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止的城市:女主播親歷紐約疫情,在槍店買了一把長槍


靜止的城市:女主播親歷紐約疫情,在槍店買了一把長槍

十多個小時前,於靜戴著口罩,手套。通過直播鏡頭,帶粉絲們逛了一個小時的紐約街頭。

她走過昔日繁華的時代廣場,那裡已經見不到扎堆的人群,只有寥寥幾個,把自己包裹得嚴嚴實實的路人。第五大道上,她常逛的百貨商場都已經關門了。餐飲店只打開一個小小的窗口,用於送餐員取餐。

在於靜的印象裡,紐約一直是熱鬧的。這個她生活了6年的城市,白天車水馬龍,夜晚燈火輝煌。人群熙來攘往,不同膚色的面孔,說著不同的語言。

現在,這個城市如同靜止了一樣。

街道空無一人。眼前的情景,恍如美國災難片的開頭。

滾雪球般的確診數

於靜覺得,最近的這些天,只能用“魔幻”兩個字來形容。

一個多月前,她還在為國內親戚買口罩、消毒藥水而四處奔波。而如今,劇本已經反過來了。

前不久,於靜每天開著車出門,為自己和家人,到家附近的幾家大型超市蒐羅一番,發現口罩、衛生紙等早已經被搶光了。

在超市,她經常能碰到那些熟悉的華人面孔。儘管他們彼此不認識,但是都知道,大家都是來找口罩的。因為線下買不到,她甚至還曾在一個微商那裡,花了70美金,買了50個一次性的醫用口罩。

3月1日,美國確診病例超過了70例,紐約也出現了第一例感染者。

當於靜最開始提醒她的美國朋友戴上口罩時,大家並沒有放在心上。“不就是普通的流感嗎?”每年,美國都有6萬多人因流感死亡。這讓不少美國人民的心理有些微妙,覺得新冠肺炎“沒什麼”。

直到三月中旬,街上還沒什麼人戴口罩。

時代廣場上人頭攢動,第五大道上的各色人種,穿梭在各個大樓之間。於靜路過時,經常能在扎堆的遊客裡,聽到說著意大利語、法語等各種語言的。“那些天,美國已經確診了幾千例。

除了公共場所,孩子們的學校也依舊沒有要停課的意思。身邊不少華人都將孩子從學校接了回來。她和丈夫一商量,決定給孩子請個長假。

孩子到家才沒幾天,美國的疫情,便開始大爆發了。

3月18日,美國確診病例超過5000例,之後,這個數字像滾雪球一樣增加。21日,25500人;22日,33300人;23日,43800人……每天都在以上萬人的數量增加,截止今天,美國已經確診了超過18萬人。而紐約州,就是當下美國疫情的 “暴風眼”,從當初的1例,到如今已經超過7萬人。

在美國眾多的確診病例裡,不乏名人。3月中旬,好萊塢明星湯姆漢克斯公佈,自己和妻子確診了新冠肺炎。3月底,美國演員馬克布魯姆因感染新冠肺炎去世。

但即便這樣,於靜在直播時,仍然看到紐約街頭有部分人,不戴口罩出門遛狗。紐約州長也曾說過,“紐約不封城。”但在感染人數每隔幾天,便成倍增長之時,這位州長也不得不向全美求助,“請求其他州的醫護人員到紐約支援。”

槍支彈藥成搶手貨

眼下,紐約街頭除了藥店、超市,其他類型的場所都已停止開放。在市中心的街頭,只有幾家空空的餐飲店仍開門營業著,店員在門口攔了一個小桌子。偶爾一個穿著制服,戴著口罩的送餐員,跑過來取走裝著食物的塑料袋,又匆匆離去。

於靜再去周邊costco等大型超市的時候,超市人員已經在門口拉出了“社交距離”。超市內部限流,進去得排隊,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要隔2米。

