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富縣:有了價格險 豐產更增收——陝西富縣蘋果“保險+期貨”試點項目調查

陝西富縣:有了價格險 豐產更增收——陝西富縣蘋果“保險+期貨”試點項目調查

陝西富縣誠鑫農牧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員工正在分揀蘋果。

  陝西富縣的蘋果今年遇上了豐年,欣喜之餘果農也有些擔憂。“今年產量可以,就是價格不行。”交道鎮龍王廟村的果農李銀合算了算,去年他收穫了不到1萬斤蘋果,產地收購價每斤3塊多,總共賣了3萬多元;今年蘋果豐收,產量差不多翻了番,有2萬斤,價格卻只賣到了2.1元/斤,有的農戶才賣到1.9元/斤,甚至1.8元/斤、1.7元/斤的都有。這個價格讓李銀合有些失望。

  農業農村部重點農產品市場信息平臺數據顯示,新季蘋果上市以來,批發價、集市價、超市價均一路走低,9月富士蘋果批發價格為10.25元/公斤,此後從10月7.76元/公斤、11月6.78元/公斤,一路跌至12月的6.63元/公斤。如何解開果農豐產與豐收之間的矛盾困局,是擺在整個產業面前的一道必答題。而2017年蘋果期貨的上市,為產業提供了新的破題思路,兩年之後的這個收穫季,富縣已經得到了頗為滿意的答案。

  “一畝賠900塊,價格保險是個好東西”

  11月初,記者在交道鎮的果園裡仍能看到堆放在一起等待收購的蘋果。“今年收購商來的少了,收購商在等掉價,果農在等漲價,有一部分果子賣不動。”李銀合說,“好在我投了保險。”

  李銀合口中的“保險”,是富縣蘋果“保險+期貨”試點項目中的價格保險。該項目是2019年鄭州商品交易所在陝西省唯一支持的縣域“保險+期貨”試點,在富縣交道、鉗二、羊泉、吉子現、寺仙、北道德6個鄉鎮開展,和李銀合一樣的參保農戶共有1793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511戶,覆蓋蘋果種植面積2萬畝,為3萬噸蘋果提供了價格保障。

  浙商期貨有限公司的項目負責人介紹,此次項目保險期限為2019年9月5日-12月4日,目標價格為8460元/噸,投保階段總保費為1371萬元,其中政府投入190萬元資金補貼、果農自繳190萬元,其餘由期貨公司、保險公司等進行補貼。經富縣人民政府和項目團隊的多方協商,9月2日-4日逐步進場對沖。由於新季蘋果上市以來,蘋果收購價處於低位,9月5日,AP2001期貨合約價格發生大幅下跌,當日即下跌3%,成功觸發鎖定理賠條款,鎖定理賠211.5元/噸,共634.5萬元。9月24日,經富縣人民政府授權,項目於7540元/噸價位提前終止保單,整體確定理賠600元/噸,共1800萬元,賠付率達到131%。

  鉗二鄉杜宜村的果農張文安花了1000多塊錢給自家的十幾畝果園都投了保。11月5日,張文安早早進了城,在當日的理賠儀式上,他拿到了1萬多元的賠付款。“現在種蘋果風險大,怕受災減產,還怕豐收賣不上好價格。”張文安連誇如今政策好,“一畝保費自己繳95元,理賠的時候能賠900塊,價格保險是個好東西。”

  “在俺村聽了3次宣傳,第二天就繳了保費”

  讓富縣的果農們認識到這個“好東西”非一日之功。為了提高果農參與積極性,富縣人民政府專門成立了領導小組,由分管副縣長任組長,縣農業農村局、財政局、果業局主要領導任副組長,試點鄉鎮、“保險+期貨”團隊有關領導任小組成員,召開動員會議,廣泛宣傳引導。同時,明確責任分工,要求參與鄉鎮及保險機構做好參保果農信息登記和保險投保、查勘定損、理賠等各項工作,及時解決保險投保和理賠糾紛的傾向性、苗頭性問題,切實維護果農合法權益。

