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給大學生增負?你哪來的資格說大學生是“水貨”

這幾年教育部似乎總想著給中國大學生加點壓力:又是取消所謂的“水課”,又是取消清考,還要嚴格把控好大學生的體育成績。似乎這樣用培養高中生的方法來培養大學生,就能改掉部分大學生不學無術、好吃懶做的習慣一樣。

但如果仔細去思考大學生的培育模式,我們就會發現:嚴格的政策,的確能使自甘墮落的大學生多掌握知識。但在幫扶了那些大學生的同時,嚴格的政策也就扼殺了天才大學生們的才氣。

很不巧的是,大學恰好是培養高端人才的地方,國家這些年所取得的成就,幾乎都是由這小部分天才貢獻的。而大部分普通大學生(甚至包括985,211中成績一般的大學生),最多是起到了一個給國家貢獻稅收的作用。

在這個年代,我們習慣於罵“惡臭大學生”,罵大學生們是水貨,上課不好好上,下課倒不務正業。但是事實上,正是這樣“灌水”的生活,在無形之中卻培育出了很多行業內真正的天才。

還給大學生增負?你哪來的資格說大學生是“水貨”

上班寫作的工程師劉慈欣就是一位真正的科幻天才


僅有兩成大學生喜歡自己所學專業

在上大學之前,大部分學生幾乎是沒有時間培養一門終身熱愛的興趣的。中國應試教育教給孩子們的思想就是:好好讀書,其他什麼的都不用管,現在有什麼興趣先放下,考上大學了隨你這麼折騰。

這樣的教育理念使得中國的學生在高考之前缺乏對自己職業、人生的規劃。在填志願時基本上也是人云亦云,要麼填大家都說好的熱門專業,要麼隨父母安排,要麼任性隨便選一個名字好聽的專業。

這樣的後果便是:當高中生們都成了大學生後,他們可能才發現自己真正的興趣所在,越瞭解本專業越覺得不喜歡。可是有什麼辦法呢?專業都已經選好了,想換專業也有嚴苛的要求,只能將就著學了。

想象一下,你是一名普通的大學生,高考後聽從父母的話選了熱門的計算機專業。可等你學了一年半載之後,你發現自己心思細膩、文采飛揚,隨手寫的東西都能在文學雜誌上發表,大家都欣賞你的作品。相反,你上課越來越聽不懂老師講的代碼,哪怕想認真聽講也會很快睡著。這個時候你會怎麼辦?犧牲自己寫作的時間來補習專業知識?

如果你真的這麼做的話,中國可能就會失去一個大作家而得到一個平庸的程序員了。

大部分人肯定也不甘心,所以只把少部分精力放在專業課上防止掛科,其他時間便去發展自己的愛好了。這樣就給人一種大學生無所事事的錯覺。

如著名漫畫《櫻桃小丸子》的作者三浦美紀,就在專業和興趣之間糾結過。

三浦美紀剛剛工作時,常常因為熬夜畫漫畫而精神不佳,在崗位上打瞌睡。在領導找她多次談話無果後,領導終於大發雷霆:“你到底是想要工作還是想要畫漫畫。”

三浦美紀回答說:“我想要畫漫畫。”於是毅然決然辭去工作,成為了一個專業的漫畫家,這才有了今天家喻戶曉的《櫻桃小丸子》。

還給大學生增負?你哪來的資格說大學生是“水貨”


不是學生不想好好學知識,而是課實在太“水”了

網絡上有一個段子,大學生嘲笑高中生沒有空閒時間,高中生則嘲笑大學生的空閒時間被各種瑣事、會議排滿。

這話還真不假,許多無意義的會議、社團活動可以推掉,但是有一種無意義的活動卻是推不掉的,那就是:水課。

不管哪個高校哪個專業,幾乎都上過一些與自己未來發展毫無關係的水課,如:形式與政策,計算機導論等等。根據中國青年報的調查,84.1%的學生都贊成淘汰水課。學生打遊戲都起碼有放鬆心情的作用,但水課的意義卻是幾乎沒有或是在時代的變遷中漸漸消失。

大學生都號召取消水課,把時間還給自己。但是教育部只聽了前半段,於是乎,上課考核都很寬鬆的水課被“取消”了,換成了內容完全一樣的考核不寬鬆的“嚴”課。反而導致學生浪費更多時間去做無意義的事情。

還給大學生增負?你哪來的資格說大學生是“水貨”


自甘墮落的人哪個階層都有,憑什麼就指著大學生罵

提到學生,大夥的腦海裡浮現的就是不成熟、幼稚、需要管教,而選擇性地忽略掉了大學生已經是個成年人的身份了。

在這個網絡化的時代,想喝點雞湯實在太容易了,即使是無意識地刷微博、知乎、今日頭條,也總能刷到一些勸人奮鬥的正能量文章。

可以說,如果一個人不上進的原因是他從來不知道努力有什麼用,那我是可以理解他的。但是明明知道了努力的好處還選擇自甘墮落,那就是這個人本身就存在問題。

這樣有問題的人其實不少:沉迷打遊戲的初中生,天天酒吧蹦迪睡到自然醒的大學生,打工不認真天天就想著打牌的工人,日常磨洋工的公務員......每個階層都有敗類,但不能因為這些敗類就把整個階層都否定掉。

我並不想為那些墮落的大學生辯護,只希望大家都夠意識到“大學生”代表的其實是一個龐大的群體,各式各樣的人都存在。就好像“工人”這個群體,你不能說因為一個工人拾金不昧就讚揚每個工人都道德高尚,也不能說一個工人喜歡說髒話就貶低每個工人都素質不高。給人群貼標籤是最不可為的行為。

希望每個人都能全面地、公平客觀地去評價他人與其他群體,放下偏見。“大學生”只是一箇中性詞,而不應該成為某種偏見的導火索。

還給大學生增負?你哪來的資格說大學生是“水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