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爾果斯:註銷風潮中的邊陲小鎮

因稅收政策,空殼公司扎堆;政策收緊現“註銷”潮,當地“脫虛轉實”鼓勵企業投資實體產業

霍爾果斯:註銷風潮中的邊陲小鎮

  “霍爾果斯火了,政策緊了,公司跑了。”10月17日,在霍爾果斯開著兩家超市的馬旭,表達著自己“簡單而準確”的判斷。“火”是因霍爾果斯“避稅天堂”的名號傳開;“緊”則是政府收緊了政策紅利。

  8萬人的霍爾果斯是新疆西北端的口岸小城,2010年成為國家級經濟開發區,次年,落地實施企業所得稅“五免五減半”政策。頂著政策紅利,霍爾果斯,成了企業的“避稅天堂”。據當地統計,2010年霍爾果斯的註冊企業僅有113家,2016年增至約2490家,而到今年年初,已有2萬多家企業。這背後,“空殼”公司扎堆兒出現。

  馬旭居住的小區裡,就註冊著幾百家公司,其中包括多家影視公司。瘋狂的時候,這裡有人用一間倉庫註冊了一百多家公司。住了4年的馬旭,甚至找不到一家公司的牌匾。

  當地正試圖扭轉這個局面。年初,霍爾果斯政策收緊,上千家公司開始“稅務自查”;4月,發文要求註冊企業“一址一照”,實體辦公;7月再立“防線”,企業需拿出20%免稅額度在當地實體投資。門檻意味著成本,半年內,數百家公司逃離,註冊代理公司開始接手註銷業務,出租車司機當起企業坐班的“游擊隊”,來應對實體辦公檢查。

  被稱“稅收窪地”的邊陲小城

  

十年前,霍爾果斯還只是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的一個口岸小城,往西越過霍爾果斯河,就是哈薩克斯坦,有頭腦的生意人,把鄰國的邊貿做得熱鬧。

  這個自古流傳的絲綢之路驛站,早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就成為中蘇貿易的西部最大口岸。西部大開發戰略提出後,新疆出臺政策,對符合條件的企業,在2001年至2010年期間,減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

  但在當地人的印象裡,那時候的霍爾果斯連座高樓都看不到。開發商來了就是貴客,“當時有人形容,投資商只要撿一塊石頭隨手一扔,這片地就是他的了。”

  如今,霍爾果斯城已經找不到可以扔石頭的地方了。霍爾果斯地方小,一條主幹道從高速口貫穿到國門口岸,那裡的出租車司機,限速40邁的情況下,10分鐘就能繞城一圈。街道上最多的,是酒店、餐館,城邊分佈著十幾處在建的大樓。如果你隨意挑一條路閒逛,走幾步就會看到財務代理公司的招牌,“稅收窪地”的標語往往會掛在路口最顯眼的地方。

  不到10年的時間,這裡靠著稅收政策的紅利,吸引了2萬多家企業註冊,也由此被冠以“稅收天堂”。

  吳昊算個見證者。2010年,他租間30平方米的鋪子,開了一家註冊及財務代理公司,客戶多是國外來的生意人。他自信自己是霍爾果斯最早做財務代理的10個人之一,“那時候這裡沒有名氣,生意不好。”

  第二年,霍爾果斯的稅收政策密集落地。2011年9月,國務院發佈《國務院關於支持喀什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建設的若干意見》,正式確立了霍爾果斯為經濟開發區。同時,文件明確霍爾果斯“企業所得稅5年免徵”的優惠政策。根據政策,在霍爾果斯符合《新疆困難地區重點鼓勵發展產業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範圍內、2010年至2020年間新註冊公司,自取得第一筆生產經營收入所屬納稅年度起,五年內免徵企業所得稅;五年後地方留存的40%的稅將以“以獎代免”的方式返還給企業。此外,企業的增值稅和個人所得稅都有一定程度的減免和獎勵。《目錄》中,涵蓋了金融服務業、影視、文化傳媒服務業、旅遊業等多類行業。

  對企業最有吸引力的“5免5減半”政策紅利落地。2014年3月,霍爾果斯建立了新的工商登記制度,放寬註冊資本登記條例、簡化登記手續等,也明確允許將同一地址作為多家市場主體的住所。

  中國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介紹,國家設立的經濟特區,一般都會享有經濟扶持政策。這其中會包含企業註冊、審批程序等便利,但最核心的還是財稅優惠。他稱,這類政策一般是在特區先行先試,具有一定的可推廣性,雖然國家設立了多個特區,但霍爾果斯的“5免5減半”優惠力度仍屬於比較少見的。

