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一手“策劃”鴉片戰爭的,是乾隆

“我的故事很多,只是不想與你說;我的烈酒也很灼,只是不想與你喝。”然而

“我的世界不是城門,容不得你來來回回。”今天我要講述一件事,它出乎意料卻又在預料之中。清朝統治時期,英國殖民者帶著他們的軍艦大炮踹開了中國的大門,鴉片入侵,白銀外流,他們親手為中華書寫了一段“百年屈辱”。

歷史:一手“策劃”鴉片戰爭的,是乾隆

鴉片戰爭

出乎意料的是,他們也曾以禮相待,百般謙讓。

預料之中的是,皇帝以他們一貫趾高氣揚的姿態,親手點燃了戰爭的導火索。

當時的英國正處於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浪潮中,伴隨著經濟與軍事實力的與日俱增,不可避免需要開拓海外市場積累物質資本。而中國是當時東方第一大國,經濟生產總量佔世界的30%,遠大於整個歐洲的總和,並且廣袤的土地上有著最豐富的勞動力。可清政府的閉關鎖國阻礙了經濟的發展,為了打開與中國的貿易市場,歐洲霸主在1793年第一次派使團訪問東方雄獅。馬戛爾尼使團帶著他們全部的誠意訪問乾隆,從現代大國外交的角度看,沒有一絲壓迫和侵略,完全的平等互惠,意在北京和倫敦建立大使館,彼此開展正常的經濟貿易。

歷史:一手“策劃”鴉片戰爭的,是乾隆

馬戛爾尼使團

首先是下跪問題,馬戛爾尼使團想要面見乾隆,必須行按照中國的規矩行三跪九叩之禮,可英國的禮儀是脫帽鞠躬,或許在他們眼中,下跪是一種莫大的恥辱,當他們提出清朝官員也要對英國國王畫像行使同樣禮儀時卻遭到了拒絕,在清朝官員眼中,海外的國王無異於身份低下的部落首領。可為了達成目的馬戛爾尼使團不得不做出讓步,在反覆周旋後雙方同意以單膝下跪叩頭膜拜(而這一行為引起了英國民眾強烈的不滿)。

歷史:一手“策劃”鴉片戰爭的,是乾隆

下跪問題

其次為了表示友好,馬戛爾尼帶去了當時歐洲最為先進的科技成果:有蒸汽機、醫學,冶金、機械製造、還有火炮,戰車等軍事武器與熱氣球表演(沒成功),場面之大絲毫不亞於科技博覽會。可令他們想不到的是,包括乾隆皇帝在內的清朝官員竟對他們的科技嗤之以鼻,“我們天朝地大物博,你們這些武器科技我們一點也不稀罕!”,據說這些東西最後還被堆放在一間廁所裡。馬戛爾尼使團展示自己先進的科學技術意在吸引中國,以此來爭取經濟貿易;可清朝卻盲目自大,他們認為英國只是相鄰甚遠的蠻夷小國,不遠萬里帶著這些“貢品”朝拜自己只為了一睹天子尊容,精神可嘉,僅此而已。此後馬戛爾尼使團一直得不到乾隆皇帝的召見,一拖就是一個半月(據說是要求專門學習清朝的禮儀),直到乾隆的祝壽慶典。在慶典的第二天,乾隆召見了馬戛爾尼使團,在單膝下跪行完叩拜後,乾隆就送給他們一個寶箱,裝著自己的親筆書畫以示對英國國王的友好,可還沒等馬戛爾尼提出通商貿易的請求,乾隆便下達逐客令:“天氣日益轉冷,諸位還是趁早上路吧。”馬戛爾尼使團對結果很不滿,希望能就通商一事和皇帝好好談談,等來的結果卻只是一紙書信,對著乾隆的這封書信,馬戛爾尼使團行使了三跪九叩之禮,並被要求用最隆重的中國儀式帶著信交給英國國王。這信竟然還是一封敕諭(寫給清朝海外藩王的詔書),信中寫到:我們天朝地大物博,什麼也不缺,而且我們也沒空和你們這種小國家搞貿易,只要你們安分守己,就能享受大清朝的浩蕩天恩(大致意思)……這次馬戛爾尼使團的訪華是英國外交史上絕無僅有的恥辱,英國用他們罕見的尊重,換來的卻是全盤的否定和顏面的掃地。

日後馬戛爾尼在回憶錄中寫到:“這次訪問清朝完全顛覆他們之前所瞭解的馬可波羅筆下的東方世界,自負的清政府只想著凌駕於其他各國之上,但鼠目寸光,阻礙了人民的進步!”使團中有一位名叫小斯當東的12歲翻譯官親眼見證了這一切,也正是他日後一手策劃了英國的鴉片戰爭。

歷史:一手“策劃”鴉片戰爭的,是乾隆

小斯當東

用電影《謊言西西里》裡的話來評價清朝的閉關鎖國盲目自大再合適不過了——在我們這個時代,只有拼命地奔跑才可能留在原地,當然這個原地是指您在人群中的位置,若不如此,您就落伍了,就會被淘汰。反觀日本,一個比清朝弱的多的亞洲島國,在面對西方國家先進的科技力量時,他們就能用正確的方式對待,打開國門積極引進並學習,以此實現富國強兵,稱之為“明治維新”。得以幫助日本在軍事,工業和教育領域快速發展,稱霸亞洲。“我給你臉了,可你卻不要!”如果乾隆皇帝能在接待馬戛爾尼使團時彰顯地主之誼;如果在文化差異面前選擇互相尊重;如果對待外國的先進文化是讚賞有加而不是嗤之以鼻;如果能花上幾分鐘認真聽聽他們的請求……中國的歷史,會不會有一點點不同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