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Q/MQ-9“捕食者B”無人機(冷戰後至今)

RQ/MQ-9“捕食者B”無人機(冷戰後至今)

 RQ/MQ-9無人機由通用原子航空系統為美國空軍、美國海軍和英國皇家空軍開發。機是一種極具殺傷力的新型無人作戰飛機,並可以執行情報、監視與偵察任務。美國空軍在其作戰試驗剛剛結束後,就決定將其投入實戰,並於去年3月組建了“死神”無人機攻擊中隊,即內華達州克里奇空軍基地第42航空攻擊機中隊,還成立了專門的“死神”無人機工作組,開始研究戰術、訓練機組人員和進行實戰演練。

結構特點

低置直翼;直立V型垂尾,帶中央腹鰭;收放式起落架;推進式螺旋槳;傳感器炮塔位於機頭下面;上部機身前方呈球莖狀。

研製歷程

到2002年年底,在已經向美國空軍交付了55架“捕食者A”,還有來自空軍、海軍和中央情報局的70架訂單時,通用原子公司開始了“捕食者B”的研發工作。“捕食者B”繼承很少的“捕食者A”組件,但是可以使用“捕食者A”的地面控制系統,從一開始,RQ-9即是為了能夠長時間持續飛行在高空中執行偵察任務而設計的。2001年2月2日,原型機進行了首飛,這種無人駕駛飛行器配備的是霍尼韋爾公司的TPF331-10T渦輪螺旋槳發動機。

2003年年底,第一架預生產的RQ-9交付美國空軍,次年,其中至少有一架被送到中東進行評估。和“捕食者A”一樣,“捕食者B”也可以裝備“地獄火”導彈和“毒刺”導彈,裝備後更名為MQ-9。空軍計劃在2008年以前,令首批60架MQ-9進入現役,2005年12月,海軍也訂購了“捕食者B”無人駕駛飛行器。

使用情況

在2001年10月美國對阿富漢的空襲中,“捕食者”首次在實戰中發射導彈摧毀了一架塔利班坦克。

2002年5月17日,美空軍在阿富漢“永久自由”損失了第四架“。這架“捕食者”無人機由設在巴基斯坦的前方操縱基地控制,返回基地時墜毀。自“捕食者”無人機投入使用至今,美空軍已損失了20多架。2002年10月,美軍開始計劃將“捕食者”部署到波斯灣,用於打擊伊拉克境內的地面防空目標。2002年12月23日,伊軍出動的米格-25戰機成功擊落了美軍一架“捕食者”無人偵察機。

2004年4月,“捕食者B”首次投放227千克的GBU-12“寶石路II”激光制導炸彈,成功摧毀地面固定目標。2004年10月,通用原子航空系統公司宣佈,一架由HFE燃料驅動的“捕食者”無人機已成功首飛,為公司專門競標陸軍的增程多用途(ERMP)無人機系統項目而研製的“勇士(Warrior)”無人機打下堅實的基礎。

2005年1月,意大利成為第一個部署“捕食者”無人機的歐洲國家。駐紮在意大利南方Amendola的意大利空軍第28遙控駕駛飛機中隊對“捕食者”無人機進行初始飛行後,將這些飛機部署到了伊拉克。

2006年4月,美國國土安全部海關與邊境保衛局(CBP)惟一的一架“捕食者”B無人機墜毀在亞利桑那州諾家萊斯北方20英里處。2006年12月,英國皇家空軍將組建一個無人機中隊,該中隊將裝備兩架通用原子公司的MQ-9"捕食者"B無人機,英國國防部最近已批准這一新作戰單位的成立。

2007年3月13日,美國空軍“捕食者”(Predator)系列UAV(無人機)的最新型別——MQ-9“死神”(Reaper)已被正式部署到位於內華達州的Creech空軍基地。2008年7月,美國空軍的MQ-9"死神"無人機參與伊拉克作戰任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