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了第一書記後,他把這裡當成了自己第二個家

“記得剛來白家村的時候,村裡的路面硬化等基礎設施建設已經相對完備,整個村子給人一種現代新農村的感覺,但梁家河小組的那條路卻令人印象深刻。”張新龍來到白家村擔任第一書記已經第四個年頭,回憶起當初剛來時的場景仍記憶猶新。

当了第一书记后,他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第二个家

白家村距富縣縣城15公里,鄰近210國道,為省級示範村,用張新龍的話說,就是富縣村莊裡的“白富美”。但再漂亮的村莊,不好好保養的話,依然會生出些許“瑕疵”。

“新龍剛來的時候,陪他一起去的梁家河小組,我還清楚的記得當時他難以置信的表情。”張新龍的同事朱成成說到。

由於梁家河小組地處溝底,常年的雨水沖刷導致進組道路水毀嚴重,而村集體每年的收入只有近2萬元,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段路的修繕就被擱置了下來。

“一下雨,外面的人進不去,裡面的人出不來,老人們的生活怎麼辦?這個問題必須儘快解決。”在村支部的會議上,張新龍差點拍了桌子。

或許是天意使然,2017年4月13日,蒙驢集團進駐富縣,看中了梁家河小組周邊適宜毛驢繁育的深山老林。徵地、建廠,昔日平靜的梁家河小組突然熱鬧了起來,張新龍也瞅準了這次契機,為他心心念唸的老人們爭取移民搬遷政策。

当了第一书记后,他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第二个家

“現在他們已經搬到了縣城裡的移民搬遷小區,出門就有商店超市。蒙驢集團徵地還給他們人均每年補貼6000元,後來天然氣公司鋪設管道經過樑家河,也給他們人均補貼了近1萬元。”張新龍笑著說到,“雖然沒有耕地,但我們給他們聯繫了周圍的保潔、果庫等用人單位,讓他們安居的同時也能樂業。”

改旱廁、裝路燈、修廣場...張新龍跑前跑後,悉心為這美麗的村落做著“保養”,但他覺得這些還不夠。“要做好農村工作,就得把工作做到人家心坎裡。”張新龍說到。

得知村裡40多歲的白茂財還打著光棍,整個人終日沒什麼精神,能混一天是一天,張新龍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当了第一书记后,他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第二个家

在他和原代理村主任白文學的介紹下,白茂財和黨軍梅見了面,張新龍兩人一看有戲,立馬開始不間斷地做思想工作,終於在2018年3月,讓白茂財和黨軍梅領了證。

“剛領證那會別提多激動了,一下就覺得日子有了盼頭。”婚後的白茂財簡直大變樣,翻修了家裡的老宅,拾掇了院落,除了看管家裡的2畝果園,一有時間還外出打工,和妻子一起把日子越過越紅火。

除了幫村民解決問題,張新龍一有空就往果園跑。

“你別說,新龍務起果園來,也是一把好手。”白家村村民任尚會說到。

原來,張新龍大學畢業於楊凌農校,對於蘋果種植也是得心應手。一有空就在田間地頭和村民幹活交流,這也使得當初剛來的他能迅速和村民拉近距離。

“我的心裡擱不住事,村民託我辦的沒弄完,心就老感覺懸著,幹啥事都不得勁,所以加班是常有的事。如今年近40,家裡一兒一女都是妻子在照顧,總覺得很虧欠她們。”提起家人,張新龍滿是愧疚。

当了第一书记后,他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第二个家

翻開張新龍的工作筆記,第一頁上書:“我要好好做些事情...”,這是當初青澀的他對自己說的話,也是一句寧折不彎的誓言。

如今的白家村,愈發的美麗敞亮。誠鑫農牧、蒙驢集團的落戶,更是為白家村的發展添了一把火。在收穫村民認可的同時,張新龍也被評為了2019年度優秀第一書記。

“我還要繼續把手頭的事情做好,這裡就是我的第二個家。”張新龍笑著說到。通訊員 吳龍迪 華商報記者 賀秋平

当了第一书记后,他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第二个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