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人物——張良》張良怎麼讓劉邦成為史上第一位布衣皇帝?1

張良怎麼讓劉邦成為史上第一位布衣皇帝?(1)

劉邦能當上皇帝,張良、蕭何和韓信這三人缺一不可。

但這裡單說,張良怎麼讓劉邦成為史上第一位布衣皇帝?

且不說張良如何出謀劃策,讓劉邦成為漢王,撈到足夠的資本,為以後打天下打下堅實的基礎。

且單從項羽入關之後說起。

《史記人物——張良》張良怎麼讓劉邦成為史上第一位布衣皇帝?1

項羽是劉邦最大的對手,項羽有一手最好的牌。

毫無疑問,項羽有做天子的雄心(你也可以說他有野心)。

而且,項羽有一手最好的牌,他完全可以理直氣壯地做一個開創新朝代的天子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秦始皇已經毀滅了六國,天下已經屬於秦朝,這是擺在天下的大事實,任憑誰多麼痛恨秦始皇毀滅六國的殘酷,任憑誰多麼留戀六國,多麼想要恢復六國,都改變不了這個大事實:原六國已經毀滅了,天下已經屬於秦朝了。

現在,強大的秦兵已經覆滅,秦二世胡亥已經死亡,秦王子嬰已經投降,大秦帝國已經被徹底推翻,這是擺在天下的大事實,是誰也改變不了的大事實。

那麼,現在的天下應該屬於誰?

難道屬於原六國嗎?不是!因為原六國已經滅亡了!推翻秦朝的人不全部是原六國的王室的人,誰也改變不了這個大事實!誰也不能讓死灰全部復燃!

天下,應該屬於我們大家,屬於起來推翻秦朝的所有人!因為現在的天下,就掌握在我們的手裡!

那麼,誰應該成為天下的新天子?

難道不是我項羽嗎?!

沒有我叔父項梁和我項羽,就沒有楚懷王;沒有楚懷王,就沒有兩路反秦大軍,就沒有秦朝的滅亡!

我叔父不幸犧牲,我項羽理當繼承他的偉業,成為新的天子!我有能力做個好天子!我要憑藉道義,公平地獎賞大家!我要讓天下從此太平!

如果項羽真的這麼做了,如果他維持楚懷王的楚王地位,分給一定的土地;如果他佔據關中的大部分土地,和關外的部分土地,再公平地分封諸侯王,並以道義為原則,與他們簽訂和平協議,以適當的方式制約他們;如果這樣,就沒有後來的張良為劉邦“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這回事了

但是,項羽有一手最好的牌,卻沒有最好的牌技。

項羽沒有衝破舊觀念束縛的膽識,他不敢超越舊的“君臣”觀念,不敢放下自己是楚懷王臣子的身份,不敢直接登上天子的寶座,擁有天子的身份。

項羽把“義帝”這個天子的身份獻給了楚懷王。

既然楚懷王是新的天子,是天下的新主人,那麼只有他才有資格分封諸侯王,你項羽就只有聽從命令,接受封賞的份。

聰明的項羽不可能不明白這個道理。

但項羽顯然不能壓抑自己的雄心(你也可以說野心),不能遵從這個道理。

項羽憑藉自己的威勢,自封西楚霸王,分封十八侯王,除了漢王劉邦、膠東王田市和遼東王韓廣,其餘的十五王都在他的手下

《史記人物——張良》張良怎麼讓劉邦成為史上第一位布衣皇帝?1

項羽分封十八侯王圖

項羽不但架空“義帝”,把自己放在天子的實際位置上,而且幾乎完全忽視了道義。項羽分封諸侯王,全憑自己的意志行事——

張耳是趙王歇的相國,他所率領的兵馬是趙國的兵馬,他只是為趙國出兵,無論他立下多大的功勞,都應該屬於趙國,項羽給獎賞,也應該先給趙國,再由趙國獎賞張耳,這是個常理,但項羽不理會這個理,直接封張耳為常山王,這就等於直接奪走趙王歇的人,不承認趙國的功勞,而且沒什麼正當的理由就改封趙王歇為代王,這麼做,顯然是為了削弱趙王歇的勢力,趙王歇又怎能甘心接受。

臧荼是燕王韓廣的部將,他所率領的兵馬是燕國的兵馬,他只是為燕國出兵,無論他立下多大的功勞,都應該屬於燕國,項羽給獎賞,也應該先給燕國,再由燕國獎賞臧荼,這是個常理,但項羽不理會這個理,還把燕國的土地一分為二,封臧荼為燕王,改封燕王韓廣為遼東王,這麼做,無論把韓廣換成誰都不能接受。

田都是齊國的將領,他所率領的兵馬是齊國的兵馬,他只是為齊國出兵,無論他立下多大的功勞,都應該屬於齊國,項羽給獎賞,也應該先給齊國,再由齊國獎賞田都,這是個常理,但項羽不理會這個理,還把齊國的土地一分為三,封田都為齊王,封原齊王健的孫子田安為濟北王,改封齊王田市為膠東王,這麼做,顯然是為了懲罰、打壓齊國的實權者田榮,因為田榮曾經不肯配合項梁攻打秦兵,致使項梁陷入被動局面。項羽這麼做,非但不能起到警告、削弱田榮的作用,反而逼迫田榮鋌而走險,拼命反抗。

……

魏王魏豹非常眷戀故國,曾依靠楚懷王贈送的幾千兵馬收復了原魏國的部分城池,他又追隨項羽打擊秦兵,沒有功勞也有苦勞,項羽為了佔有原魏國的全部土地,就改封魏王豹為西魏王,把較邊遠的地方分給他,這就等於沒有給他任何獎賞,反而讓他吃了大虧。項羽這麼做,魏王豹又怎能接受。

項羽沒有遵從楚懷王的約定,沒有把關中土地全部分給劉邦,他這麼做,倒是有非常正當的理由,因為沒有兩路大軍的同時奮力進攻,劉邦不可能憑自己打到關內,所以,所有的功勞不能只屬於劉邦個人,而應當屬於兩路大軍的所有將士,當然也有楚懷王的份。所以,不能把關內土地全部分給劉邦一個人。

項羽據理改變楚懷王的約定,縱使劉邦心裡有一萬個不服,他也沒有什麼更正當的理由反對。

如果項羽把漢中土地分給劉邦,然後自己坐鎮咸陽,監管關內;並且把洛陽當作陪都,監管關外,如此雙管齊下,劉邦縱有千萬個張良、蕭何和韓信,也只有臣服的份。

曾有一個人大膽勸說項羽擁據關內,鎮服天下,但項羽就是不聽,人家禁不住諷刺了幾句話,就把人家扔進鍋裡煮死了。

道義+實力 = 鎮服,可項羽不但遠遠地背離了道義,而且放棄了關內,使自己失去了充實、擴大實力的機會。

項羽把自己放在天子的實際位置上,卻沒有足夠的能力擔當天子的重任。項羽這一致命的缺點,被張良看透了……

《史記人物——張良》張良怎麼讓劉邦成為史上第一位布衣皇帝?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