,中國央行數字貨幣(DC/EP)將作為交通費補貼的形式,在5月發放給蘇州相城區各區級機關、事業單位和直屬企業員工。具體執行層面,蘇州市相城區要求區屬行政單位員工在4月份安裝數字錢包,5月將其工資中的交通補貼的50%通過央行數字貨幣的形式發放。這是目前已披露出的DC/EP首個落地應用場景。結合日前網傳的數張截圖,農行已經在內測DC/EP,測試錢包僅開放深圳、雄安、成都、蘇州四個網點參與測試。相關截圖顯示,央行數字貨幣 DC/EP 錢包有 4 大主要功能,包括 DC 兌換、錢包管理、DC 查詢、以及錢包掛靠。同時還將支持掃碼、匯款、碰一碰等多種交易方式。

自2019年年中 Libra 橫空出世後,中國央行數字貨幣正式從幕後走到臺前,周小川、姚前、穆長春、王信、黃奇帆、等多位官員也多次在演講中透露最新進展。從穆長春的“DC/EP呼之欲出”到DC/EP落地交通費補貼,

可以確定的是中國央行數字貨幣已經進入最終的測試準備階段,2020年年內大概率會正式推出,開啟區塊鏈、密碼學等科技在金融支付與國家宏觀貨幣政策領域的深度賦能。值此契機,BVC將對DC/EP進行深入剖析,幫助讀者擁抱新的數字貨幣時代。

DC/EP的發展沿革

目前,全球各國央行正對CBDC展開細緻且全方位的研究和探索。根據2019年國際清算銀行發佈的一項關於中央銀行和CBDC(央行數字貨幣)的調查報告顯示,儘管85%的中央銀行表示他們不太可能在未來三年內發行CBDC,但大約四分之一的中央銀行表示它們已經或者即將擁有發行CBDC的授權,約70%的中央銀行承認他們正在研究此問題。已經推出的DC/EP毫無疑問是眾多CBDC中的領跑者。

全景透视DC/EP:谋定后动,厚积薄发

圖1 世界各國CBDC研發計劃,BlockVC行業研究

不可否認,2019年Libra的橫空出世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國DC/EP的快速發展與公眾曝光,但DC/EP的實際發展最早可以追溯到2014年,時任央行行長周小川倡導下,央行成立法定數字貨幣專門研究小組。在2016年1月,央行召開的數字貨幣研討會上,首次對外公開發行數字貨幣的目標,同年11月,央行在其官網上公開招聘數字貨幣研發技術人才,招聘分類主要覆蓋計算機、信息安全和密碼學等專業領域,分別從事數字貨幣及相關底層平臺的軟硬件的架構設計和開發以及研究數字貨幣中所使用的關鍵密碼技術,對稱、非對稱密碼算法、認證和加密等工作。由當時的招聘信息可以看出,早在2016年時以密碼學等技術為底層的區塊鏈技術便已進入央行視野,成為未來DC/EP可能的技術實現路徑備選之一。

2017年,央行正式成立數字貨幣研究所,標誌著DC/EP正式立項,前期準備工作結束正式進入正軌。隨後2018年央行的工作會議中明確指出“穩步推進央行數字貨幣研發”。在Libra計劃問世的2019年,央行明顯加大了DC/EP的推進力度,下半年工作電視會議,指出下半年要加快推進法定數字貨幣 (DC/EP) 研發步伐 , 跟蹤國內外虛擬貨幣發展趨勢。同年8月,央行支付結算司副司長穆長春在第三屆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上表示,央行數字貨幣(DC/EP)的研究已進行五年,現在“呼之欲出”。

2019年10月,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表示:“中國人民銀行對於 DC/EP 的研究已經有五六年,我認為已趨於成熟。中國人民銀行很可能是全球第一個推出數字貨幣的央行。”隨後,央行副行長範一飛、央行官方微信公眾號等均揭露了DC/EP的眾多特徵,我國 央行數字貨幣也逐漸揭開其神秘面紗。

總體來說,中國CBDC的相關研發起步早,基礎紮實,在理論與時間雙重範疇中均走在了各國央行的最前列,DC/EP也成為了主要國家經濟體中第一個實際落地的央行數字貨幣。

DC/EP的核心特徵

“中國版數字貨幣項目稱之為 DC/EP,即數字貨幣和電子支付工具。其功能屬性與紙鈔完全一樣,只不過是數字化形態。我們對它的定義是‘具有價值特徵的數字支付工具’。”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對於中國版數字貨幣進行了清晰定義,也就是DC/EP即法幣的數字化形態。我們可以使用國際清算銀行BIS提出的“貨幣之花”模型,通過是否由央行發行、是否可點對點使用、是否可廣泛鋪開使用、是否是數字化形式四個維度

