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进入“三伏”,一年中最难熬的40天!如何正确养生入夏?

原文自《生命时报》

正式进入“三伏”,一年中最难熬的40天!如何正确养生入夏?

“三伏”养一夏,来年都不怕

从2019年7月12日开始,此后的40天,是我国传统的“三伏”,也是一年中温度最高、湿度最大、疾病最爱扎堆的日子。热浪滚滚下,很多人变得没有胃口、四肢乏力、睡不好觉……俗话说“’三伏’养一夏,来年都不怕”,随文附上“伏天养生法则”。

疾病最爱扎堆在“三伏天”

按农历计算,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算起进入三伏,头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未伏为10天。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

正式进入“三伏”,一年中最难熬的40天!如何正确养生入夏?

2019年“三伏天”日历

湿热的三伏,心脑血管疾病、肠胃病、皮肤病等最爱在此时找上门来。

  • 脑卒中(又称中风)发病率与季节有关

气温高于32℃,脑卒中发生率会比平时高出66%,且随着气温的升高,危险性还会增加。

  • 心源性猝死率升高

临床数据显示,在盛夏时节,发生心源性猝死的病例,要比春秋季节高出两成。

  • 胃肠道疾病发病率升高

夏季高发,尤其是七八月份。《生命时报》发起的一项调查显示,六成受访者在夏季会出现肠胃不适。

正式进入“三伏”,一年中最难熬的40天!如何正确养生入夏?

夏天多种疾病发病率升高

伏天,6大器官面临“烤”验

高温天,身体面临重重考验,如果不注意调养,有些器官会很容易“生病”

血管:最怕温差大

频繁进出空调房,一冷一热容易刺激血管猛地收缩、扩张,增加心梗、脑梗风险,有基础疾病、血管脆弱的老人更容易中招。

心脏:暑天易缺血

身体为了散热,会使体表的血管扩张,皮肤血流量会比平时增加3~5倍,回流到心脏的血流量减少,容易引起心肌缺血。

大脑:高温易中暑

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人体对高温的耐受程度会降低,如果室内外温差过大,出门时更容易中暑。中暑根据症状可以分为先兆、轻度和重症三类。

正式进入“三伏”,一年中最难熬的40天!如何正确养生入夏?

肠胃:易急性发炎

高温环境下,各种病原微生物容易滋生,饮食不卫生,就可能引发急性胃肠炎(胃黏膜的一种炎症),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甚至脱水、休克。

肩颈:怕空调直吹

在空调房待久了,容易引起肌肉组织痉挛、疼痛。颈部肌肉痉挛不仅会造成韧带劳损,颈椎的生理活动度也会发生改变,诱发或加重颈椎病。

皮肤:最怕闷和湿

伏天由于紫外线照射量增多、气温和湿度升高,各种昆虫大量繁殖,极易引发皮肤病。以下6种,要特别注意。

正式进入“三伏”,一年中最难熬的40天!如何正确养生入夏?

伏天,用7件事善待你的身体

1、空调别低于26℃

空调太冷容易引起多种不适,空调温度最好调到26℃左右,或保证室内外温差别超过7℃。让空调风往上吹,避免直吹身体,重点护好颈、背、腹、腰、腿等部位。

2、苦”与“酸”相搭配

进三伏天,很多人就会受到“苦夏”困扰,变得没有胃口,“开胃”也因此成为夏季养生的重点。苦与酸相搭配,有助增加食欲。

  • 苦味食物:苦瓜、苦菜、苦荞麦,有助解暑,健脾开胃。
  • 酸味食物:酸梅、山楂茶、番茄汤、醋,能生津止渴,敛肺疏肝。

3、喝水要少量多次

夏季出汗多,喝水少容易引发尿路感染、结石,还可能加重血液黏稠。健康成年人每天应摄入1500~2000毫升水,喝水时少量多次,避免大口、快速喝水,还可以多喝绿豆汤、莲子汤、百合汤、菊花茶、荷叶茶等。

大热天喝一些带“味”的水,不仅能止渴,还能带来一些额外的好处。

正式进入“三伏”,一年中最难熬的40天!如何正确养生入夏?

4、用温水洗澡

热天很多人喜欢用凉水洗澡,冷水容易刺激血管或毛孔收缩,引发缺氧、四肢无力等症状。夏天洗澡最好用35℃左右的温水,大汗淋漓时,更不能冲冷水澡。

5、运动要柔和

夏天运动要量力而行,时间安排在凉爽的早晨或傍晚,其间注意补水。室外气温超过32℃空气湿度超过60%时,锻炼最好选择在室内。

正式进入“三伏”,一年中最难熬的40天!如何正确养生入夏?

6、晚睡早起午补觉

晚睡并不是提倡大家在夏季熬夜,而是要顺应夏季昼夜的特点按时作息。入睡不要晚于23点,早上六七点起床,午睡30~60分钟。

7、保持情绪稳定

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人体情绪调节中枢就会受到明显影响。缓解烦躁可以采用静坐、听音乐、瑜伽等方式。


近期热门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