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文學,和沒有文學的孩子到底區別在哪裡?

每次聽音樂會,都會被吸引。我們常說“扣人心絃”。繃在心靈上。產生的原因到底是為什麼?

藝術的範圍很廣,除了音樂,還有繪畫,文學等等。這些都是讓我們心靈有感動。在所有的藝術類別,音樂很容易感染我們。它的感動力特別強。因此音樂會放入一些治療當中。舒緩的,亢奮的,都是帶給心靈上的撫慰和幫助。

文學似乎是一個專業的名稱,但並非很高,希望回到生活面,在一切的生活中,文學就在我們身邊。

文學如同故事,或者是一種節奏。如同詩歌,把歌去掉,就是本身的一首詩。《詩經》,或者《荷馬史詩》都是如此。

這種文學形式,比文字還早。但都出於生活之中。

老歌為何會流傳,但也會慢慢發現,那些老歌的歌詞,內容本身很好,再加上歌調,節奏,就慢慢流傳下來。就像我們喜歡的《後來》,《光輝歲月》,《月亮代表我的心》……

在讀一篇很流傳的歌詞,會有發現一些押韻,對仗。文學,是從語言中流傳下來。就如同荷馬,他是個瞎子,他就只會唱出來,但他的語言很押韻,很有節奏,後人才把他們記載下來。但追溯遠古,他只是一個歌謠。例如《伊利亞特》《奧德賽》

中國的兒歌,我們在很童年的時候,就在唱。《一分錢》《小毛驢》

臺灣的陳達,唱出臺灣的故事。七個字七個字,很有節奏和押韻。等等……

朗誦時,也會發現,有節奏感。可以說話時,也可以旋律感和節奏性。

有時,我們在吵架時,語言會比較粗糙。但是在談戀愛時,語言就像詩一樣。很美,很有節奏感。

文學是從人們的口中誕生的。

出口成章。任何時候,人們的話語都可以成為一種文學。文學並非是書寫,閱讀,而是聽的。印度的兩大史詩《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羅摩衍那》是《西遊記》猴子的原型。印度以前很多人不識字,但是通過表演,表達,歌唱,將這個故事流傳下來。這兩個史詩,在讀時,很難讀懂,但是若是唱出來,才會覺得很有意思。

閱讀,並非只是買一本書去看看。在我們還沒有認字時,姥姥的故事,奶奶的兒歌,就已經是我們的文學薰陶了。

文學,第一個功能,是修飾語言。

有些人曾經說,我現在喜歡文學,是因為老一輩人的講述的故事。那時我們常常喜歡看電視,電視劇也很良心,《西遊記》《紅樓夢》《白蛇傳》,讓我們通過這些電視劇,產生了文學的啟蒙。

現在我們未必能說很多,但是都是那時對於文學的薰陶。

文學,不僅僅只是閱讀,更多是聽故事。給孩子多多講故事。那個時候,人都不太著急,都會慢慢的在夜中講故事。溫暖了每個夜晚。

任何一個孩子,需要美好的文學,在對人生充滿好奇的時候,可以講一個故事。

如果一個孩子一直在問為什麼呢?是因為文學已經浸潤了生活,給孩子的人生一種未知的可能。故事是沒有完的,沒有結束的。那麼,孩子的世界,也可以更長一些。

故事好聽,是因為充滿了人性。通過故事瞭解了人。我們懂得如何處理自己的生活,讓他更可愛,更豐富。

文學,可以瞭解生命的意義。有文學生命會比較豐富,懂得人情世故。這是學校裡學不到的。我們應該更多讓文學走進生活。

生活中有文學,和沒有文學的孩子到底區別在哪裡?

​【有糖寫作課:與你一起寫作、閱讀,讓生活有溫度,讓生命有深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