  事實上,為了讓果農對政策有更深入的瞭解,項目團隊深入富縣各鄉鎮,開展了近百場基礎培訓工作。保誰、保什麼、怎麼賠、繳多少保費,團隊為農戶一一算了個明白。

  先算種植利潤。富縣果業局給出了一組數據,以富縣中產果園為例,2018年蘋果銷售價格約為每斤3.4元,扣除灌溉、施肥、套袋、人工等投入,每畝種植利潤7000元左右。截至目前,今年蘋果收購價格初期高後期底,平均在2.8元/斤左右,除去種植成本和保費投入,每畝種植利潤在8500元左右。

  再算賠付款。以交道鄉為例,參保農戶大多經營10畝左右蘋果園,每戶獲得近萬元賠付。李銀合種的12畝果樹全部投保,獲得1萬餘元賠付,而去年他家的家庭淨收入也才1萬餘元。賠付款加上蘋果本身的種植利潤,“保險+期貨”項目賠付款幾乎使李銀閤家的收入增長了一倍。

  另一方面,即使蘋果價格漲了,果農也不會糾結保費“打水漂”。“蘋果價格上漲就沒有賠付了,但是隻要每斤蘋果漲1毛錢,我們就不賠錢。”羊泉鎮侯家莊的果農周金才今年七八月份在宣講會上才第一次聽說“期貨”,卻很快算準了這筆生意穩賺不賠。他樂呵呵地說:“買保險就是買平安,這是風險投資,這個保費完全在我們承受範圍之內。”

  張文安聽完宣傳之後的第二天就主動繳了保費。“光在俺們村就聽了3次宣傳,一開始不懂,他們給我講了好幾遍,我才覺得很靠譜,結果真是參加對了。”張文安說。

  不過,由於試點項目範圍有限,一些沒能搭上這班車的果農覺得有些可惜。在走訪的過程中,記者路遇正忙著運蘋果的茶坊鎮安兒村果農羅萬紅。“聽親戚說今年縣裡要搞‘保險+期貨’,蘋果賣不上價格就賠錢給我們,我就去找在鄉里辦宣傳的保險公司買保險,他們說我不符合條件。”

  原來,茶坊鎮並不在項目承保的六個鄉鎮之內,而像羅大叔這樣迫切想要加入的果農不在少數。“要是明年能擴大範圍,把我們都算進去,就不用害怕增產不增收了。”羅萬紅說。

  “有了期貨,我們就能在產業上做更多的文章”

  “蘋果‘保險+期貨’作為一種新型金融工具,是幫助果農降低經營風險、增加收入的‘利器’,是破解市場價格波動導致增產不增收問題的‘良方’。”富縣縣委書記李志鋒認為,要在今年成功試點的基礎上,進一步宣傳試點效果、推廣試點模式,爭取更多財政支持,擴大當地試點項目規模,讓更多農戶享受價格保障。

  除此之外,富縣一直致力於通過提升果農產業後整理、分級銷售的意識,幫助果農實現增收,期貨工具加快了當地產業提升的步伐。“我賣給果商的蘋果有分級的,也有通貨的,價格還是有明顯的差別。”周金才說,“摘蘋果的時候我把80毫米果徑的蘋果挑出來了,每斤能賣到3元-4元,這要是不挑出來都走通貨,每斤只能賣兩塊多錢。”還有少量果徑小、表皮有瑕疵,但不影響口感的小蘋果可以用於生產果汁,一斤能賣幾毛錢就行。

  富縣誠鑫農牧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是鄭州商品交易所認定的蘋果期貨指定交割庫之一。公司總經理季雙龍對期貨有自己的一番見解:“有了期貨,我們就能在產業上做更多的文章。果農要生產符合交割標準的好產品才能進入期貨市場,而如何生產出更好的產品,這中間的門道就多了。”

  現在,季雙龍已經著手延伸產業鏈,研究如何為農戶測土配方,做出對本地果農而言更加省錢而高效的肥料。“我的10畝果園,往年光在肥料上就要花1.8萬元。”龍王廟村的果農高安民是測土配方施肥的受益者之一,“今年我的肥料用得精細,不只是根據土壤成分做了調整,在春夏秋不同的生長階段也用了不同的肥料,竟然只花了7000元肥料錢,一下子省了1.1萬元,成本降下來了,品質卻提上去了。”聽到果農的反饋,看到了實效的季雙龍對富縣蘋果產業的發展更加充滿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