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人看重襲人寶釵苦勸寶玉,卻不知有些勸比不勸還可怕

對於寶玉的妻妾,賈母和王夫人婆媳倆就沒有統一過。賈母覺得晴雯言談爽利,王夫人覺得襲人沉重知大體。王夫人說給黛玉緞子做衣物,鳳姐找不到;賈母說給寶釵幾件物件裝飾屋子,鴛鴦找不到。薛家傳出有和尚送寶釵一個金,須得和有玉的配,賈母就直言和尚說過寶玉不宜早婚。

婆媳鬥法,最終受害的還是釵、黛、玉三人:一個青年守寡,一個紅顏早逝、一個看破紅塵。

王夫人看重襲人寶釵苦勸寶玉,卻不知有些勸比不勸還可怕

賈母看中黛玉、晴雯為寶玉的妻妾;王夫人看中寶釵、襲人為寶玉的妻妾。誰家長輩不希望自家兒孫出人頭地?賈母、王夫人自然也是如此。但賈母比王夫人更瞭解寶玉,賈母深知寶玉是個不聽妻妾勸的,既如此,就不如挑寶玉喜歡的。王夫人則不然,無論寶玉有何不妥,她都覺得那都是身邊的丫鬟小廝勾引的。所以王夫人為寶玉挑選妻妾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要死勸寶玉:

襲人的模樣雖比晴雯次一等,然放在房裡也算是一二等的。況且行事大方,心地老實,這幾年從未同著寶玉淘氣。凡寶玉十分胡鬧的事,他只有死勸的。

王夫人看重襲人寶釵苦勸寶玉,卻不知有些勸比不勸還可怕

不得不說,王夫人遠不如賈母瞭解寶玉。寶玉為什麼喜歡黛玉?他自己說的明白:“林姑娘從來說過這些混帳話嗎?要是他也說過這些混帳話,我早和他生分了。”看,寶玉喜歡黛玉,但是也不會願意聽黛玉的勸。

現在再來看看襲人是如何勸誡寶玉的:

王夫人看重襲人寶釵苦勸寶玉,卻不知有些勸比不勸還可怕

襲人:“你真愛念書也罷,假愛也罷,只在老爺跟前,或在別人跟前,你別隻管嘴裡混批,只作出個愛念書的樣兒來。”這是死勸的方式?不,這是教寶玉如何作假的方式。既討了寶玉的歡心,讓他免卻長輩勸勉之詞,又得了長輩的看重,讓王夫人相信她死勸寶玉。

晴雯,麝月,襲人三人又說:“他兩個去請,只怕寶林兩個不肯來,須得我們請去,死活拉他來。”

大觀園因為婆子夜裡聚眾賭博一事,正嚴查夜飲夜宴。然襲人卻主動促成夜宴一事,幾個丫鬟湊份子單給寶玉過生日。甚至明知釵黛二人不願意前來,卻非要仗著自己的面子去請上一遭。幾個姑娘走後,一群丫鬟仍未停休,又是喝又是唱,最後連臊都忘了。

王夫人看重襲人寶釵苦勸寶玉,卻不知有些勸比不勸還可怕

由這兩件事可知,王夫人認為襲人死勸寶玉,不過是她的自以為是,或者說是襲人的一些舉動言辭給了王夫人這種錯覺。而事實上,襲人不過是勸寶玉如何欺瞞長輩,甚至在寶玉的一些胡鬧事上,她也是“同謀”。

寶釵又是如何勸誡寶玉的?書中提及兩次,俱是間接描寫。

王夫人看重襲人寶釵苦勸寶玉,卻不知有些勸比不勸還可怕

襲人道:“雲姑娘快別說這話。上回也是寶姑娘也說過一回,他也不管人臉上過的去過不去,他就咳了一聲,拿起腳來走了。”

寶釵湘雲的勸誡看似合情合理,頗有見識。然很多讀者都忽略了一點,那就是寶釵湘雲勸誡時的情形。

湘雲是什麼時候勸的?賈雨村來訪時。賈雨村是何人?狼心狗肺、忘恩負義之人。他做的糟心事,賈府眾人全都知曉。周瑞家的知曉香菱是薛蟠打死人搶來的,自知曉這是賈雨村判的。丫鬟平兒在賈雨村弄死石呆子後,咒罵賈雨村“那賈雨村什麼風村,半路途中那裡來的餓不死的野雜種!認了不到十年,生了多少事出來!”

