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十五年》:吾皇竟然身不由己!

《萬曆十五年》:吾皇竟然身不由己!

《萬曆十五年》:吾皇竟然身不由己!


喜歡聽故事,也很喜歡歷史,從歷史的故事中總能發現人類進步與發展的智慧,啟迪人的心靈。


很早就聽說《萬曆十五年》這本書,黃仁宇先生通過對萬曆朱翊鈞,大學士張居正、申時行,御史海瑞,薊州總兵戚繼光,名士李贄的生平介紹與描寫,著眼於“大歷史觀”,在幾千年的歷史進程的高度下,講明白了明朝歷史的輪廓,文字淺顯,通俗易懂,就算毫無歷史背景的人也能輕易讀懂,給人一種耳目一新,豁然開朗的感覺:原來歷史應該這樣看。


1587, 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


1587年,一個並不重要的年份,中文譯本命名《萬曆十五年》,果真是,字越少,事越大,看似並不重要的一年,恰恰是大明朝300多年的衰落之根,由此開端,大明真正走上逐步垮塌的道路。


好一個不怎麼重要!


萬曆幼時登基,李太后垂簾聽政,國之棟樑高拱、張居正等輔政。此時的大明已經出現頹敗之勢,歷時兩百年發展成熟的文臣集團把持朝政,這種文臣集團以聖人自我標榜,但其本身是知行分離,明為天下黎民,實為個人利益,以道德作為名,操縱著國家的命運,在這種情況下,首輔張居正試圖抹殺這種成分,力推改革,通過一條鞭法、考成法,增加了朝廷收入,打壓文臣集團,提高了效率,在此一系列的改革之下,大明一度有中興之勢,但張居正功未成身先死,死後,隨即遭到受其打壓的全體文臣集團的攻擊與清算,所有努力隨即失敗;其後,其繼任者申時行上位輔政,其極盡所能調和萬曆與文臣集體之間,以及文臣集團內部的矛盾與鬥爭,在他因立儲一事而被迫離開文淵閣之後,鬥爭逐漸激烈,矛盾愈演愈烈最終也無法調和,最終這種方法也宣告失敗;期間,通過描寫正直的文臣代表海瑞,武官代表戚繼光,社會大思想家李贄的生平更加凸顯了這種文臣集團衝突的不可調和性,最終我們只能看到親政初期萬曆勵精圖治,但已沒有權威和能力來使得整個文臣集團對他絕對服從,最終心灰意冷,懶散倦怠。文臣的爭鬥,萬曆與文臣的爭鬥逐漸失控,也最終讓明朝滑向深淵。

《萬曆十五年》:吾皇竟然身不由己!


如果一個人確信自己的努力確實是無論如何也改變不了現狀,那努力就會失去動力。

大明王朝形成的這種文臣集團已經是一種超越皇權的存在,縱然皇帝可以決定一個人的生殺大權,但卻無法應對整個集團,最終皇權,也只能成為物化的象徵,真正把持郭嘉的確是這種集團,任何和集團共同習慣,利益不能相符的改革,註定要失敗,萬曆天子之尊,張居正獨菜者之能,申時行和事老之練達,海瑞踐行主義之偏執,戚繼光戰功之赫赫,李贄思想之宏偉,少數幾個人在歷史中的作用是有限的,最終,都是固若金湯的文臣集團的手下敗將,而文臣集團本身又是無數矛盾的集合體,而片面以道德代替法律,已經無法實現矛盾的調和,形勢已不可逆轉,已為必然,明朝的滅亡也已註定。

社會到底是按照什麼規則運行的取決於其文化,不能片面強調僅以道德的框架規範社會的運行,以苛刻的仁義道德剋制人的慾望與需求,淡化矛盾,這種畸形的要求也最終會形成畸形的價值觀,從歷史的現實看,縱然表面光鮮亮麗,實則裡子骯髒不堪……當下,或許可以給與我們社會主義依法治國更加深刻的思想意義:制定好的規則,並讓好的規則能夠真正執行下去,實現每個人的全面發展。

留一點拓展閱讀給大家,在《萬曆十五年》基礎上思考的更多。

《潛規則》吳思

摘抄:社會在正式規定的各種制度之外,在種種明文規定的背後,實際存在著一個不成文的又獲得廣泛認可的規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