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書記」駐村養豬記

“第一书记”驻村养猪记

杜樹林正往飼料塔裡給豬添食兒。

養豬的豬倌和駐村扶貧的“第一書記”,這雙重身份在雙城區臨江鄉新發村的市畜牧獸醫局駐村扶貧幹部杜樹林身上完美地統一了。

披上衣服、鑽進豬圈、給飼料塔裡添食兒,這成了他每天早上7點起床後必做的第一件事。

當日豬肉行情、各類養豬技巧,也是杜樹林每天必須查看、瀏覽的手機內容。

扶貧幹部不全心研究扶貧,還分神去養豬,很多人覺得這是“不務正業”。可提到村裡的試驗小豬場,村幹部、貧困戶和普通村民都會挑起大拇指。

A一句疑問 扶貧工作隊決心建起小豬場

扶貧幹部當“豬倌”,並非“不務正業”,而是事出有因。杜樹林說,都是讓貧困戶一句話給刺激的。

今年5月23日,一車活蹦亂跳的長白豬豬崽兒拉進了新發村,這是村裡的脫貧定點幫扶單位哈爾濱市畜牧獸醫局出資購買的,一共48頭,村裡12戶貧困戶,每戶免費送4頭。“白送的豬,養到年根兒轉手一賣就是錢兒。”局裡給貧困戶送福利,作為“第一書記”,也是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的杜樹林笑得合不攏嘴。可有的貧困戶笑不起來,面對白送上門的豬崽兒,貧困戶卻皺著眉頭、連連擺手。“養豬要花錢,養賠了誰給我們賠?”當時,就有兩戶貧困戶撂下這麼句話。

雖然做了一番思想工作,豬崽子都送進了貧困戶的院門,但貧困戶的話卻一直在杜樹林腦海裡迴響。“白給都不要,好像不懂事。但仔細琢磨,貧困戶說的在理兒。”杜樹林說,村裡12戶貧困戶,有四五戶祖祖輩輩都靠種地為生,根本沒養過豬。如果這豬沒養好、養死了,甚至豬肉便宜沒賣上價,那就不是幫扶貧困戶,而是等於當頭給了他們一“悶棍”。

“好事不能辦砸了!”當天晚上,杜樹林和扶貧工作隊另外兩名隊員劉鵬、莊澤帥開了個緊急會議,戧戧兩個小時,一個主意冒了出來:在村裡建個小豬場,工作隊和貧困戶一起養豬。

扶貧幹部去養豬,有啥好處?杜樹林總結出三點:第一,貧困戶不會養豬、養不好豬,可以來工作隊的豬場學養豬;第二,貧困戶家的豬一旦養死,工作隊可以從自己的豬場裡拿出豬來給貧困戶補上;第三,扶貧工作隊養豬還能給貧困戶帶去信心,扶貧工作隊也在養豬,肯定是好項目。

“那咱也跟貧困戶一樣,養4頭?”隊員問杜樹林。“4頭哪夠?咱這小豬場就是一面旗,頭一茬先養20頭。”杜樹林還給豬場起了名字,叫新發村扶貧實驗小豬場,就是想試試扶貧幹部跟貧困戶一起幹項目的方式,到底行不行。

B立軍令狀 扶貧的豬必須養肥養好

辦法有了,可買豬崽的錢從哪來?讓杜樹林欣慰的是,第二天,他回到市畜牧獸醫局把在村裡建豬場帶動脫貧的想法一彙報,局領導大力支持,表示這筆經費由局裡承擔。“扶貧關係國家大計,必須要辦成、辦好。”支持的同時,局領導提出要求。杜樹林當即代表扶貧工作隊立下“軍令狀”:保證把豬養好,達到預期目的。

錢有了,可豬場建在哪兒?杜樹林盯上了村會計付萬喜家的兩個空倉房。“你們是來幫村裡脫貧的,用我家點地兒,我舉雙手支持。”沒想到,60歲的老會計答應得十分痛快,而且堅決不要租金。5月的最後一個週末,新發村駐村扶貧工作隊沒有一個人回家陪家人,3個人從早忙到晚,把兩個倉房改造成養豬場。

6月10日,20頭跟貧困戶家一樣的長白豬豬崽抓了進來,新發村扶貧實驗小豬場正式建成。

“扶貧工作隊也開始養豬了。”消息傳出,不但村裡的貧困戶來了,好奇的村民也來了,會計家的小院比村裡的小廣場還熱鬧,圍繞怎麼把豬養好,大家七嘴八舌研究得熱火朝天。“這個叫飼料塔,有了這個,豬餓了就自己去拱食吃了,不但省事,豬長膘也更快,不貴,160塊錢一個,趕緊去買一個。” “你家的豬也得像我們這麼喂,不能喂太多合成飼料,過了這個月就要一直喂苞米麵這些稀料,這樣出欄時按笨豬賣,一斤最少能高兩塊錢,知道不?”發揮專業特長,杜樹林、劉鵬、莊澤帥3個扶貧幹部扮演起養殖技術員的角色,邊餵豬,邊給貧困戶和村民講解,忙得腳打後腦勺。