“生了多少事出來”,平兒知道賈雨村生出多少事來,寶釵不知?然這不重要,重要的是賈雨村是官宦。

王夫人看重襲人寶釵苦勸寶玉,卻不知有些勸比不勸還可怕

或如寶釵輩有時見機導勸,反生起氣來,只說好好的一個清淨潔白女兒,也學的釣名沽譽,入了國賊祿鬼之流。

這句話又是出自什麼時候?傅試來訪時。傅試是何人?傅試者,附勢也。根基淺薄,卻妄圖用妹妹的婚事攀附豪門,不肯輕易許人。不想豪門看他不上,傅秋芳的婚事就被耽誤下來。

寶玉知曉傅試用妹子攀附豪門,致使妹妹二十三歲還未曾出嫁,成為豪門笑談,寶釵不知?然這不重要,重要的是傅試是個官宦。

王夫人看重襲人寶釵苦勸寶玉,卻不知有些勸比不勸還可怕

曹公兩次表現寶釵的停機之德、勸誡之功,卻是在如此不堪的兩人來訪時提及,原因不言而喻。作者要真有心讚美寶釵的停機德,大可以安排一個德才兼備之人出現,何必用如此腌臢之人?與其說作者想表現寶釵的停機之德,不如說曹公想表明寶玉為何不喜仕途。

王夫人看重襲人寶釵苦勸寶玉,卻不知有些勸比不勸還可怕

賈府往來的官宦都有哪些?前來攀附的官宦:賈雨村(假語存)、傅試(附勢);前來勒索的宦官:夏太監、戴荃(大權);奉承的門客:卜固修(不顧羞)、單聘人(善騙人)、詹光(沾光)、程日興(成日興事)、胡斯來(胡廝來)。單看名字就知道這些人非往來的好人選。

寶玉本身是什麼樣的人呢?絕不像很多讀者以為的那樣絲毫不通世故:題詞大觀園,寶玉深知“此處既為省親別墅,亦當依應制之體”、“第一處行幸之所,必須頌聖方可”,賈母也曾說過“(寶玉)見人禮數,竟比大人行出來的還周到,使人見了可愛可憐,背地裡所以才縱他一點子。若一味他只管沒裡沒外,不給大人爭光,憑他生的怎樣,也該打死的。

王夫人看重襲人寶釵苦勸寶玉,卻不知有些勸比不勸還可怕

寶玉雖然面子做的還行:北靜王水溶與他交好,兩次送禮;出門在外,梅翰林、楊侍郎、李員外、慶國公也各送些禮物與他。但裡子卻不如面子那般好,無論是性情還是能力。性情上心善卻軟弱,金釧、晴雯之死,皆因他軟弱所致。能力上,算了,不談能力了,還是鳳姐評的確切:

寶玉為人,不管青紅皂白,愛兜攬事情。別人再求求他去,他又擱不住人兩句好話,給他個炭簍子帶上,什麼事他不應承?咱們若信了,將來若大事也如此,如何治人?

“不管青紅皂白”劃重點!寶玉連自己的怡紅院都治不好,更別說一州一省。看怡紅院的亂象:良兒偷金,墜兒偷玉,丫鬟你爭我吵,婆子你打我罵。規矩何在!

王夫人看重襲人寶釵苦勸寶玉,卻不知有些勸比不勸還可怕

更糟糕的是,寶玉管不好自己的住處也就罷了,還妄圖插手別人院中之事。彩雲偷走玫瑰露反誣陷他人,可寶玉卻想著自己承擔,免丫鬟之苦,這讓被誣陷的人情何以堪?甚至會助長了他人的偷竊之心。這樣的人要真是當了官,那絕對是家族禍害,百姓之苦,恐怕賈府亡得會更快更慘。

寶玉有來歷:銜玉而生;有背景:榮國公之孫、貴妃之弟;有天賦:三歲識千字,十二三歲詩作驚豔眾人, 更有一目十行之能;王夫人寶釵等對他寄予厚望無可厚非。然她們只知勉勵寶玉讀書,勸誡他與官宦交往,卻未曾想過寶玉的性情和能力是否真的適合官場。

王夫人看重襲人寶釵苦勸寶玉,卻不知有些勸比不勸還可怕

從始至終王夫人都想錯了:想錯了寶玉的能力性情、想錯了寶玉喜歡黛玉的原因、想錯了寶玉厭惡的究竟是什麼?寶玉懦弱無剛,琪官住處因他洩露,金釧、晴雯因她而死,甚至他自以為深愛的黛玉,也不曾護她周全。然他有一點卻不曾妥協過:那就是他對官場的厭惡,或者說是對國賊祿鬼的厭惡。

王夫人想著妻妾能勸誡寶玉,可襲人勸他,勸他在長輩面前做做樣子,所以兩人相安無事;寶釵勸他,不論官宦人品好壞,最後寶玉被勸得出家了。但是王夫人寶釵等仍該慶幸,因為寶玉在家頂多是個紈絝,還是個有良心的紈絝;但在仕途,十成是個不理事的庸官,甚至是得罪權貴的源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