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挖了徐茂公的墓之后,为什么觉得他是一个狡诈的人?

历史老先生


徐茂公真名叫徐世勣,字懋功。后来被李渊赐国姓,改名李世勣。李世民登基后,又去掉了一个"世"字,变成李勣。

李勣起初是瓦岗寨的一员虎将,作战勇猛,足智多谋,是不可多得的将才。

李勣随李密降唐后,屡立奇功,深得李渊父子器重,为大唐立下了汗马功劳。

李勣头脑灵活,善于揣摩别人的心思,很善于自保,在关键问题上,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绝不会去随便站队。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时,有很多将领站到了李世民这一边,参与了此事。而李勣则表现得十分谨慎,他深知,一旦站队错误,将会面临灭顶之灾。

李勣选择闭门不出,李世民怪他在关键时刻没有帮助自己,故意把他在凌烟阁的位置后移。

当李世民病危之时,怕年轻的李治制约不了老狐狸李勣,特地叮嘱说:″李世勣才智有余,然汝与之无恩,恐不能怀服,我今黜之,若其即行,俟我死,汝于后用为仆射,亲任之,若徘徊观望,当杀之耳。"

李勣看破了李世民的意图,他二话不说,连家都没回,立刻打马出京,到叠州去上任。

这个聪明举动不仅让他保住了性命,而且还在不久之后,再次得到重用。

俗话说″聪明反被聪明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聪明得过了头的李勣还是被自己坑了一把。

唐高宗李治很宠武氏,准备废除王皇后,改立武氏取而代之。但却遭到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等一帮大臣的激烈反对。

犹豫不决的李治去征询李勣的意见,为了自保,李勣又耍起了小聪明,他狡猾的对李治说:″此乃陛下家事,何须问外人。"

这句圆滑的话不但断送了大唐的江山,也让他自己的家族惨遭灭顶之灾。

李治去世后,春风得意的武皇后大权独揽。因不满武后专权乱政,李勣的孙子李敬业在扬州发出了讨武檄文,起兵讨伐武后,结果不到四十天即被平定。

李敬业兵败被杀,并惨遭灭族。已死去多年的李勣也被刨坟掘墓,毁尸扬灰。棺木也被劈碎付之一炬。

当听到奏报说,李勣的棺中只有一套朝服和十个木偶人及少量衣物时,武后轻蔑的笑道:″真是个会钻营的老滑头。″

虽然李勣帮过武后的大忙,但武后依然不齿他那八面玲珑的做法,对他自然也没什么敬意。

李勣很看重风水,他曾找到一位极有专业水平的风水先生,给自己寻找到了一块能够兴旺子孙的风水宝地。

但另一位道行颇深的风水大师看过李勣的墓地后,叹息说:“李勣选了块很坏的地方,如果他选择埋在这里,将来必不得安稳。"

小算计永远上不了大台面,李勣后来油滑的所做所为,早已沒有了早年的英气与担当。

可惜的是,人算不如天算,晚年畏首畏尾的做法,让他付出了被族灭的代价。





大河桥下流


徐茂公,名头响矣!

看过《隋唐英雄传》的朋友对于徐茂公徐军师这个人应该都认识,本名叫徐世勣,开始是起义军的首领,后来认为自己不适合当一个领导者,而起义军实力太弱希望渺茫。于是就加入了瓦岗军,由于他足智多谋,就担任了瓦岗军的军师,在瓦岗寨中与秦叔宝和尉迟恭等人关系甚好。

瓦岗寨领导人李密失败之后,他就随着秦叔宝、尉迟恭、陈咬金等人投靠了唐朝,后来在李唐王朝平定天下的过程中,鞠躬尽瘁,立下了过汗马功劳。所以他被赐予了李姓,名叫李世勣,李世民登基之后,为避讳皇帝名字,所以改名为李勣。

