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 反應 2019年10月

在鬼谷子的反應篇中講到:如果你想要了解別人內心真實的想法,需要與他進行多次的溝通,反覆使用反應術,來了解信息,並對此進行分析,從而確定下一步的方案。我舉兩個簡單的例子,大家就可以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有一家企業的員工離職率特別高,企業想了解他們離職的真正原因來做出一些調整。他們開始找一些正在就職和離職的員工進行訪問調查,詢問企業存在的一些問題和離職的原因。但員工並不會說一些原因,他們都會用自身身體素質原因和個人發展的原因。很顯然這並不是真正的原因,企業也沒有辦法做出相應的調整。因此請來一個專家來解決這個問題,專家並沒有像企業之前一樣對他們採用直接提問的方法,而是和他們聊天,聊一些其他被採訪者提到的事例,就這樣以聊天的方式逐漸打開了被採訪者的心門,他們不再懷疑,開始敞開心扉。開始抱怨以前的企業,最終專家很容易找到了員工離職的真正原因。專家為什麼會成功呢?是因為他採用的就是反應術,用"象比之辭"的方式去跟對方溝通,打開對方的心門,讓對方毫無防備的說出內心真實的想法。

鬼谷子 反應  2019年10月

韓信率領幾萬大軍,打算通過太行山井陘的一條窄路。此時的趙王知道這個消息後,立馬召集20萬軍隊在此等候。

李左車對陳餘說:"韓信現在兵力十分雄厚,我們直接打他們肯定打不贏。況且這個地方地勢狹窄,兩輛兵車無法並列行駛,他們從那麼遠的地方過來,糧草車肯定在後面,我們從後面抄小路去攔截糧車,你就在前面堅守陣地,我再讓騎兵去切斷他們的後路。這樣他們前也不是,退也不是,他們斷了糧草,用不了十天他們就會成為我們的俘虜。"

但陳餘卻說:"韓信對外宣稱有好幾萬的兵力,其實也就幾千而已。他們還走了那麼遠的路,肯定疲憊不堪,我們直接殺過去,殺他們個片甲不留。這樣的軍隊我們都不敢打,以後遇到更強的敵人怎麼辦,會被其他諸侯笑話的。"

韓信知道陳餘沒有聽李左車的話時,立馬派兩千騎兵,讓他們每人拿一面漢旗從小路隱蔽前進到趙軍的駐紮地。他說:"趙軍看到我們被打敗的撤退時,一定會乘勝追擊,這時你們就衝進他們的營區,插上我們的旗子。"

韓信他們被逼到水邊了沒有退路了,將士們個個拼死奮戰,趙軍一下子打不過了。想要收兵時,一看營地都被佔領了,還以為趙王已經被俘虜了,陣腳大亂。韓信乘勝追擊,俘虜了趙王和李左車。

韓信為什麼背水一戰會成功呢?是因為此時他們的軍隊已經無路可退了,只能拼盡全力,才能絕處逢生。如果把他們放到可以逃跑的地方,將士們都逃跑了,怎麼還會打敗敵人呢。

鬼谷子 反應  2019年10月

原文

古之大化者,乃與無形俱生。反以觀往,覆以驗來;反以知古,覆以知今;反以知彼,覆以知己。動靜虛實之理,不合來今,反古而求之。事有反而得覆者,聖人之意也,不可不察。

人言者,動也;己默者,靜也。因其言,聽其辭。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應必出。言有象,事有比。其有象比,以觀其次。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辭也。以無形求有聲,其釣語合事,得人實也。若張置網而取獸也,多張其會而司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釣人之網也。常持其網驅之,其言無比,乃為之變,以象動之,以報其心,見其情,隨而牧之。己反往,彼覆來,言有象比,因而定基。重之襲之,反之覆之,萬事不失其辭,聖人所誘愚智,事皆不疑。

古善反聽者,乃變鬼神以得其情。其變當也,而牧之審也。牧之不審,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審。變象比,必有反辭,以還聽之。欲聞其聲反默,欲張反斂,欲高反下,欲取反與。欲開情者,象而比之,以牧其辭,同聲相呼,實理同歸。或因此,或因彼,或以事上,或以牧下,此聽真偽、知同異,得其情詐也。動作言默,與此出入,喜怒由此以見其式,皆以先定為之法則。以反求復,觀其所託。故用此者,己欲平靜,以聽其辭,察其事,論萬物,別雄雌。雖非其事,見微知類。若探人而居其內,量其能射其意也。符應不失,如騰蛇之所指,若羿之引矢。

