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测卫星的人:“东方红一号”的幕后英雄

【致敬】测卫星的人:“东方红一号”的幕后英雄

“我从广播里听到了

来自太空的‘东方红’乐曲,

知道了由我参与研制的

单脉冲精密测量跟踪雷达

成功地测控到‘东方红一号’,

真让我非常兴奋,

心里获得了不少精神安慰!”

这是张直中院士

在卫星上天40年之后(2010年4月)

对笔者的讲述。

1970年4月24日,

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一号”,

《东方红》的乐曲响彻太空,

由此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

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

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致敬】测卫星的人:“东方红一号”的幕后英雄

20世纪90年代,张直中在电子工业部十四研究所办公楼顶介绍雷达设备(侯艺兵摄影)

张直中,

中国雷达技术的开拓者之一,

1956年,他参与拟定国家

《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

负责规划中国雷达技术的长远发展。

虽然这个规划未能完全贯彻实施,

但对之后中国雷达事业的迅飞猛进

起到积极作用,

亦为“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

奠定了基础。

【致敬】测卫星的人:“东方红一号”的幕后英雄

1956年张直中(左)参与拟定《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与恩师王国松合影于北京

1960年,

中央军委提出了

“两弹为主,导弹第一,

努力发展电子技术”的方针,

为雷达事业明确了主攻方向,

围绕着“两弹一星”等战略武器

和常规武器装备现代化配套

进行了各种雷达的

研究、试制和生产。

雷达性能最重要的指标是

探测的作用距离、

目标的测定精确度

和对多目标的分辨能力。

单脉冲技术是

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

国际上出现的新技术。

这种技术可使

雷达的测量精度提高5-10倍。

【致敬】测卫星的人:“东方红一号”的幕后英雄

20世纪60年代,张直中(中)在北京某军事基地

为了推动我国脉冲压缩技术研究,

提高我国外弹道测量雷达的

跟踪测量精度,

张直中于1961年

在国内首开研究先河。

1962年,

发表 《雷达信号理论与脉冲压缩》论文,

1964年成功研制

中国第一部单脉冲试验雷达。

该雷达的成功在中国雷达发展史上

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为我国航天测控网的建立,

为“两弹一星”的发射成功

提供了可靠保障。

为了打破美国、苏联的核垄断,

国家在积极发展“两弹”的同时,

又提出了防御战略方针。

1964年春节期间,

毛泽东主席向钱学森等

提出“有矛必有盾”的国家反导弹系统,

张直中所在的十四所

被指定负责导弹预警雷达的研制。

时任所副总工程师的张直中提交了

《相控阵天线和雷达总体的研究》课题,

认为应该将无惯性的相控电扫描体制

应用于我国的战略反导弹预警系统。

他从精密跟踪雷达总体室

抽调几个技术骨干对相控阵体制

作了粗略的总体研究,

总体研究逐渐深入后,

于1965年开始了

大型二维相控阵超远程预警雷达

(代号7010)的

总体论证和关键技术研究。

“文革”时期,

张直中被迫脱离7010雷达项目。

1970年5月,十四所任命

薛国炜、张光义为主要技术负责人

带领300余名科技人员继续研制。

1976年进行全面阵天线的

安装、调试,并投入运转,

打破了美、苏在该技术上

独霸天下的局面。

1977年,

张直中去北方基地看到

该雷达能跟踪3000千米内

不同方向的卫星,

心里感到很欣慰。

【致敬】测卫星的人:“东方红一号”的幕后英雄

110大型单脉冲精密跟踪测量雷达

1977年开始,

7010雷达多次成功地监视太空目标,

完成中国导弹、卫星的试验观测任务。

特别是它可为110雷达提供目标指示,

共同组成测量网。

【致敬】测卫星的人:“东方红一号”的幕后英雄

1978年11月,中国电子学会雷达专业委员会合影(前排左五为张直中)

1979年,

部署在云南的110雷达

和北方的7010雷达

对坠落前的“天空实验室”

准确跟踪了10天,

根据它愈转愈低的轨迹

预测了坠毁的时间和地点

作出了内部预报。

中国预报的坠落时间为

7月12日零时34分,

地点为东经108.92°南纬41.50°。

在“天空实验室”坠落后,

美国公布了该卫星坠落的时间和地点,

与我们内部预报的时间仅差4分钟,

地点仅差经度2.9°和纬度1.3°。

这足以说明我国已有

能精确测定卫星轨迹的超远程雷达。

为连续跟踪飞行中的

火箭、卫星、飞船,

张直中团队还将单脉冲雷达

安装在“远望号”测量船上,

为我国载人飞船的轨道测量提供了服务。

张直中

(1917.4-2011.9)

雷达与信息处理技术专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

钱永红,浙江大学校史研究会特聘研究员,近二十年来致力于现代科学家、教育家的传记整理工作,编辑出版专著两部,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参考文献:

1.《雷达人生:张直中》,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

2.《 雷达人生:张直中口述自传》,湖南教育出版社

3.本文图片来源于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

【致敬】测卫星的人:“东方红一号”的幕后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