徐茂公是个小心谨慎、步步为营的人,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时,曾经请求徐茂公参与,但他犹豫了,于是装聋作哑,并没有淌这趟浑水。但是李世民登基后,并没有因此而疏远他,反而对他很是重用,所以徐茂公后来还是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李治当上皇帝后,想要换掉王皇后,立武则天为后,朝中的文武百官都一致持反对意见,而只有徐茂公认为皇帝换后是其家事,作为臣子不应该参与。李治认为他说的很在理,于是更是不顾百官的反对,立武则天为皇后。所以说武则天能当上皇后,徐茂公也是间接的给了一个助攻。

《新唐书》李勣传中记载“帝欲立武昭仪为皇后,畏大臣异议,未决。李义府、许敬宗又请废王皇后。帝召勣与长孙无忌、于志宁、褚遂良计之,勣称疾不至。帝曰:“皇后无子。罪莫大于绝嗣,将废之。”遂良等持不可,志宁顾望不对。帝后密访勣,曰:“将立昭仪,而顾命之臣皆以为不可,今止矣!”答曰:“此陛下家事,无须问外人。”帝意遂定,而王后废。诏勣、志宁奉册立武氏。”

徐茂公有个孙子名叫李敬业,虽然也如他一般才智过人,但是却没有他步步为营的谨慎,徐茂公很担心李敬业会出事,所以事先已经做好了准备。

果然徐茂公死后,李敬业对武则天一个女人干政十分不服,于是就联合骆宾王进行了一次反对武则天的秘密政变,但是败在武则天手中。武则天掌权后,对骆宾王和李敬业进行了严惩。甚至徐茂公也收到牵连。

武则天让人挖了徐茂公的坟,坟墓中没有她想象中的金银财宝,只有一件朝服和十个木人,倒显得徐茂公清正廉洁、高风亮节,所以武则天直呼徐茂公狡诈!





蜀剑


徐茂公,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原名徐世绩,曹州离狐人,因为功劳巨大被李渊赐姓李,常常被称为李绩,在隋唐演义中,那是一个和诸葛亮一般神一样存在的人物。

徐茂公足智多谋能行军布阵,其实他是唐朝的一个武将,战功赫赫,得到了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和唐高宗李治的重用,死后陪葬唐太宗的昭陵。

很多人都说徐茂公很狡猾,是个明哲保身的老狐狸,不参与玄武门之变,也不参与李治改立皇后等事情,只是在边上隔岸观火,貌似也有点道理。

但是徐茂公绝对不是一个无情无义之人,单雄信死的时候,他割肉相喂,让无数人动容,他是一个重感情的人,只是不参与皇室争斗罢了。

徐茂公生前无比宣赫,不过死后却出事了,因为他的孙子李敬业在684年起兵反武则天被镇压后,武则天不仅剥夺了徐茂公的官爵,还下令挖了徐茂公的坟,只是据说武则天看见陪葬品之后,高呼了几声“徐茂公可真狡诈”,事实真相到底如何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徐茂公的家世很好,家里仆人很多,粮食堆积如山,是个富二代,“家多僮仆,积栗数千钟”。但是他很善良也很能审时度势,不仅常常救济穷人,还认准隋朝撑不了多久了,就参加了翟让的起义军,成了翟让的心腹爱将,也开启了自己的戎马生涯。

后来徐茂公又劝说翟让投靠势力更大的李密,一起讨伐隋炀帝杨广。徐茂公深得李密的信任,成了瓦岗寨的一员猛将,被封为右武候大将军,徐茂公对李密也是有情有义。

第一,徐茂公投靠李渊的时候,把土地和当地民众造好册,用李密的名义送给了李渊,功劳都给了李密,自己不争不抢。

第二,李密后来又反唐,被杀后,徐茂公坚持给他披麻戴孝,不忘旧主。

徐茂公的这些行为也着实打动了李渊,认为徐茂公是“感德推功,实纯臣也”,实在是一个忠心耿耿的臣子了,又战功赫赫,不仅给他赏赐了良田和府邸,还给他赐国姓李,加封曹国公。

徐茂公归顺大唐之后,也是一路南征北战,参与了讨伐王世充,平定窦建德,大破突厥等战役,得到了李渊和李世民的赏识,出将入相,位列三公,地位无比宣赫。

只是徐茂公也很聪明,

他重情义,但是不参与皇室争斗。

第一次是玄武门之变,他没有参与,秦叔宝也没有参与,最后他们两个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最后,很多人说有这个因素,李世民觉得两个人对自己不够忠诚,不过是绝对忠于大唐的。

