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少穿三類棉鞋

寒冷的冬季,很多家長為寶寶選購鞋子時會將重點放在保暖性上,卻常常忽視了鞋子對寶寶足部發育的影響。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的一項調查顯示,91%的兒童穿鞋不當,83%的成人對孩子的穿鞋問題不夠重視。全球兒童安全組織中國區首席代表崔民彥提醒,1~3歲是寶寶學習走路和足部發育的關鍵時期,長期穿著對足部發育有不良影響的鞋子可能導致寶寶出現扁平足、足內翻、O型腿等足部畸形,以下三類棉鞋不要給寶寶穿。

1.雪地靴。雪地靴大多鞋頭肥大,且鞋底過平,由於皮毛支撐力不足,會減少寶寶的足部抓地感,足弓無法得到支撐,寶寶的腳就很容易在鞋子裡來回滑動,每走一步都要對抗向前的滑力,長期穿會加重足弓負擔,不僅會造成寶寶腳痛,還可能導致扁平足和內八字。另外,雪地靴材質較軟,難以起到保護腳面和踝關節的作用,而且透氣性較差,寶寶生性好動,排汗不及時不僅導致腳潮溼不舒服,還容易招上腳氣。

2.毛毛蟲鞋。毛毛蟲鞋是指造型如同毛毛蟲一樣的一種運動鞋,由於它柔軟舒適,穿脫方便,已經成了很多家長和孩子喜愛的網紅運動鞋。但實際上,毛毛蟲鞋的“一腳蹬”設計,並不適合所有寶寶的腳型。且它的鞋頭設計是上翹的,會使得寶寶的腳一直保持上翹狀態,前腳掌即足弓前支點始終受力,影響足弓發育。

3.棉拖鞋。棉拖鞋沒有後跟,走路時需要用力用腳趾抓地,導致足底肌肉緊繃,身體重心傾斜到前腳掌,足弓關節處會過度受力,增加膝關節、骨盆和脊椎肌肉的疲勞,影響寶寶足弓、腳部甚至骨骼發育,還會增加寶寶摔倒風險。

崔民彥建議,3歲以下嬰幼兒足部尚在發育,買棉鞋不要購買鞋墊帶毛的鞋子,這樣的鞋雖然保暖性好,但鞋墊摩擦力小,寶寶的腳會在裡面打滑,影響走路。同時,鞋底不可太厚,且後幫要有適當硬度,既可以讓寶寶走路時有抓地感,還能給踝關節一定支撐。另外,寶寶生長髮育迅速,家長要給寶寶穿舒適合腳的鞋。鞋子過小會對腳部造成擠壓,導致腳趾外翻,腳趾與鞋子不斷摩擦,還可能導致腳指甲受傷,造成甲溝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