  另一個“稅收福地”西藏卻沒有霍爾果斯的免稅力度大。西藏自治區國家稅務局工作人員曾對新京報記者介紹,西藏目前享受的兩個較大的稅收優惠:一是享有西部大開發政策中只徵收企業15%的企業所得稅,二是對個人所得稅按照地區和收入區間有不同扣除標準。

  幾乎每一年都有新的政策落地,但或許是因為地域偏遠,政策並沒有為霍爾果斯帶來可觀的變化。“高樓還是站在路邊就數得清。”吳昊記得,2015年起,有實力的財務公司開始去北上廣招商,打著“避稅天堂”的旗號,招商部門也開始各地奔走。

  變化發生在2016年。這樣的稅收優惠政策吸引大量企業湧入霍爾果斯,其中不乏知名的上市公司和影視公司。“有幾家大的影視公司被招商過來了,幾部熱門電影的銀幕上出現了霍爾果斯的名字,可能是圈子效應,來註冊的公司一下多了起來。”吳昊記得,一天,突然有一家江蘇的影視公司找上門,幾天後,這家公司又帶了幾個同行來。此後,大批公司抱團前來。

  政策寬鬆,註冊公司在霍爾果斯就像“買菜一樣”簡單。吳昊記得,那時候,他從客戶手裡拿到註冊人信息後就往行政服務大廳跑,忙的時候,客戶都不需要露面,甚至連公司名字都是他隨手起的。快的兩三天辦完手續,一週就能開發票。

霍爾果斯:註銷風潮中的邊陲小鎮

  “合法避稅意味著賺錢”

  

開發票代表公司已經在當地享受免稅政策,對那些公司來說,已經掙到錢了。

  吳昊解釋說,來霍爾果斯註冊的公司大多在當地沒有業務,當時開票卻是用霍爾果斯的公司,以此節省稅費。

  記者按當地政策估算,一家銷售額為1億元、利潤率為30%的企業,在免去25%的企業所得稅,獎勵返還部分增值稅後,可以比正常納稅少繳納800多萬元的稅收。

  吳昊感嘆,霍爾果斯有上百家大公司,對他們而言,避稅“就像撿錢”。

  劉安就是“撿錢”大軍的一員。他對此毫不避諱,“來這裡就是合法避稅的。”

  去年5月,他剛走出伊寧機場的大門,代理公司的車就停到跟前來接他。7000元的代理費和每年2萬元的財稅代理費用,為他換來了每個月200萬元的開票額度。跟其他人一樣,他只知道自己的傳媒公司註冊在霍爾果斯歐陸經典小區,卻連門朝哪邊開都不清楚。

  吳昊的那間30平方米的鋪子也幫上了忙,2017年下半年,他就在那裡註冊了100多家公司,掙了兩百多萬。公司也壯大起來,他買了兩間寫字樓,僱了5個員工,每天凌晨6點就抱著註冊資料跑到行政大廳門口排隊,生怕去晚了排不上號。他看到原來的超市、賓館都變成了代理公司,霍爾果斯的代理公司瘋開到五百多家。坊間笑傳,有建築工人都扔了安全帽跑去開公司。

  曾有代理公司跟開賓館的江風談過一筆生意,想租下他所有的客房用來註冊公司,報價每年7萬元一間。江風索性自己註冊了一家代理公司,他盤算著,酒店住客多是生意人,有近水樓臺的便利。

  一組數據印證了這種“瘋狂”。根據霍爾果斯當地統計,2010年霍爾果斯有經營業務的註冊企業僅有113家。到2015年末,霍爾果斯的註冊企業只有859戶,2016年註冊企業2490戶。而根據天眼查數據,截至今年10月,在霍爾果斯註冊的企業數量為22861戶,其中有17560戶在2016年和2017年註冊成立。

  霍爾果斯當地將企業分成兩種,一類是有經營場所(有房有地)、有固定資產、有從業人員、有營業執照的“實體(實業)型企業”,另一類是無地無房,僅有營業執照,少量或根本沒有固定資產,少量或基本上沒有員工入駐辦公,也沒有實質投資行為,企業的業務交當地代理公司處理的“註冊型企業”。

  據新疆伊犁州統計局今年4月發佈的調查數據,“註冊型企業”佔霍爾果斯註冊企業總數的98%以上,實體(實業)型企業僅佔2%。

  企業在霍爾果斯的稅務壓力很小,但對地方而言,體量龐大的企業落地,也能給當地帶來一份十分可觀的經濟數據。根據伊犁日報報道,截至去年,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累計引進企業18675家,其中創業型企業4237家,帶動就業20472人,完成地區生產總值46.9億元,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2.8億元。