,來區分各類貨幣形態。

全景透视DC/EP:谋定后动,厚积薄发

圖2 BIS“貨幣之花”模型,BIS Quarterly Review, Sep 2017

可以看出,DC/EP這類央行數字貨幣具有央行發行、數字化、可點對點廣泛使用等特徵。與之最為接近的,則是非數字化的現金,以及不是由中央銀行發行的加密數字資產,即比特幣,以太坊等。

具體分析DC/EP的核心特徵:

  • 由中國央行發行:DC/EP具有無限法償性,屬於法定貨幣的範疇,具有法定貨幣的地位。任何中國機構和個人均不能拒絕收付 DC/EP。因此DC/EP在法律地位上顯著高於支付寶餘額、微信支付餘額等現金等價物,高度貼近人民幣現鈔。

  • 具有價值特徵:央行數字貨幣的功能與紙幣地位相同,只是央行數字貨幣是以數字化的形式展現(對應貨幣之花的數字化特徵),需要下載手機數字錢包使用。但是與傳統手機支付不同的是,央行數字貨幣支持雙離線支付,即在沒有網的情況下,只要手機能夠正常開機就可以進行支付。雙離線支付技術的應用顯著提高了DC/EP的使用場景,使其脫離了網絡信號的束縛。

  • M0屬性,即現鈔的替代:DC/EP將作為新的數字化現金,促進現鈔的「無紙化」。DC/EP將具有與現鈔相同的價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價值貯藏的貨幣職能。

  • 松耦合的賬戶設計:DC/EP沒有使用典型的區塊鏈技術分佈式賬本以及Token範式作為架構,而是取出了區塊鏈的內核,將賬戶模式與Token範式做了有機結合,使得強KYC要求不再是使用DC/EP的必要條件,交易的匿名性也得到了一定提高,但央行仍保留了通過大數據分析發現存在可疑交易行為的賬戶的監管能力。

除了上述核心特徵之外,為了方便普通民眾對於DC/EP的使用,央行數字貨幣將採取“雙層運營體系”,即央行先把數字貨幣兌換給商業銀行或其他金融運營機構,再由這些機構兌換給公眾。那麼用戶在“認購”數字人民幣的時候,是直接通過自己在銀行的存款向央行認購。為了保證央行數字貨幣不超發,二級機構需要向央行全額、100% 繳納準備金。這樣保證了包括商業銀行、電信運營商、第三方支付機構等多個部門的優勢企業可以協助參與到DC/EP的發行與流轉當中,又可以最大程度上的兼容現有支付體系,降低遷移至DC/EP的摩擦成本。

此外,因為央行數字貨幣是現鈔即M0的代替,所以持有DC/EP幾乎等同於持有現金,並不會產生利息如同銀行存款、支付寶餘額等的存款與貨幣基金利息。這是DC/EP與支付寶餘額、微信餘額等第三方支付機構餘額最本質的不同。一般認為,餘額寶等貨幣基金餘額屬於M2的範疇。

從DC/EP目前披露的信息來看,大概率沒有采用太多典型的區塊鏈技術架構。從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已公佈申請 63 項專利的專利來看,密碼學,例如PKI體系和IBC體系的認證管理等是DC/EP的主要應用技術。DC/EP使用的“一幣兩庫三中心”中的IBC認證中心、CA認證中心均用到了眾多密碼學應用技術。

DC/EP帶來的思考

從DC/EP的諸多特質可以看出,其本質是對於人民幣M0的替代,採用了雙層運營架構,消費券補貼的首個落地形式顯示中國央行數字貨幣已正式揚帆起航。當前的DC/EP大概率在央行資產負債表內,是體現為負債項的貨幣發行的子項目,且由商業銀行保證全額備付金。那麼從DC/EP與支付寶餘額、微信支付餘額的差別上看,個人用戶幾乎難以感到其中的差別,支付寶餘額與微信支付餘額同樣在央行設立全額保證金的備付金科目,只是具體科目類別不同,在商業化支付角度,DC/EP若沒有後續接入類似餘額寶的貨幣基金投資選項的話,

則DC/EP將是一種不生息,但安全性和信用背書相較支付寶與微信支付更高的現金等價物。其中,商業銀行將會由於備付金不付息,損失一定的準備金利息收入。

在疫情的大背景下,DC/EP選擇作為交通補貼的發放,不失為一種明智之舉。一方面以電子消費券的形式刺激內需消費,一方面藉機推廣央行數字貨幣錢包的下載,提高民眾對於新興科技的認知,為未來DC/EP的全面鋪開打下初步基礎。根據財聯社援引中信證券消息稱,預計央行數字貨幣或在年內正式上線,中長期投放量或將達萬億規模。中國當前每年新增M0投放大概約8萬億,則萬億規模的DC/EP投放將佔到總比例的10-15%左右,切實起到對現鈔的替代作用。

除卻電子消費券投放的特殊使用場景外,若DC/EP正式進入商業支付與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短兵相接”,實際上DC/EP或無明顯的競爭優勢,但央行將有能力實現更高水平的支付追蹤與風控管理,對中央銀行監控資金流向以及反洗錢、反恐怖融資和反逃漏稅等方面監管具有很強政策含義。