每次購物,於靜都要排上幾十分鐘,到一個小時,才能進入超市。已經進場的“幸運兒”則慌張地把衛生紙、消毒溼巾、飲用水塞進購物車。這些物資時常缺貨,“去晚了,就沒了。

最近2周,於靜居住的華人社區,有人組了一個採購群。大家在群裡統一採購,超市接到訂單後,再派配送員無接觸、送貨上門。

因為配送人手不足,在下單之後,大約要等2-3天,配送員才會把食物送上門來。

在送貨員到家前,於靜會提前將現金或支票放在門口的信箱裡,配送員把食物放在門口時候,會順便取走現金或支票。

即使是這樣的無接觸服務,依然有好幾位超市配送員,因為缺乏防護措施,而被確診了。

除了食物,槍支彈藥也是美國疫情期間的搶手貨。

3月中旬,於靜和丈夫商量了一下,決定給家裡囤點槍支和彈藥。在美國,槍支和彈藥是大部分家庭的基本配備。

紐約已經有監獄人員出現了感染現象。如今,政府將部分輕罪、或只剩幾個月刑期的人提前釋放了。於靜擔心,萬一疫情真的嚴重到要封城的地步,城裡的犯罪率,也可能會提高。

她所在的華人社區裡,好幾個華人在論壇裡求助,希望鄰居們能幫忙推薦一家靠譜的槍支店。“即使是以前家裡沒有用過槍的人,也會囤一把。”

於靜的丈夫開著車,跑了紐約的好幾家槍支店。

幾乎每個門口全都排著長隊,店裡的槍支也大多斷貨。最後,他才在一家店裡買到了一柄長槍,和一些子彈。

紐約客

這是於靜在紐約生活的第7個年頭,如此緊張戒備的紐約,她還是第一次見到。

2014年,她結束了在上海做了十年的女裝設計工作,和丈夫來到紐約定居。他們接管了之前,由家人在當地經營的幾所幼兒園。

2017年,於靜第一次知道了雲店加商城。世界各地的主播對著鏡頭,和粉絲聊天的過程,就把貨賣了出去。這勾起了她的興趣,她把一家閒置的雲店加商城店又撿起來,做起了雲店加商城買手。

於靜喜歡逛街,每週,她都會到第五大道的百貨店裡逛上2-3次。一邊選款,一邊架著手機直播。要是有人留言詢問,她便回答。

這種無心插柳的方式,也讓她獲得了不少粉絲。慢慢地,開始有人找她下單。到2019年,她店鋪的月銷額已超過上百萬元。於是,她在南京開了一家分公司,負責國內訂單的發貨等工作。

國內疫情爆發的初期,於靜發現,自己店鋪的流量反而提高了。她想來想去,只有一個原因,大家都在家裡隔離,沒事就逛逛網店,所以才有了那麼多人進店。

但很快,紐約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開始顯現。

服裝店都已關門,她無法上街採購。因為疫情的原因,快遞也變慢了,原來一個星期內,她可以往國內的倉庫寄兩次貨,但現在,半個月才能寄一次。3月份,她店鋪的銷售額降到了20萬元。

紐約的明天

幾天前,於靜網上到一個紐約街頭的視頻:看起來不算寬敞的路上,一輛冷凍車停靠在一個社區醫院旁,幾個穿著防護服的人,抬著一具被包裹起來的屍體,放上冷凍車。旁邊還擺放著一堆屍體。

再仔細一看,她發現這家醫院就在她家幼兒園的正對面。

這讓她頭一次體會到,原來疫情離她這麼近——僅僅一條馬路的距離。

沒過多久,於靜又接受了一次震撼教育。

她的一個華人朋友確診了。

起初幾天,他只是發燒,到檢測地點測試後,結果為陽性。因為醫院床位緊缺,資源留給了重症患者。她那位朋友只能居家隔離。結果沒過幾天,他感到呼吸困難,胸悶乏力。就連他的室友,也出現了類似的症狀。

現在,兩人都已被救護車接走。

這時,她才深切體會到,病毒真的就在自己身邊。

在就近醫院,醫生的facebook裡,她看到,社區醫院的醫護人員幾乎是肉搏上陣。面對重症病人,也只戴了一層薄薄的口罩,連防護服都沒有。更別提手套、護目鏡了

她和社區裡的華人商量,要給距離最近的一家社區醫院捐物資。

他們找到華人採購商,幾乎以成本價,訂購了2萬個醫用口罩、幾百瓶消毒洗手液,送到了社區醫院。

幾天前,奧特萊斯里幾家品牌店的店長,親自給於靜打來電話,問她要不要去門店直播。“雖然我們不營業了,但是如果你來直播,可以給你開門。”

還有幾個品牌告訴於靜,他們可以把樣品寄到她家裡,如果挑中了,再寄貨給她。“曾經必須上門採購的品牌,現在都主動聯繫我。”

於靜意識到,疫情下紐約經濟,確實舉步維艱。“大到品牌,小到店長,人人都在努力維持。”

現在,每隔2、3天,於靜就會採購回,至少一週的食材。前兩天,她又將地下室的2個冰箱啟動了,並準備再添置一個冰櫃,用來囤放食物。

“畢竟,誰也不知道,疫情下,紐約的未來會怎麼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