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賣米”,哀思北大才女“飛花”

我很喜歡飛花的《賣米》,去年它曾一度霸屏網絡,這篇十幾年前的作品為何有這般魅力?我想恐怕不僅是因為它是作者自身經歷的真實的感人故事,也不僅僅因為它道出了農民的艱辛和無奈,更多的應該是對一個花季才女的宛惜和對她逝世十五週年深深的懷念。

讀“賣米”,哀思北大才女“飛花”

《賣米》我讀了不下五遍,儘管它樸實無華,沒有華麗詞藻,沒有驚世言語,僅僅是以敘事的形式平鋪直敘,但字裡行間透著真,透著實,透著撼人心脾的刺痛。同時它又讓人看到了希望,您瞧,最後作者“睡的又香又甜"。我被感動,我流淚了,因為它讓我想起那早已逝去的童年往事和農村農民生活的不易。

讀“賣米”,哀思北大才女“飛花”

《賣米》作者本名張培祥,筆名飛花,1979年出生在湖南醴陵的一個小村莊,世代農槡。

母幼時患小兒麻痺,一隻胳臂殘廢,父長年多病,家裡還有一個少不更事的弟弟,本應幸福美滿的四口之家,卻因一個貧字而既不幸福也不美滿,也是因為一個貧字差點斷送掉一位北大才女。

讀“賣米”,哀思北大才女“飛花”

張培祥小學就差點沒有上完,其大姑、姑父把她轉到了自已執教的小學才上完高小

她以年級第一的成績考取醴陵重點中學,但一年後家裡實在供不起城裡的學費,將她轉至一個鄉下中學,後來她的一個在醴陵四中教學的堂叔知道了,怕影響了她的學業和前程,就將其轉到了四中。初三畢業,她又以第一的成績考取高中。

原本家裡想讓她上技校,好早點畢業以助父母,以撐家庭,四中校長羅定中得知後堅決反對,說“我教學幾十年從沒見過這麼優秀的學生。“這樣她才進入醴陵四中高中部,但也僅僅上了一年,家裡的供養已經無以為繼,她實在不想再拖累父母,便懷揣書本含淚悄悄離開了心愛的校園,踏上了南下打工之路。

讀“賣米”,哀思北大才女“飛花”

她的離校牽動了全體師生,羅校長格外焦急,在他的四處打探下終於在四個月之後"請"回了張培祥,並鄭重表示:免除一切費用!真誠感謝這位愛才、護才、惜才的偉大校長,他讓我們後來看到了一個北大才女,也讓我們為中國尚有如此愛才的教書育人者感到欣慰!

讀“賣米”,哀思北大才女“飛花”

最終,1997年張培祥不負眾望以株州第一湖南第五的成績考取北大法學院。

2001年攻讀法學碩士。在上北大之初她就開始實施自已的計劃:白天打工,晚上自學,創作和翻譯。目的就是不花家裡一分錢,還要儘可能幫助家庭。大學期間,本專業100多名同學,她的成績始終在前九名之內,並多次取得獎學金。她協助北京電視臺搞策劃,寫劇本;她助力湖南衛視新欄目《新青年》,並親自擔任嘉賓主持;她創作了《大話紅樓》一書,給出版單位翻譯了多部文學作品,加起來有百萬字之多。

讀“賣米”,哀思北大才女“飛花”

她的《大話紅樓》最初在網上刊載,在全國高校掀起了一股"紅"熱,在她去世一年後,由工人出版社以飛花之名出版,曾轟動一時

只可惜此書只有前三十一回,象《紅樓夢》一樣待人以續,她要是有時間完成該多好呀。她的《賣米》獲得北大校園原創文學一等獎,在她去世一年後《當代》全文發表,《讀者》,《新華文摘》等轉載,同樣引發不小的轟動。

讀“賣米”,哀思北大才女“飛花”

天妒英才,2003年非典時期,查出她患了白血病,三個月後去世。北大在八寶山菊廳為她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法學院黨委書記,班主任,中央臺主持人撒貝寧分別致悼詞。在其患病期間,北京電視臺,相關出版單位願花巨資助之,可惜天不佑才,世間終難留下一位花季才女,她才24歲啊。漫漫人生路,君何以匆匆。

讀“賣米”,哀思北大才女“飛花”

大詩人臧克家曾說過: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人生不易,有的人單單為了生活就耗費了所有的氣力。為了生活,為了能平等有尊嚴的活著,人們唯有不斷地打拼。

讀“賣米”,哀思北大才女“飛花”

中國還是發展中國家,還有相當數量的貧困人口,還有很多我們不瞭解看不到的心酸。為了讓所有人都能有尊嚴的活著,都能過上美好的生活,我們的精準扶貧正在快馬加鞭,但願能快點,再快點,尤其要讓我們的下一代有書念,不因貧困而輟學。這也是張培祥同學給我們的啟示。

願逝者安息,願天堂的"飛花"常伴飛花

文章作者簡介:狐狸沒有成精,75後。一個熱愛生活陽光明媚的女子,讓我們一起共同書寫人生路上的繁華與蒼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