第二次是李治想改立皇后,想立武则天为后,很多人都反对,但是他却来了句是皇帝的私事。

李治和武则天对徐茂公都还不错,不过李世民去世之前特意将徐茂公贬到青海的叠州任都督,徐茂公也没怨言就去了,他也猜到了李世民是要给李治留人情。

才智有馀,然汝与之无恩,恐不能怀服。我今黜之,若其即行,俟我死,汝于后用为仆射(相当于宰相),亲任之;若徘徊顾望,当杀之耳。”

公元669年,徐茂公去世,他一生为大唐尽忠,去世的前一年还带人出征高句丽,为大唐扩展疆土,他去世后,李治非常伤心,停朝七日,下令陪葬唐太宗的昭陵,还亲自写了碑文。

都说徐茂公神机妙算,

他想必还是算到自己的孙子会出事。

据说他去世前还是各种嘱咐的,说武则天心狠手辣不要得罪她,但是他的孙子李敬业还是于684年起兵反武了。这个时候的武则天正是辉煌时期,轻轻松松就灭掉了他,收回了赐的国姓李,收回了所有的赏赐,又想到了徐茂公。

徐茂公已经去世了,但是古代常常都有掘墓鞭尸的行为了,不过武则天也还没有做得太绝。

武则天先是下令剥夺了徐茂公的爵位,还是觉得不解恨,于是就下令挖徐茂公的坟,劈碎棺材,但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里面的陪葬品很少,里面只有官服和十个木头人。

这一打开,世人一看,那不就更加证明徐茂公清廉了,所以说武则天会骂他奸诈了。

徐茂公的一生其实还是忠于大唐的,武则天被迫退位后,李家重得天下,唐中宗时就为徐茂公重新厚葬,并且追复官爵了。

故事说完了,但是我觉得还是有点夸张了,武则天虽然是下令挖徐茂公坟墓了,可是徐茂公生前就安排好了后事,就说明了“棺中敛以常服,惟加朝服一副”和“其中著十个木人,此外一物不用。”武则天岂会不知道里面的陪葬品了?








周朝文DMU


徐茂公默认李治立武则天为后,对于武则天能称帝也算是有恩之臣,之所以在他死后15年被武则天挖掘坟墓,原因是这样的:

徐茂公原名徐世绩(之后都称徐茂公),李渊赐其姓李,后改名李绩。徐茂公早年栖身瓦岗,后归顺李唐,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平定四方,为李唐江山开疆拓土立下了汗马功劳。李世民晚年贬他为外官,李治称帝后将他招回重用。李治“废王立武”时,徐茂公说:“此乃陛下家事,不合问外人”,当时的他已经发现了武则天从政的野心,既不支持也不反对让李治自己决定。在他死前告诉李弼,棺中装殓平常衣物加一套官服,如果死后有知觉,希望穿上它拜见先帝,随葬品有十木偶,草马五匹。李治死后,武则天先后废除两帝才自己当女皇。徐茂公之孙徐敬业以匡复李唐为由起兵讨伐武则天后兵败身死。

因此,武则天为发泄愤怒,徐家满门抄斩,废除爵位,挖坟掘墓,恢复本姓,也警告那些曾经反对她的人,但她没想到的是挖开坟墓看到的却是这些。这也就说明了徐茂公不仅在军事上有才能,对待事情也是深谋远略,预测自己后人的所作所为。不仅能体现他为官清廉,还能体现出对李唐江山的效忠,所以武则天才说他狡诈。在李显复位后,才恢复官爵,起坟改葬。