C凌晨4點 一通電話嚇出冷汗卻帶來專家

養豬有個現成的“樣本”,貧困戶既省心又安心,但扶貧工作隊的家屬挺鬧心。“每到週末,從村裡抽空回家陪陪家人,可老婆孩子總被我一身豬圈味燻得只捏鼻子,直接把毛巾香皂塞我懷裡,讓我先去澡堂子去去味,才能進家門。”杜樹林笑著告訴記者。

小小養豬場引燃了貧困戶的熱情,但高興之餘也有曲折。7月中旬一天早上4點,一個電話打到了杜樹林的手機上,把他嚇出一身冷汗。

“我家豬要死了,身上起了一片片的紅點,也不愛吃食兒,杜書記你快來看看吧。”電話裡,貧困戶潘樹江都快哭了。杜樹林披著衣服就跑到潘樹江家,一看情況確實如此,4頭豬身上都起了紅點。

“沒事,我來想辦法。”走出潘樹江家,杜樹林又鑽進扶貧工作隊的豬圈,發現自己養的20頭豬身上並沒有起紅點。

“咱養豬是為了帶動貧困戶,咱的豬活蹦亂跳沒用,絕不能讓貧困戶賠錢。”顧不上吃早飯,杜樹林開車就趕回哈市,找到市動物衛生防疫站。

站長趙樹濤一聽是扶貧的豬出了問題,二話不說就帶著獸醫專家跟杜樹林趕回新發村。在潘樹江家的豬圈內,專家檢查後告訴老潘,他家的4頭豬是因為天氣炎熱患了一種皮膚病,得的不是什麼大病。隨後專家還帶著老潘,特意去獸藥店買來專治生豬皮膚病的藥。

拉著專家的手,潘樹江連連感謝,杜樹林心裡的大石頭也落了地。送走防疫站的專家,杜樹林才想起來,自己已經一天沒吃飯了。

這次緊急事件雖然嚇出杜樹林一身汗,但汗沒白出。從那天起,為了支持新發村脫貧致富,市動物衛生防疫站的專家隔三差五就來村裡搞小課堂,不但教貧困戶如何養豬,還傳授村民牛、羊、雞、鴨等畜禽養殖的技術和經驗。

“你看,杜書記,我就說我是福星,因為我家這豬生病,還給村裡帶來了福利。”每次到貧困戶家走訪,潘樹江總是拉著杜樹林笑談起這次小風波。

D小小豬圈 養鼓腰包更養出脫貧精氣神兒

9月5日,記者來到新發村,想親眼看看貧困戶家的這批扶貧豬到底養得如何,杜樹林告訴記者:“貧困戶的48頭豬至今只死了一頭,這一頭還是因為之前在養殖場就先天帶病。養殖場已承諾給貧困戶包賠一頭。”

“杜書記來啦!”還沒走進院門,貧困戶吳德祥光著腳、一臉笑意從屋內迎了出來。“沒啥事,你快把鞋穿上,我就是惦記你家這豬,來看看。”站在院內新建的豬圈前,看到4頭膘肥體壯的長白豬正圍著飼料塔吃食。“行,你這豬養得不錯啊,這得有130多斤了吧,到年底肯定能賣個好價錢。”杜樹林沖吳德祥豎起大拇指。

“貧困戶養豬也都摽著勁兒,你看老潘家豬養得更給力。”走進一院之隔的貧困戶潘樹江家,可明顯看出老潘家的豬圈更新、更大。記者數了數,豬圈內有10頭肥豬。“不是隻送4頭嗎?怎麼變成了10頭?”面對疑問,潘樹江嘿嘿一笑:“這不上次我家豬得皮膚病,工作隊幫著治好了嘛,我感覺這養豬真的挺靠譜,杜書記幫我貸款,我又補了6頭豬,爭取明年跟工作隊一樣也養上20頭。”

“養豬,不但能養鼓貧困戶的錢包,還養出了貧困戶脫貧致富的志氣。”走出貧困戶家門,杜樹林告訴記者,扶貧工作隊沒有給貧困戶送錢、送藥、送飼料,而是跟貧困戶一起養豬,貧困戶沒有等靠要,而是在勞動中收穫了脫貧致富的精氣神,“就拿吳德祥來說,通過養豬他有了固定收入,年底還要貸款擴大養豬規模,如今他成了12戶貧困戶中最容易脫貧的一戶。”

當天中午,扶貧工作隊員和村兩委成員坐在一起召開每週一次的扶貧例會。“兩件事。第一,年底我們要把扶貧實驗小豬場的收支情況向全村公開,豬場20頭豬賣掉後,我們要把收入全部投入到明年的扶貧項目裡;第二,年底賣豬時,我們要走訪每一戶貧困戶,扶貧更要扶志、扶智,讓他們留出明年進購豬崽的錢,繼續擴大養殖規模,爭取早日脫貧致富。”會上,杜樹林信心十足地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