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愛孩子的父母,不強迫孩子做這3件事,孩子更有出息

孩子的身上不僅僅寄託著父母的希望,也是一個

家庭的希望,每個父母都認為自己是愛孩子的,總想把自己認為好的給孩子,將自己的思想強加在孩子的身上。

這樣的情況在孩子身上發生的概率太過平常,這就是典型的"侵入式關懷"——就是一個人會按照自己的想法,以為對方好的名義,在不能理解對方真實感受和需要的情況下,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對方的身上,並要求對方接受和實施其想法的一個心理現象

真正愛孩子的父母,不強迫孩子做這3件事,孩子更有出息

家長總是以"大人"的態度居高臨下強制的要求孩子做出自己認為對的事情,但是卻絲毫沒有考慮到孩子的感受。

這樣的壓制,不僅會讓孩子不開心,還會讓孩子出現性格缺陷。出現兩個極端:懦弱的孩子、叛逆的孩子,對身心發展、人際交往都極為不利。

真正愛孩子的父母,不強迫孩子做這3件事,孩子更有出息

真正愛孩子的父母,從來都不逼孩子做這3件事!


一.逼孩子勇敢

逼孩子勇敢,小心越逼越懦弱。

小時候最怕的一件事就是自己到哪都睡覺了。現在有的家長覺得孩子到了一定的年紀了就應該分床睡了。強制的要求孩子自己去睡覺,但是卻沒有問過孩子怕不怕。

這樣的做法只會讓孩子對睡覺產生極大的恐懼,甚至造成心理陰影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慢慢的引導孩子化解害怕,試著讓孩子慢慢的接受。

勇敢從來都不是一時的逼迫就會有的,只有內心有充足的愛和能量的孩子

,才敢去大膽嘗試,才能擁有真正的勇敢

真正愛孩子的父母,不強迫孩子做這3件事,孩子更有出息

2. 不逼孩子分享

小孩子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總想佔為己有,所以當自己的孩子玩具被搶的時候,都會對自己孩子說:"給他玩一會吧,他是客人,我們要讓著點"。

但是結果往往不是我們所預期的那樣,孩子不僅不會將自己的玩具分享出來,反而會變得更自私,防範心理更重。

因為孩子2歲左右就開始進入物權敏感期,對自己的物品佔有慾特別強,不容許外人侵犯。

家長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承認孩子的物品所有權,把決定權交給孩子,讓孩子自己決定。

真正愛孩子的父母,不強迫孩子做這3件事,孩子更有出息

3. 不逼孩子表演

帶孩子出現在人多的場合的時候,有的家長就會讓自己的孩子當眾表演節目,讓孩子秀一下自己的本領。

有的孩子性格畢外向,也樂於表現自己。但是有的孩子性格比較內向,不願意表演的話,就會被說成是孩子膽小

這樣不僅挫傷孩子的自尊心,孩子也容易變得失去自信,父母的強迫本身對孩子來說就是一種不尊重,連自己最愛的爸爸媽媽都不尊重自己,孩子又還能指望誰尊重呢。

真正愛孩子的父母,不強迫孩子做這3件事,孩子更有出息

家長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先尊重孩子的意願,在讓孩子表演之前,把決定權交在孩子的手裡,不可以強迫孩子。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的生長規律,家長們不應該將自己的思想強加在孩子身上,你所認為好的,並不一定是孩子需要的。家長們要做的就是尊重孩子的意願,適當的放手也是孩子的一種成長方式。

常言道:“沒有教不會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找到正確的方法對症下藥,才能最有效得幫助孩子成長。

真正愛孩子的父母,不強迫孩子做這3件事,孩子更有出息

繪本是讓孩子接受知識最快最有效的學習助手。《兒童情緒管理和人格培養》主要培養孩子講文明、有禮貌、樂於分享等良好的行為習慣。

父母可以把繪本當做培養孩子習慣和性格的工具書,閒暇之時,結合插畫講給孩子聽,對孩子改掉壞習慣有很大的幫助。

真正愛孩子的父母,不強迫孩子做這3件事,孩子更有出息

繪本一共有10個主題:做最好的自己、誠實守信、不亂髮脾氣、自我保護、克服恐懼、團結友愛、知書達禮、分享快樂、我能行、形成好習慣

每個主題後面都附有“給父母的話”,給父母補充相應的兒童心理學知識,讓父母及時瞭解孩子最想要什麼,幫助父母和孩子更好的相處。

真正愛孩子的父母,不強迫孩子做這3件事,孩子更有出息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過:“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真正愛孩子的父母,不強迫孩子做這3件事,孩子更有出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