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做個幸福的有錢人

最近,和一些朋友交流後發現,當我們覺得事業發展得還可以的時候,別人一天的收入卻是我們一個月的收入。

不知不覺就被甩掉幾條街,太特麼扎心了。

所以,我常告訴自己,在身體還扛得住的時候,就該好好工作,好好創業,好好賺錢。正所謂,兜裡有錢,心裡不慌,那些能用錢解決的問題,大部分都不是問題。

很多人過得不幸福就是賺的太少,賺錢的能力撐不起自己的慾望。哈哈,是不是這樣!

重點是,很多人對於賺錢這件事,看得太膚淺了。會有一種錯覺,就是總認為別人賺錢很容易,自己賺錢怎麼這麼難呢。

身邊就有一位正在創業的朋友,已經連續一個多月精神繃得很緊,他發現別人做的一個項目很賺錢,覺得是一個商機。結果,投入了幾百萬,可客戶已經連續幾天沒有來提貨了,幾百萬的庫存,都快急死了。

所以啊,人有時就是看得不夠通透。你想想,這世上哪有什麼容易賺錢的交易,偏偏我們忽視了賺錢背後有太多的不確定。

那些太依賴別人,沒有話語權的生意,最終可能都虧得一塌糊塗。

可是,人往往就是這麼作,看到別人賺錢就垂涎欲滴,也想入局分一杯羹。

哎!殊不知,以為錢好賺,是一個人最大的錯覺


一起做個幸福的有錢人

1

不專業只能賺邊角料的錢

講真,最近特別忙,加班成了家常便飯,有時折騰到第二天凌晨才到家。

最搞笑的是,前期準備的方案,由於客戶的建議,可能在第二天要推翻重做。

這時感覺所有的努力,變得蒼白無力。

我曾經也會不甘,整天拼死拼活的奮鬥,看著高房價一年只能買2個平方,想想人這輩子到底塗個啥?

吐槽之後又冷靜下來,哎……像我們這群事業還在地上爬滾,沒錢沒人脈的城市新青年,必須全力以赴實現夢想和目標啊,在大城市定居、擁有自己的事業等等,都需要儘早完成財富的原始積累,來不得半點矯情和玻璃心啊。

有目標的人在奔跑,沒目標的人在流浪。

每次工作壓力太大的時候,真想把自己變成一個廢物,好好休息休息,不去想什麼未來。

可是,人就是特別奇怪,成長很累,不成長更累。每天思考一些定位、商業模式、組織架構……一直在學習,生怕自己跑偏。

說真的,不管我們目標是什麼,首先要找到自己的定位,作為事業的切入口。可是我發現,很多人不知道方向,甚至連自己要去哪裡都不知道,那人生中每個岔路口就會變得非常矛盾——似乎向左向右都沒錯。

你不知道方向,也就不知道終點。

你看,我們很多人已經人到中年,一直在學習各種知識,卻還是很平庸,總是被別人的節奏打亂。從來沒想過死磕目標,在1釐米的基礎上深耕1000米,他們每遇到一個風口,就會放下手裡正在做的事情,想去賺快錢,過幾天發現這個快錢項目又好難啊,另一些人賺錢好容易啊,結果又移情別戀了。

久而久之,人到中年,一事無成。

最後由於你的不專業,導致做任何事都沒有自信,面對任何選擇,都會問身邊人:我這樣做可以嗎?下一步我該怎麼做呢?

所以,只有當我們確定目標之後,明確自己到底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們才能把注意力專注在某個領域,去集中吸收營養,最後才有能力幫助別人。

