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闽谣看闽王闽国的兴衰历史

很多年前,想来是心血来潮,笔者花了不少钱买了一套线装的十册《闽诗录》。《闽诗录》刊载的主要是唐至清代的闽人诗稿。在一部分册子后面,还附录了一些古代的福建民谣,有一些很有意思。从《闽诗录》等一些文献资料中的古闽谣中,我们也可以有趣地观察闽王闽国的兴衰历史。

历史上的闽国与闽王

在福建的历史上,有着一段繁荣发展的历史,即五代十国时期的闽国;有着一位功绩显著的王者,即“开闽尊王”­——王审知。

从古闽谣看闽王闽国的兴衰历史

拜祀闽王仪式

中国五代十国时期的闽国

闽(909—945年),是五代十国之一。其疆域大体上与今天的福建省相同,其创建者为王审知,国都为福州、建州(今建瓯)。后梁开平三年(909年),王审知被封为闽王。后唐同光三年(925年),王审知去世,其长子王延翰继位。后唐天成二年(927年),王审知次子王延钧杀死王延翰夺位,并于长兴四年(933年)称帝,年号龙启,之后闽国政变内乱不断。闽天德三年(945年),闽正在打内战时南唐出兵将其攻灭。

从正式开国到亡国计算,闽国存在三十七年,传了六主。

从王审知主政福建开始计算,王氏开闽为四十九年,其中王审知主政二十九年。

从王氏兄弟统一全闽开始计算,王氏开闽为五十三年,其中王潮主政四年。

从王潮担任泉州刺史开始计算,王氏开闽为六十年。

从古闽谣看闽王闽国的兴衰历史

闽王墓

“开闽尊王”王审知

王审知(862-925年),字信通,一字详卿,唐朝淮南道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人。

史籍及小说《闽都别记》均有记载,王审知相貌雄伟,长躯紫面,常骑白马,军中称他为“白马三郎”,民众尊其为“白马将军大王公”。王审知出身贫苦,却是一个喜读书、有抱负的人。《王审知墓志》记载王审知:

“周礼之书无不皆览,韬铃之术尤所精致,与昆仲游,未尝不以文武之道诚助焉”。

唐朝末年,王潮、王审邽、王审知三兄弟随王绪的农民军南下转战福建。后王氏兄弟与王绪军诸将发动兵变,清除王绪,并奉王潮为帅。王潮于光启二年(886年)率军攻占泉州,福建观察使陈岩上表荐王潮为泉州刺史。王氏兄弟进据泉州后,以泉州为根据地,招怀离散,均赋缮兵。

从古闽谣看闽王闽国的兴衰历史

战乱中的寿州城

景福元年(892年)二月,王审知趁福州内乱之际攻打福州。经过一年三个月的苦战,终于在景福二年(893年)五月攻下福州,随后全闽得到统一。朝廷遂命王潮为福建观察使,王审知为副使。乾宁三年(896年),唐廷任命王潮为威武军节度使。翌年,王潮病卒,王审知继位。唐廷任王审知为威武军节度使、福建观察使,后加平章事,封琅琊郡王。唐亡,后梁立,王审知向后梁献表纳贡。梁开平三年(909年),梁太祖朱全忠加拜王审知为中书令,封为闽王。

王审知在位时,保境安民,选贤任能,减省刑法,发展贸易,扩建闽都,减轻徭役,降低税收,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使福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得到很大发展。

后唐同光三年(925年),王审知去世,终年六十四岁,谥号忠懿王。其子王延钧称帝后,追谥为昭武孝皇帝,庙号太祖。因对福建发展贡献卓著,王审知被尊称为“开闽尊王”或“开闽圣王”。

从古闽谣看闽王闽国的兴衰历史

中国历代帝王庙

从古闽谣看闽王闽国的兴衰

所谓古闽谣,指的是福建古代民谣。这里从三则古闽谣,观察闽王闽国的兴衰历史。

其一:福州谣——骑马来,骑马去。

王潮以光启二年丙午拜泉州剌史,至开运三年丙午南唐灭王氏,谣之验也。

午年为马年,正合开闽王氏马年始、马年终前后统治福建六十年的结局。因而,在闽台民间流传着王氏“骑马来,骑马去”的谶语。

其二:福州谣——潮水来,岩头没;潮水去,矢口出。

这是王潮去世后,王审知暗中叫人散布的童谣,目的是为自己顺利接位造势。

王位或者权位的传承,从来都是一件难事,常常好事祸事相纠结,顺利则国安国盛,不顺则国乱国灭。

在王氏开闽六十年间,涉及传位的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有两次,是择其适者或贤者相传,虽然有些困扰,但基本上顺利接位,没有造成太大影响;后一阶段,即王审知去逝后,则是骨肉相残,内斗不休,终至亡国。

这一个民谣涉及的就是前两次的权位传承。“潮水来,岩头没;潮水去,矢口出。”意思是:王潮来了,陈岩死了;王潮去世,王审知继位。

前一句“潮水来,岩头没”,实际因果关系是倒过来的,说的是由于陈岩没了,王潮才来到福州接替了陈岩福建观察使的位置。陈岩是一位在唐末动乱时颇有作为、治闽有功的能人。陈岩(849~892年),字梦臣,汀州黄连镇(今建宁县)人。唐乾符五年(878年) ,黄巢起义军南下入闽攻建州、福州之时,“慷慨饶智略”的陈岩组织乡团,抗击黄巢起义军。因守闽治闽有功,陈岩后来担任了福建观察使,治闽七年“为治有威惠”。陈岩先是在光启二年(886年)表请王潮为泉州刺史,后来在大顺二年(891)病危时,派遣使者召见王潮,欲授之以军政大权。但王未至而陈卒,陈岩妻弟范晖(一说女婿)自称留后,骄侈横暴,不得人心。王潮派遣从弟王彦复和胞弟王审知率军攻打福州,一年多后攻入福州,范晖被杀。由此,福建各地势力纷纷归附,王潮全部占有闽、岭五州地盘,并接任福建观察使,开始真正统治福建。

从古闽谣看闽王闽国的兴衰历史

闽王庙

后一句“潮水去,矢口出”,其中“矢口”即审知的“知”字,说的是王潮去世,应由王审知继位。乾宁四年(897年),王潮病重,决定不传位儿子(有王延兴、王延虹、王延丰、王延休四子),委任王审知掌管军政事务。王潮去世,王审知先是假意让二哥王审邽继位,王审邽有自知之明,以王审知功高的名义坚决推辞,王审知于是顺利继位。

其三:闽人谣——风吹杨菜鼓山下,不得钱郎戈不罢。

据传,王审知时有此谣。福州属于典型的河口盆地,四周被群山峻岭环抱。东鼓山,西旗山,南五虎山,北莲花峰。谣中所说“鼓山下”,指的是兵临城下。王审知去逝后,其后代骨肉相残,内斗不休,国中大乱。后晋开运二年(945年),南唐出兵攻打闽国,闽国君主王延政派遣使者向吴越国上表称臣,以求救援。吴越忠献王钱佐,时年十九,为恤邻保境,不顾臣下反对,遣兵伐之,败淮将杨业、蔡遇等,尽取福州之地。

所谓民谣,多为时人有意相传,或为后人附会所编,不可尽信,当一笑了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