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拒絕別人、不願意麻煩別人,是一種危險的人格

01什麼是聖母型人格

英國心理治療師雅基·馬森(Jackie Mason)在一本《可愛的詛咒》中提到了一種人:

生活中,總有這樣一群“可愛”的人,他們從不拒絕,幾乎將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在了別人身上,拒絕別人的請求會讓他們感到內疚,他們即使委屈自己,也要成全所有人,彷彿受到了詛咒一般。

從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角度看,這些被壓抑的情緒和本能會有爆發的一天,所以,對於具有聖母型人格特質的人來說,他們很可能出現嚴重的報復性行為,對身邊的人造成傷害。

在心理學上,這類人被稱為聖母型人格(Notre Dame Personalit),是一種被動的心理傾向和態度傾向。

不好意思拒絕別人、不願意麻煩別人,是一種危險的人格

02瞭解聖母型人格形成的原因

只有找到根源才能對症下藥,才能有效地調整。

在孩子小的時候,如果父母經常會因為小孩子調皮就說:“你再怎麼樣我就不喜歡你了。”

這樣的話,會讓孩子在小的時候覺得自己擁有的是有條件的愛,因為只有他變得很乖父母才會喜歡他愛他,那他從小就會形成這樣的觀點,只有自己怎麼樣才能獲得他人的認可。

擁有聖母型人格的人一個是由於原生家庭產生的影響,另一方面是由於自己的刻板的觀念造成的。

比如自己會在心裡給自己定了相關的自我準則,對他人一定要做到什麼,不然就怎麼樣這類的句式。

這樣非常不客觀的準則會讓自我的認可完全剝奪,把自我評價權交由外部,而喪失了自我認可權利。

不好意思拒絕別人、不願意麻煩別人,是一種危險的人格

一般來說,具有聖母型人格的人童年沒有得到足夠的支持,所以他們總是以討好別人來換取人際關係的親密度,但是這種行為卻讓他們變得越來越虛偽。所以聖母型人格是一種危險的人格特質。

03怎樣才能擺脫聖母型人格

1.“一日三好”日記

幫助自己儲備一種在你遇到困難和自我懷疑時能夠利用的資源。可以有空回過頭重新讀一讀你列出的內容,回憶一下你在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對自己感覺良好。

大量的研究發現,將注意力轉移到積極的東西上能夠使精神健康得到大大改善。

通過將積極的想法寫入“一日三好”日記,可能在大腦中創建新的神經通路。

如果你能夠每天將至少一件你做過的值得稱讚的事記錄下來,並堅持幾個星期,那麼養成習慣後,即便你不再把它們寫下來,你也能想到那些有益的新想法。

不好意思拒絕別人、不願意麻煩別人,是一種危險的人格

2.劃清邊界

想要擺脫聖母型人格,關鍵在於劃清你和他人的交往邊界,明確自己的心理界限(底線),並在溝通的過程中將自己的底線流露出來,讓身邊的人知道,什麼樣的事情會傷害到我,我會傷心。

3.進行拒絕練習

可以有意識地進行拒絕練習,可以強制化訓練。

當你的同事,室友再次以希望你幫一個“舉手之勞”的理由來麻煩你,就算你有時間去做,你也可以刻意練習自己拒絕的能力,你可以直接以你有事要忙拒絕對方而且不要做過多的解釋。

本賬號凡註明”來源:XX“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賬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共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再本網發佈,可與本賬號聯繫,本賬號將立即將其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