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報密集發行,關注3招迅速識別財務報表造假

週五上證指數下跌1.06%。這樣的行情有點煎熬,721只個股上漲,3021只個股下跌,關鍵有33只股票炸板,市場賺錢效應差。指數的K線圖確實不怎麼順眼,期待週末有實質性利好出現。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週四的白宮疫情簡報會上建議,醫學專家應該研究將人體暴露在高溫和光照下作為治療新冠病毒的方法。網上把這一段編織成笑話,事實上,許多創造發明都來源於天馬行空的跨界想法。這也說明他真為醫學專家急。疾病只有2種方法一種是預防,一種是治癒。2條腿都得治,現在說明老美預防真的防不住。


監管嚴厲打擊上市公司財務造假,19年開始22家公司財務造假行為立案調查。實際上財務造假問題每個市場都存在。3000多家上市公司中佔1%左右比例。按照這個比例每年上市公司出現的各種報表文檔預計50多萬份,其中存在問題的報表5000份左右。由於基數大,維護健康穩定的市場必須扼制源頭。回顧20年前A股市場裡最典型的財務造假案。我們也學點識別能力。

藍田股份財務造假

20年前的糧食股,藍田股份號稱“中國農業第一股”,主營業務是種植、加工和銷售淡水魚等農副產品。1996年上市,該公司一直保持直線上升的業績增長,總資產5年增長10倍;淨資產收益率保持30%的增長速度。當年,滿載“飢餓集體記憶”的六七十年代的股民,到認定這是“只漲不跌”的股票。

年報密集發行,關注3招迅速識別財務報表造假

2001年,中央大財劉姝威僅憑600字的一份分析報告,揭穿了這家公司財務造假真相。這也是識別財務造假方法的經典之作。

1、商業常識

計算企業重要維度財務指標,看哪些指標和行業平均水平有明顯差異。這裡放一張當年同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和應收賬款對比圖:


銷售額是同行業最高的,但是應收賬款確實很低。如果客戶是先提貨,後付款的欠款模式,則應收賬款會比較低。如果有一點商業嘗試的就會出現一個疑問,同樣的公司,客戶為什麼要選擇“貨到付款”的模式,而不是欠款模式?相當於藍田股份的銷售條件非常苛刻,要求客戶必須馬上付款,而同行是可以欠款的。如果它銷售的是類似茅臺這樣的有護城河的產品,這個還可以理解,但藍田股份銷售的是糧食和魚類,不存在商品門檻。

再發現藍田當時有2家競爭對手,武昌魚和洞庭水殖。養殖基地距離不到200公里,養殖產品差異性並不大。

2、生活常識

藍田聲稱13億銷售額,那麼根據公告裡的水域面積,畝產值要達到3萬元。根據魚的價格,一畝水面上至少要產3000~4000公斤魚,不到平方米的水塘下面要有50~60公斤魚在遊動。嚴重刷新養魚的價值觀。記著去實地考察,發現根本沒有魚。

年報密集發行,關注3招迅速識別財務報表造假

3、現金流

上面顯示貨到馬上付款,結果下圖可以看出現金流增長還是同行中最慢的。沒招了,上市公司只能編,說現金拿去投資了,投資到什麼地方呢?實物要有東西,虛擬的也要有商譽對價的產品。

通過以上3種方式就能發現公司財務是否有問題。本月財務年報密集發行,保留這個方法是必須的投資能力。

2020款iPhone SE發售即售罄,蘋果官網發貨時間延長1-2周。說明市場消費依舊強勁,經濟衰退什麼的目前並沒這麼嚴重,好好把握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