比如,你專注副業賺錢,那麼就好好學習賺錢的底層邏輯和方法;如果想成為某個領域的大咖,那麼就好好研究這個領域的大牛們,放低姿態,虛心學習。

專注,是我們需要長期的累計和輸出,或者下苦功夫通過刻意練習,才能讓自己成長起來。

只有你在某個領域變成專業的人,否則永遠只能賺那些邊角料的錢。

一起做個幸福的有錢人

2

升級個人商業模式,掌控自己的未來

其實,事業起不來歸根結底還是認知缺陷導致的結果

最近,越來越多的人問我,到底怎麼樣才能擺脫用青春換錢的交易,我覺得能問這個問題的人,認知至少上升了一個Level。

我認為,人這輩子除了努力賺錢之外,更重要的是擁有一個可掌控的工作,擁有更多的話語權。

事業拼搏這幾年,我擁有了自己的創業團隊,告別了早九晚五、打卡上班、拿固定工資的日子,不再為了應付那些職場流程、拍馬屁、混加班,去白白浪費我的青春。

這也許就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願意上班,更不想進工廠的原因。 上班,意味著你必須按照公司的制度、流程,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任務。你其實不是按照你自己意願去做事,你的節奏是屬於公司的。

就像我之前說的,

上班根本無法讓你獲得一種掌控的快感

我們不是不想上班,只是不想每天按照別人設定的軌道去行駛,我們喜歡按照自己喜歡的方法、時間、目標去工作,我們希望自己能主宰自己的未來。

現在的我,哪怕工作再忙,我都覺得一點不辛苦,因為我可以掌控自己的工作,做的好與不好都取決於自己的商業認知,這就是為什麼我經常加班到凌晨,面對各種壓力,卻依然自信滿滿的原因。

可見,隨著人們認知的升級,僅僅靠拿薪水這樣的個人商業模式很難滿足人們的快感,我們需要更多的話語權。

一起做個幸福的有錢人

3

賺錢只是過程,幸福才是結局

賺錢是很重要,那麼除了賺錢,還有什麼值得我們去追尋的呢?

在我看來啊,無論打工還是創業,如果我們只把賺錢設定為結局,那麼註定是可憐人,它將帶給我們的只會是無盡的困難和挑戰。

我們應該的思考的是,把賺錢設定為目標。目標是過程,是意義,並不是結局。

正確的結局認知,是帶給我們一種安寧和幸福。

目標是獲得幸福的必須品,對於追求幸福的人來說,我建議去追求成長、人脈關係和對社會的貢獻,而不是金錢、美貌和聲望。

以前把追求財富當作唯一目標,時間一長會比其他人更有壓力,更容易焦慮和迷茫。

現在的我,慢慢學著在視頻號裡發佈一些精彩幸福瞬間,我發現把追求幸福放在第一位,反而活得不焦慮了。

所以,我建議大家,平時不僅問問自己想要做什麼,什麼能給自己帶來快樂,這還不夠,你還需要更深入的去認識自己。

生命很短暫,在選擇道路前,先確定自己能做的事。在這些首先做的事中,哪些是你想做的;然後再細化,找出你真正想做的;最後,把那些你覺得最幸福的事付諸行動。

可是,我們在追求財富的同時,往往會忽略一些能讓自己幸福的東西。你想想看,我們奮鬥的最終目的,不就是為了實現解放自我,去享受未來的一切麼。

有趣的是,很多人衡量一個人的成就時,標準往往是金錢。

這就導致很多人有一個誤區,認為賺錢越多就越幸福。其實,衡量人生成就的標準既不是金錢,也不是名譽和聲望,而是幸福感。

幸福感應該是所有目標中的最終目標。

我們通過前期的付出換取金錢,積累到一定程度,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向不喜歡的工作說“不”,賺錢的慾望也可以倒逼自己不斷輸入和輸出,打造影響力獲得話語權。但是,

任何通過物質帶來的幸福都是暫時的。

以前,我們為生存焦慮的時候,幸福與財富是成正比;如今,很多人越來越富有,幸福指數沒有提升,反而下降了。

大部分人會認為高收入等於快樂,但事實上這個說法是極為虛幻的,高收入的人對生活會比較滿足,但不會因此而比其他人更加幸福,他們甚至更焦慮,每天忙著賺錢,更沒時間享受生活。

回顧自己的奮鬥經歷,我真的掏心掏肺的和大家講,以前我錯把賺錢放第一位,而現在,我只想學著成為一位幸福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