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竞争、勇于超越、追求进步、追求卓越”的考评法解读


“敢于竞争、勇于超越、追求进步、追求卓越”的考评法解读


一、以“进步法”考评学生的实践

笔者在做班主任和做年级管理时,特别重视“敢于竞争、勇于超越、追求进步、追求卓越”的精神的培养,在成绩考评时,一改原来用过重点线、普通线的考评方法,而是用“进步法”进行考评,以进步衡量学生,督促各个层次的学生都以进步为目标,从而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

并且,此种算法,可以实现不同班级的不同学生的横向对比。

一是,建立学生成绩变动档案

建立笔者每次考试都保存、整理、分析每个学生每个学科的全市或者全校的名次和总成绩的名次,建立学生成绩变动档案,为执行“进步法”考评建立准确的数据。

二是,确定“进步”比较的起点数据

一般以分班前的全市统考,或者期中期末统考为起点数据;分完班后,全市名次因为学生选课的不同会导致市名次不再准确,所以基本是分完班后,对每个组合的每个学科的名次、总成绩的名次重新进行计算,从而确定“区(校)名次起点数据”;分完班后如果再有全市统考,就有了“市名次起点数据”。

三是,确定“进步”计算公式

(一)区统考学生个人考评成绩=(QAn-QAy) ÷最高分×50+(QBn-QBy) ÷最高分×50(只看和分班时的区名次对比)。

QAn为本次考试自己所有学科的区名次和,QAy为分班后所有学科的区名次和;

QBn为本次考试时的总分区名次,QBy为分班后的总分区名次;

(二)区统考学生个人考评成绩=(QAn-QAy) ÷最高分×50+(QBn-QBy) ÷最高分×50+(QAn-QAn1) ÷最高分×50+(QBn-QBn1) ÷最高分×50(既看和分班时的区名次对比,又看和上次考试的区名次对比)。

QAn为本次考试自己所有学科的区名次和,QAy为分班后所有学科的区名次和;

QBn为本次考试时的总分区名次,QBy为分班后的总分区名次;

QAn为本次考试自己所有学科的区名次和,QA1为上次考试所有学科的区名次和;

QBn为本次考试时的总分区名次,QB1为上次考试时的总分区名次。

(三)市统考学生个人考评成绩=(QAn-QAy) ÷最高分×50+(QBn-QBy) ÷最高分×50+(QAn-QAn1) ÷最高分×50+(QBn-QBn1) ÷最高分×50(既看和分班时的区名次对比,又看和上次考试的区名次对比)+(SAn-SAy) ÷最高分×50+(SBn-SBy) ÷最高分×50+(SAn-SAn1) ÷最高分×50+(SBn-SBn1) ÷最高分×50(既看和分班后第一次市统考的名次对比,又看和上次市统考的名次对比)。

QAn为本次考试自己所有学科的区名次和,Ay为分班后所有学科的区名次和;

Bn为本次考试时的总分区名次,By为分班后的总分区名次;

An为本次考试自己所有学科的区名次和,A1为上次考试所有学科的区名次和;

Bn为本次考试时的总分区名次,B1为上次考试时的总分区名次。

SAn为本次市统考自己所有学科的市名次和,SAy为分班后第一次市统考所有学科的市名次和;

SBn为本次市统考的总分市名次,SBy为分班第一次市统考总分市名次;

SAn为本次市统考自己所有学科的市名次和,SA1为上次市统考所有学科的市名次和;

SBn为本次市统考总分市名次,SB1为上次市统考的总分市名次。

二、以“进步法”考评教师的构想

现在的分科,导致考评教师、班级混乱,出现的不公平现象,出现了考评政策多变,笔者认为也可以弃用过重点线、普通线的考评方法,而是用“进步法”进行考评,以进步衡量教师,督促各个层次的教师都以进步为目标,从而调动所有教师的积极性。

并且,此种算法,可以实现不同组合的不同学科的老师的横向对比。

一是,建立教师成绩变动档案

建立笔者每次考试都保存、整理、分析每个学生每个学科的全市或者全校的名次和总成绩的名次,以学生各个学科与总分的名次,建立教师成绩变动档案,为执行“进步法”考评建立准确的数据。

二是,确定“进步”比较的起点数据

一般以分班前的全市统考,或者期中期末统考为起点数据;分完班后,全市名次因为学生选课的不同会导致市名次不再准确,所以基本是分完班后,对每个组合的每个学科的名次、总成绩的名次重新进行计算,从而确定“区(校)名次起点数据”;分完班后如果再有全市统考,就有了“市名次起点数据”。

三是,确定“进步”计算公式

(一)区统考教师个人考评成绩=(QAn-QAy) ÷人数 ÷最高分×50(只看和分班时的区名次对比)。

QAn为本次考试自己所带学生的本学科的区名次总和,QAy为分班后自己所带学生本学科的区名次总和。

(二)区统考教师个人考评成绩=(QAn-QAy) ÷人数÷最高分×50++(QAn-QAn1) ÷最高分×50(既看和分班时的区名次对比,又看和上次考试的区名次对比)。

QAn为本次考试自己所带学生的本学科的区名次总和,QAy为分班后自己所带学生本学科的区名次总和;

QAn为本次考试自己所带学生的的总分区名次总和,QAn1为分班后自己所带学生的总分区名次总和;

(三)市统考教师个人考评成绩=(QAn-QAy) ÷人数÷最高分×50+(QAn-QAn1) ÷人数÷最高分×50+(既看和分班时的区名次对比,又看和上次考试的区名次对比)+(SAn-SAy) ÷人数÷最高分×50+(SAn-SAn1) ÷人数÷最高分×50(既看和分班后第一次市统考的名次对比,又看和上次市统考的名次对比)。

QAn为本次考试自己所带学生的本学科的区名次总和,QAy为分班后自己所带学生本学科的区名次总和;

QAn为本次考试自己所带学生的的总分区名次总和,QAn1为分班后自己所带学生的总分区名次总和;

SAn为本次市统考自己所有学生本学科的市名次总和,SAy为分班后第一次市统考自己所带学生本学科的市名次总和;

SAn为本次市统考自己所有学生本学科的市名次总和,SAn1为上次市统考自己所有学生本学科的市名次总和。

三、以“进步法”考评的相关说明

1、以以上六种算法,灵活变通,可以生发出很多种算法,也可以用来计算不同组合、不同层次、不同起点的学生、教师、班级的成绩对比。

2、算法看似复杂,其实做出来计算程序后,每次代入就能快速生成结果。

3、此算法对于加减学生的现象,需要不断进行增加删除起点数据的工作,不过在设计中的程序中很容易实现。

总而言之,不以进步为目的的学习都是耍流氓,不以进步为目的的教学也是耍流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