  

一個小區註冊千家公司

  

多名代理公司人士告訴記者,去年下半年開始,霍爾果斯迎來註冊大軍的頂峰。那時候,政策對經營場所和人員還沒要求,小區房、酒店甚至街上的小賣鋪都成了公司註冊地。一時間,霍爾果斯市區的歐陸經典小區、華亭小區和亞歐小區成了搶手貨,這裡離辦理註冊的行政大廳只要5分鐘路程,辦業務十分方便。

  天眼查數據顯示,僅在霍爾果斯歐陸經典小區註冊的公司就有1883家,其中2017年之後註冊的公司就有1418家。記者留意到,這些公司多是科技、財務和影視公司,註冊地址均標註為小區樓棟門牌號。

  10月12日,新京報記者來到該小區,位於霍爾果斯城南的一片路邊藍色居民樓,小區不大,共11幢。某知名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註冊地址,就在小區8幢8231號。而記者探訪發現,8幢3個單元樓,門牌號都是3個數字,並無8231號,樓層裡也看不到任何公司招牌。而註冊在該小區1號樓的一家影視公司,更是出現了1號樓1-11-658號的門牌。記者隨即選取了4家公司的註冊地址探訪,均無法找到。記者在天眼查搜索發現,這些公司地址標註混亂,僅1號樓就註冊過900多家公司。

  小區物業小汪也無法找出這些公司的準確地址。她稱,去年一年,小區註冊了幾百家公司,而這其中又有一些是註冊代理公司,這些公司一址多用,所以具體的公司數量就無法估算了。註冊公司的人為了節省成本,租房居多,一年兩萬元租一間房,不用裝潢不用掛牌,更沒人來上班。小汪經歷過2017年的高峰期,“有3個北京來的小夥子,在小區租了一間倉庫,一年註冊了一百多家公司,今年就再也沒出現過了。”

  當地似乎也注意到了這種現象,小汪說,今年以來,工商部門的人隔段時間就來查一次,但也很難跟這些公司取得聯繫,多是無功而返。

  在小汪眼裡,這在當地不足為奇,她揚起胳膊畫了個圈:這邊的幾個小區都是這樣。馬旭也沒有見過來小區上班的人,但他理解,“都是空殼,沒必要花錢僱人上班。”這些公司給他生活帶來的唯一變化,就是小區房價一年高過一年,租金也翻了倍。

霍爾果斯:註銷風潮中的邊陲小鎮

  新規後的註銷潮

  

來此地做生意的外地人,口耳相傳著霍爾果斯這個名字的含義,語意讓人嚮往,“財富積累的地方。”

  表面上看,如今的霍爾果斯確實如其名字一樣,六七條街道上酒店和寫字樓一座挨著一座,城邊分佈著十幾個工地,在建的高樓延伸到國界邊上。

  江風把這些歸功於政策,他覺得,霍爾果斯的政策和當地的生意人就是嘴巴和牙齒的關係。只是今年,這種關係發生了變化。

  中國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介紹,去年底開始,國家稅務等部門要求各地企業清查稅務,也讓霍爾果斯“合法避稅”的旗號開始飄搖。施正文覺得,霍爾果斯的免稅政策是當地吸引企業的最大利器,但如果當地不加強管理,福利就會變成漏洞。“那麼小的地方註冊了上萬家公司,肯定有很多經營業務不在當地,這其實是影響市場競爭秩序的。”

  新京報記者從當地一家財務代理公司負責人李若處獲得的一份文件顯示,今年2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文件要求清理規範現行稅收優惠政策。4月新疆工商行政管理局向霍爾果斯市發文,作出具體要求,暫停執行“一址多照”政策,要求限期辦理住所變更登記。

  李若透露,年初的幾個月,市裡常常召集註冊企業和代理公司開會,傳達這條新規。這條規定意味著,此後新註冊的企業必須尋找正規經營場所作為登記地址,且一個地址只能使用一次。而此前重複使用註冊地址的公司需要變更註冊地。霍爾果斯還有更細緻的要求,“必須得使用寫字樓作為註冊地址,小區和酒店都不能用了。”

  李若最近參加的一次通氣會上,註冊門檻被進一步提高。“企業需要根據自身開票量來尋找經營場地,還要配備一定數量的辦公人員。比如年開票量5000萬的公司,就得找100平方米左右的寫字樓,僱10個人上班,繳納當地社保。”李若算了一筆賬,這個規格的公司,完成變更後,每年需要運營成本起碼一百多萬元。而如果無法滿足這些條件,企業可能就無法正常領取發票。“這裡大多是空殼公司,很多小公司覺得不划算,乾脆選擇註銷。”