心随永航


武则天参与了徐茂公的葬礼

徐茂公去世的时候,武则天是知道他的坟墓里是埋的什么的。武则天自然也不会对所谓的陪葬品感到吃惊了。

徐茂公,也就是李勣,可以说是隋唐时期第一流的人物,

对唐高祖李渊来说,他主动让李密献上了地盘,让唐朝不费一枪一卒占领了广大的中原和长江以北地区。

对唐太宗李世民来说,打败了突厥和薛延拓,立下了汗马功劳。

唐太宗李世民曾经说过,我大唐有李勣和李靖这样的人才,根本就不需要长城。

他一直为唐朝出力到七十六岁,七十多岁还带病带兵去高丽平叛。

徐茂公受到唐朝统治者的厚待

李勣更懂得为身后的子孙着想。

李勣对他的儿子说,我这些子孙,你都给我看管好,如果哪个品行不端,乱结交坏人,赶紧报告给我,我好来得及打一顿教训一下。

我有如许豚犬,将以付汝,汝可防察,有操行不伦、交游非类,急即打杀,然后奏知。

自己死后怎么安葬,用什么陪葬品,他也安排好了,他对儿子说:

又见人多埋金玉,亦不须尔。惟以布装露车,载我棺柩,棺中敛以常服,惟加朝服一副

李勣死的时候,唐高宗特赐他陪葬唐太宗的昭陵,还赐给他“东园秘器”。

李勣出葬的时候,唐高宗带着皇太子和文武百官亲自给他送葬到未央古城那里。

徐茂公为什么被挖坟?

至于李勣被武则天挖坟泄愤,这件事就得怪他儿子和他孙子了。

徐敬业因为被武则天贬官,怀恨在心,于是联合自己的兄弟,在扬州聚集了一帮人。徐敬业后来聚集了十多万人,引起了武则天的重视,武则天派三十万大军南下,将他们剿灭。

由于武则天对徐敬业恨极了,还打开李勣的棺材泄愤。

她只是学习伍子胥鞭尸泄愤而已。

总结

武则天有没有感到徐茂公有多么的狡诈,这都是也许的一种说法,有点无稽之谈。

倒是唐朝野史笔记曾记载,武则天铲平徐茂公墓以后,起了三天的大雾,武则天赶紧把棺材给盖上了。


张大人的大作


传奇人物徐茂公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徐茂公是谁。

徐茂公是唐初的大功臣之一。隋朝末年的时候,徐茂公先是和李密混,但是和后来李密知道自己成不了,就投降了李渊。

李密的城池土地都是徐茂公在管辖,

徐茂公忠信厚道,将这些土地的账册都给了李密,李密就有了投降的资本。

在唐朝建立以后,徐茂公跟随李渊和李世民南征北战,他给大唐盛世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唐太宗去世以后,他的儿子继续信任他。在公元669年徐茂公经病去世,享年76岁,唐高宗为他举办丧事,并且让他陪葬昭陵。

到了下葬的时候,他的坟墓也是经过特别设计的。

仿照汉代名将卫青、霍去病的墓地设计。这样的设计就是为了记载他的功劳。

帮助武则天上位

唐太宗招武则天入宫。徐茂公说了两句好话,李治要立武则天为皇后,朝廷一致反对,只有徐茂公认为这是皇帝中的家事,让他自己去决定,

从这一点上来说,武则天应该要感谢徐茂公,为什么后来恩将仇报呢。

徐茂公在世的时候非常注意教育自己的后代,徐茂公虽然喜欢自己的孙子,但也觉得这个孙子早晚会让自己家破人亡,

他担心他的孙子徐敬业会拖他的后腿,他的孙子虽然财智过人,但是胆子也非常,早晚会出事,他联合骆宾王发动了一起叛变行动,虽然很快就被镇压下去的,自己也死无葬身之地了,但是武则天还没有觉得解气,于是他就对徐敬业进行秋后算账。

戏耍武则天

在徐敬业的叛乱被平定以后,武则天还要挖开徐茂公的坟墓去鞭尸。

因为毕竟挖别人的坟并不是什么好事,武则天认为徐茂公坟墓里应该有很多值钱的东西,到时候给他安一个贪污腐败的罪名。

徐茂公早就料到可能有一天会出事,所以说他的陪葬品非常的简单,只有几件衣服和自己的木头人,而武则天挖开一个清官的坟墓,自然会遭到世人的唾骂,可谓非常的有心机。武则天非常的气愤,大骂他是个老奸巨猾的东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