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後知人也。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魚。其伺言也,若聲之與響;見其形也,若光之與影也;其察言也,不失若磁石之取針,舌之取燔骨。其與人也微,其見情也疾。如陰與陽,如陽與陰;如圓與方,如方與圓。未見形圓以道之,既見形方以事之。進退左右,以是司之。已不先定,牧人不正,事用不巧,是謂“忘情失道”;己審先定以牧入,策而無形容,莫見其門,是謂“天神”。

鬼谷子 反應  2019年10月

譯文

在古代能以“大道”來化育萬物的聖人,其所作所為都合規合矩。反顧以往追溯既往,再回首以察驗未來;反顧以考察歷史,回首以瞭解當今;反顧以洞察對方,回首以認識自我。深刻分析周圍環境的動靜虛實。如果在未來和今天都得不到應用,那就要到過去的歷史中去考察前人的經驗。有些事情是要反覆探索才能把握的,這是聖人的見解,不可不認真研究。

對方說話,是活動;自己緘默,是靜止。要根據別人的言談來判斷他的真實意圖。如果其言辭有矛盾之處,就反覆詰難,其應對之矢就要出現。語言有可以模擬的形態,事物有可以類比的規範。既有“象”和“比”存在,就可以預見其下一步的言行。所謂“象”就是模仿事物,所謂“比”,就是類比言辭。然後以無形的規律來探求有聲的言辭。引誘對方說出的言辭,如果與事實相一致,就可以刺探到對方的實情。這就像張開網捕野獸一樣,要多設一些網,彙集在一起等待野獸落入。如果把捕野獸的這個辦法也能應用到人事上,那麼對方也會被“捕捉”,這是釣人的“網”。但是,如果經常拿著“網”去追逐對方,其言辭就不再有平常的規範,這時就要變換方法,用“法象”來使對手感動,進而考察對方的思想,使其暴露出實情,進而控制對手。自己返過去,使對手返回來,所說的話可以比較類推了,心裡就有了底數。向對手一再襲擊,反反覆覆,所有的事情都可以通過說話反映出來,聖人可以用上述辦法來誘惑愚者和智者,一切事物均不再有疑惑。

古代善於從反面聽別人言論的人,可以擁有神明般的洞察力,從而刺探到實情。他們隨機應變,對敵人的控制也很周到。如果控制不周到,得到的信息反饋就不準確,從而會大大降低大數據分析的準確性。要把模仿和類比靈活運用,就要說反話,以便觀察對方的反映。想要講話,反而先沉默;想要敞開,反而先收斂;想要升高,反而先下降;想要獲取,反而先給與。要想了解對方的內情,就要善於運用模仿和類比的方法,以便把握對方的言辭。同類的聲音可以相呼應,合乎實際的道理殊途同歸。這個方法可以用來侍奉君主,也可以用來管理下屬。要分辨真偽,瞭解異同,判斷對手是真實情報還是詭詐之術。活動還是停止,是侃侃而談還是沉默寡言都要通過上述方法表現出來,喜怒哀樂也都要遵循上述規律。像刺探敵情而孤軍深入一般,要首先估計敵人的能力,其次再摸清敵人的意圖,最後穩準狠一擊斃命。

所以要想掌握情況,要先從自己開始,只有瞭解自己,然後才能瞭解別人。對別人的瞭解,就像比目魚一樣沒有距離;掌握對方的言論就像聲音與迴響一樣相符;明瞭對方的情形,就像光和影子一樣不走樣;偵察對方的言辭,就像用磁石來吸取鋼針,用舌頭來獲取焦骨上的肉一樣萬無一失。自己暴露給對方的微乎其微,而偵察對手的情報迅速、詳盡、全面。就像陰變陽,又像陽轉陰、像圓變方,又像方轉圓一樣自如。在情況還未明朗以前就要制定方略略來誘惑對手,在情況明朗以後就要制定方略來戰勝對方。無論是向前,還是向後,無論是向左,還是向右,都可用這個方法來對待。如果自己不事先確定策略,統帥別人也無法步調一致。自己首先確定鬥爭策略,再以此來統領眾人。策略要不暴露意圖,讓旁人看不到其門道所在,這才要以稱為“神操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