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綁架改變歷史的軌跡,刺客之祖曹沫,捨命奪失土

齊桓公志在四方,憑藉著雄圖霸略和管仲之才,使齊國很快成為諸侯國中的強國。隨著國力的逐漸強盛,他不斷在魯國和周圍鄰國之間挑起戰事,吞併四方疆土。

一場綁架改變歷史的軌跡,刺客之祖曹沫,捨命奪失土

△敗軍之將曹沫

曹沫是魯國有名的英勇之士,自從跟隨了魯莊公,數次領兵應戰,大大小小的戰鬥不下幾十次。但是在與齊國的交戰中,曹沫與齊三戰皆以失敗告終,不僅損失了無數兵馬,而且丟失了十幾邑城池。曹沫覺得無顏面對魯莊公,打算回朝之後就讓出大司馬的職位。但是魯莊公並未因此而責怪他,為此曹沫更覺得慚愧,他決心一定要找機會彌補自己的過失,為魯國討回公道。

一場綁架改變歷史的軌跡,刺客之祖曹沫,捨命奪失土

兩年後,齊桓公在北杏假借天子之名召集齊、宋、陳、蔡、邾五國諸侯會盟。可是魯莊公沒有按時赴約,於是齊桓公便以此為由打算派兵討伐魯國。

管仲苦勸,可是桓公根本聽不進去。他馬上集結了十萬兵馬,浩浩蕩蕩向魯國進軍,三日之內就將魯國的附屬國隨國攻破了。

魯莊公驚慌失措,急忙召集群臣商議如何應對。

有人說不如領兵和齊國決一死戰。但是論國力兵力,魯國遠不及齊國。況且齊國是打著周天子的幌子,出師有名,難以抗拒。施伯說:“齊魯兩國雖然向來不和,但是還是有和睦的可能。眼下的狀況,我覺得應該主動向齊國請求加盟,這樣齊軍才會不戰而退。”

莊公一時拿不定主意,又轉過身問曹沫。曹沫沉吟片刻,說道:“我的想法和施大夫一樣,這個仗不能打,我們應該求和。”

曹沫把話說完,就聽見有人小聲地嘀咕:“莫不是總打敗仗,害怕了吧。”曹沫聽見之後,面不改色,心裡卻早已暗暗打定了主意。

魯莊公最後令人給齊桓公寫了一封信,向其說明未參加會盟是因為身體不適,如果齊國願意退兵到柯地,魯莊公願意親自帶著玉帛請罪加盟。

曹沫自願請命,要跟魯莊公一同前往。魯莊公最後答應了他的要求。

一場綁架改變歷史的軌跡,刺客之祖曹沫,捨命奪失土

齊桓公接到魯莊公的求和信之後,便下令在柯地築壇修儀,以備莊公柯下之盟。管仲在一旁沉默不言,他總覺得有點不踏實,但是又想不出哪裡不對。但是看到齊桓公高興的樣子,知道也勸說不了他,因此也只得作罷。

魯莊公和曹沫一行人馬按期來到柯地,齊桓公早就下令,只允許魯莊公和曹沫進去,別的人一律站到壇下等候。

魯莊公一時手足無措,曹沫卻大聲質問:“齊侯也是一君一臣嗎?”

對方嚇得倒退一步,答道:“只有主公和管相國,以及服侍會盟的大司行隰朋大夫等。”於是魯莊公和曹沫便一步一步走上壇臺。

齊桓公看到魯莊公的窘相十分得意,但是自己身為一方諸侯,有德明君,表面上還是要顯得謙虛有禮。於是等莊公快走到壇中央的時候,他便走下禮案,施諸侯見面的禮節。

管仲見曹沫身上配著長劍,便十分不悅:“魯侯,齊國今日上下以禮相待,為何曹司馬仍然佩長劍前來面見齊侯?這未免太有失禮節了吧!”

莊公一時不知如何回答才好。曹沫大笑:“我是魯侯的侍臣,有著保護魯侯的使命,自然甲不離體,刀不離手,這是做侍臣的本分,怎麼就失禮了?我們就帶著百十人來到有著幾十萬齊國人的地方,這裡又都是齊侯猛士,我們君臣二人就好比羊入狼群,行動都在你們的掌控之內,而你們竟然還要我解甲棄劍,難道齊國就不怕天下人恥笑膽怯苛刻嗎?”

管仲一時間被曹沫說得啞口無言。

大家按主客君臣之禮入席坐定,酒過三巡,齊桓公令豎貂替魯候舞劍助興。豎貂應聲而出,手執雙鋏,上下翻飛,齊國君臣轟然叫好。

豎貂一邊舞劍一邊斜眼看著曹沫,心想:這個人三次和齊軍交鋒都打了敗仗,現在不安分一點,反而神氣活現,不遵守齊國的禮儀。於是便想給曹沫點顏色看看。豎貂故意裝作喝多了的樣子打個踉蹌,一劍刺向曹沫的衣袖。

一場綁架改變歷史的軌跡,刺客之祖曹沫,捨命奪失土

曹沫心中早就憋著氣,大喝一聲,未等莊公阻攔,便躍出席宴抽出長劍和豎貂拼殺起來。曹沫力大,每一劍相擊都震得豎貂胳膊發酸,兩人對戰了一會,只聽曹沫大喝一聲,宛如半空打了個霹雷,一劍將豎貂左鋏震飛,又一劍將豎貂左鋏擊向別輕率行動,我保證齊侯毫髮無損。”

管仲見曹沫怒氣衝冠,口氣連忙軟下來:“將軍有話慢慢說,只管說出原委,只要不傷害齊侯,我們自然會還你個公道。”

曹沫見對方的口氣軟了下來,便稍稍鬆了一口氣,但是短劍仍然緊緊地貼在齊桓公的脖子上。曹沫說:“我今天做出這樣的事,全是因為你們齊國欺人太甚。齊國恃強凌弱,屢次進犯魯國。如今還要讓我們將遂邑割讓出去。但是我們魯國也絕不會束手待斃,今日我冒死請求齊侯歸還所奪汶陽之田,改掉盟約,從此兩國再不交惡。如若不然,我就在這壇上給齊侯陪葬。”說著手上短劍使力,桓公嚇得面容失色,連忙答應了曹沫的要求。

一場綁架改變歷史的軌跡,刺客之祖曹沫,捨命奪失土


齊侯命令大司改掉盟約,並讓史官記載。隨即曹沫鬆開了桓公的胳膊衣袖,將短劍投擲於地。齊桓公非常憤怒,想反口不還。管仲勸說:"這樣做不可以。不可以為了一時的快樂貪圖這樣小的利益。這樣做會使你在諸侯中的威信盡失,失去天下人的信任與幫助,還不如還給他便是,"

於是齊魯兩國重新訂立了新盟約,曹沫與齊國三次作戰所丟失的土地不僅失而復得,而且把先前齊國所侵佔的所有土地都要了回來。魯國上下都稱讚他的俠義之風,而曹沫也被後人稱為“刺客之祖”。

詩云:森森戈甲擁如潮,仗劍登壇意氣豪。三敗羞顏一日洗,千秋俠客首稱曹。

後世有人認為:萬一齊桓公不能忍一時之辱,暴怒之下,大軍重來,魯莊公如何是好?當時情勢本就是齊強魯弱,齊軍為雪君辱,名正言順,將士憤怒用命,其勢必不可擋,魯國就算不亡也定是元氣大傷了,所以曹沫此舉實在冒失的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