由於DC/EP大概率不付息,則實際上DC/EP難以起到為利率走廊設置下限的功能,此功能目前被支付寶、微信支付等的備付金利息行使。所以 DC/EP 暫不構成新的貨幣政策工具。從DC/EP在央行和商業銀行間的實際流通中,

當用戶從商業銀行處兌取DC/EP時,實際上會減少用戶存款,即M2,因此M2會受到些許擠壓,但規模應不足以影響實際貨幣乘數。

除國內宏觀貨幣政策外,DC/EP或還將對人民幣國際化起到一定積極作用。因為松耦合的賬戶模式,使得在交易環節中對銀行系統賬戶依賴程度大為降低,大大有利於人民幣的流通和國際化。境外實體或個人即可以通過持有的人民幣向境內銀行、企業或個人兌換DC/EP,又可以通過持有的外幣兌換DC/EP。儘管包括 DC/EP 在內的跨境支付能促進人民幣國際化,但跨境支付只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在實踐中,人民幣國際化仍需要更多的制度層面支持與迭代。

全景透视DC/EP:谋定后动,厚积薄发

圖3 DC/EP 與跨境支付,萬向區塊鏈

總結

貨幣自古是經濟社會運行的核心要素,起到資本與其他生產要素配置的核心交換媒介作用。回顧貨幣的發展歷史,從農業社會的黃金、白銀或銅幣等的貴金屬到工業社會後的金本位紙幣,再到佈雷頓森林體系崩塌後,世界進入以國家信用為背書的法幣時代。在上世紀80年代,貨幣的電子化越來越發達,電子錢包、信用卡、儲記卡、手機支付迅猛發展。2008年比特幣誕生,2019年Libra計劃問世,2020年中國DC/EP紛至沓來,貨幣正迎來全新的數字化時代。

2020年全球經濟遭遇疫情黑天鵝,美聯儲經歷過2008年次貸危機後做足準備,為應對本輪流動性危機造成的“美元真空”,短時間內動用了幾乎所有貨幣政策工具,將充裕的流動性注入到債券市場,甚至採取了“直升機撒錢”的全民補貼手段去刺激經濟。儘管全球權益市場在各國央行紛紛放水後暫時“情緒穩定”,但長期的貨幣超發日益嚴重,而這正是當前各國經濟面臨的深層次問題。2000年時,全球基礎貨幣總量(即央行總資產)大約是1.5萬億美元;2008年,這一數字變成了4萬億美元;到2017年底,這一數字是21萬億美元。當前政府債務、社會總債務與GDP比值均創下新高,當前美國GDP每年的增加值即將不足以償還每年的存量債務利息,新一輪的全球金融危機似乎是不可避免的。從這個角度講,世界各國央行面臨著同樣的“貨幣兩難”。

在全球經濟仍未走出疫情陰雲,全球化逆流日益嚴重,全球各國割裂與對抗逐漸加深的大背景下,中國央行數字貨幣DC/EP在技術路徑選擇、應用場景落地、金融科技基礎設施等多個領域均處於世界領先地位,蘇州市的交通費補貼僅僅是小試牛刀,相信在不久的將來,DC/EP必然從支付、貨幣等多個領域引領人民幣登上更大的國際舞臺,而區塊鏈技術和密碼學技術等自主可控的核心科技必然是其中堅實支撐。

1. 《萬向區塊鏈首席經濟學家鄒傳偉:對人民銀行 DC/EP 的初步分析》,鄒傳偉

2. 《數字化重塑全球金融生態》,黃奇帆

3. 《央行穆長春詳析libra與央行數字貨幣DC/EP》,穆長春

BlockVC簡介

BlockVC隸屬於全球數字資產管理集團BVC Group,是全球領先的區塊鏈風險投資機構,涵蓋了早期種子投資、風險投資、私募股權投資、項目孵化加速和全球合規等業務。

BlockVC致力於“將區塊鏈帶入主流”,積極佈局包括基礎公鏈、應用協議和金融服務等在內的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積極推動全球範圍內的加密資產合規和監管業務,從而建立了具備全產業鏈和全球影響力的投資矩陣和生態佈局。

BlockVC核心團隊分佈在北美、新加坡、北京、香港和日本等多個國家和地區,成員來自Credit Suisse、Morgan Stanley、中信集團、老虎證券、斯坦福、MIT、北大清華等,兼具金融、互聯網、區塊鏈等多領域的專業經驗。

(1、 內容來自鏈得得內容開放平臺“得得號”,稿件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鏈得得官方立場。2、 凡“得得號”文章,原創性和內容的真實性由投稿人保證,如果稿件因抄襲、作假等行為導致的法律後果,由投稿人本人負責。3、 得得號平臺發佈文章,如有侵權、違規及其他不當言論內容,請廣大讀者監督,一經證實,平臺會立即下線。如遇文章內容問題,請發送至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