  於是,從今年5月開始,當地掀起一波註銷浪潮,其中不乏一些明星註冊的影視公司。

  10月12日下午,新京報記者在霍爾果斯行政大廳內看到,企業註銷窗口有兩人拿著工商資料問詢,而註冊窗口卻無人問津。大廳內,伊犁日報的服務檯上,掛著“登報註銷”的牌子,業務員其那爾說,這是7月份報社新設的點,以前只在伊犁辦公。“這幾個月霍爾果斯註銷的人多,所以專門在這設了點。最近這裡一天有十多個公司的註銷公告,少了也有七八個。”而據媒體報道,這家報紙曾一個月刊登了80多則註銷公告,全部來自霍爾果斯。

  天眼查數據顯示,近兩年在霍爾果斯新註冊的公司,已有1094家註銷。

  吳昊有十多個客戶註銷逃離,為了應對,他曾打算租十多間賓館客房給他們做變更,發現此舉也已行不通。“今年以來,這裡起碼有五六百家公司註銷了。”他看到有代理公司順勢做起了註銷業務,他也效仿。註銷手續繁雜,動輒耗上三五個月,收費也比註冊公司高了3倍,所以單子並不多。

霍爾果斯:註銷風潮中的邊陲小鎮

10月14日,霍爾果斯一寫字樓內僅一層就註冊了9家影視公司。因稅收政策紅利,很多影視公司到霍爾果斯註冊,這裡也被稱為“霍萊塢”。

  

脫虛轉實的“陣痛期

  

事實上,跟註銷的公司比起來,留下的更多。大多公司在成本考量和政策壓力下徘徊,尋求空間。

  “有個現狀是,霍爾果斯樓就這麼多,常住人口就幾萬人,根本無法滿足這麼多公司的需求。”供需變得畸形,代理公司的李若說,很多公司租了場地後,就僱一兩個人長期坐班,上面巡查的時候,再找幾個人頂上。頂包的人拿的工資比坐班的少,但要保證隨叫隨到。“現在連出租車司機都來幹這個了。”

  江風的酒店裡,有幾家公司的辦公室,門上貼張白紙,寫著公司名字,幾乎終日閉門。其中一家公司的佈置簡單,房間內撤走了床,換上四張辦公桌,兩名年輕工作人員無事可做。“我們沒安排什麼事,就待在這裡,偶爾接待一下,工資照發。”她們知道自己的角色,“跟別的公司一樣,坐班的。”這些應對招數很快也將失去作用。

  霍爾果斯招商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7月開始,當地“脫虛轉實”的步子又邁了一步,要求已經享受過稅收政策的企業,每年拿出減稅額度的20%在當地投資,可以投實體行業,也可以捐贈。她透露,這個規定主要是希望影視公司類的資產企業轉向實體行業,政策已經開始實施,但沒有官方文件,不強制執行,靠政府引導。“但如果企業不這麼做的話,估計開票會受到影響。”

  施正文坦言,免稅政策的本質是為了促進當地經濟繁榮,政府要設置門檻,結合當地經濟發展的特色引進企業,而非一刀切。企業看重的也應該是當地的投資環境和特色資源,不能只求避稅。施正文認為,霍爾果斯如今首先要做的,就是清理“空殼”,讓企業業務落在當地,在加強稅務管理的同時,探索出一條符合當地特色的發展之路。

  霍爾果斯也在做著“脫虛轉實”的努力。

  最近一個月,當地招商局開了旅遊推介會,也引進了幾個旅遊項目。在10月份的一個簽約儀式上,霍爾果斯招商局負責人坦言,之前,霍爾果斯很有名,但名不副實,招商幹部應該跟著國家政策,鼓勵企業投資實體產業。

  霍爾果斯一系列新規出臺後,江風索性關了自己的財務代理公司。最近半年,他做的最多的事,就是向自己的客戶傳達新政策,他心裡明白,政策收緊並非企業逃離的理由。“霍爾果斯在重新洗牌,沒有業務能力和實際貢獻的公司本就不該留下。”

  他把這個“時間”理解為“陣痛期”,有的企業扛不住走了,留下來的都是打算做事情的。在酒店的茶室裡,他每天約上幾個生意人,彼此取經,尋找新政策下的生機。

  灰濛了數日的天,在17日的早上下了第一場雪。在霍爾果斯的第10個年頭,江風自覺瞭解這片土地。他望了望西北方的天山,“等到雪蓋住了山腳,霍爾果斯就入冬了,但很快又會回到春天的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