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從一個放牛娃到開國皇帝的自律生活

我們的開國領袖毛澤東曾在《沁園春雪》裡寫道:“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朱元璋雖然沒出現在這首詞裡,但在留下的資料裡我們為人對朱元璋有這麼幾句評價:

①“自古能君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

②朱元璋是農民起義領袖,是應該肯定的,應該寫得好一點,不要寫得那麼壞。

③朱洪武是個放牛娃出身,人倒也不蠢,他有個謀士叫朱升,很有見識,朱洪武聽了朱升的話“廣積糧,高築牆,緩稱王”,最終取得了民心,得了天下。


朱元璋—從一個放牛娃到開國皇帝的自律生活

對於他的歷史功過,今天不在我們探討的範圍,但是對於他的自律品質,我們簡單聊聊:

自律,出自《左傳·哀公十六年》:“嗚呼哀哉!尼父,無自律。”指在沒有人現場監督的情況下,通過自己要求自己,變被動為主動,自覺地遵循法度,拿它來約束自己的一言一行。自律是一種不可或缺的人格力量,沒有它,一切紀律都會變得形同虛設。真正的自律是一種信仰、一種自省、一種自警、一種素質,一種自愛、一種覺悟,它會讓你感到幸福快樂、淡定從容、內心強大,永遠充滿積極向上的力量。

朱元璋有一個別名叫朱重八,是因為元朝壓榨百姓,民分為四等,民族矛盾尖銳,蒙古人統治下的漢人、南人是賤民。漢人甚至連姓名都不能有,只能以出生日期或排行為名。他家裡排第四,家族兄弟排第八,所以叫朱重八,後改名朱元璋。根史載,其父等數輩人都是拖欠稅款者,在淮河流域到處躲債,想找一個地方做佃戶,能過僅能餬口的生活。他在兄妹中是大難不死的最小的孩子,除了最大的孩子外,其餘孩子都因無力撫養而送人或嫁出。由於家裡貧困無法讀書,朱元璋從小就給村裡的地主放牛為生。

1343年,濠州發生旱災,次年春天又發生了嚴重的蝗災和瘟疫,他的父親,大哥以及母親先後去世。在走投無路之下,剃度為僧做了小行童。他在寺裡每日掃地、上香、打鐘擊鼓、燒飯洗衣,還受到老和尚斥責。不久,當地鬧饑荒,寺裡得不到施捨,主持只好打發和尚們雲遊化緣。這樣,年僅17歲的朱元璋才也只好離開寺院託缽流浪。朱元璋邊走邊乞討,於1348年又回到了皇覺寺。在這流浪的三年中,他走遍了淮西的名都大邑,接觸了各地的風土人情,見了世面,開闊了眼界,積累了社會生活經驗。艱苦的流浪生活鑄就了朱元璋堅毅、果敢的性格,這段生活對朱元璋的一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352年,朱元璋去投奔郭子興的紅巾軍。這一年,朱元璋25歲。

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於南京稱帝,國號大明。這一年朱元璋41歲。

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初十(1398年6月24日),朱元璋駕崩於應天皇宮(南京故宮),下遺詔:

“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憂危積心,日勤不怠,務有益於民。奈起自寒微,無古人之博知,好善惡惡,不及遠矣。今得萬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皇太孫允炆仁明孝友,天下歸心,宜登大位。內外文武臣僚同心輔政,以安吾民。喪祭儀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天下臣民,哭臨三日,皆釋服,毋妨嫁娶。諸王臨國中,毋至京師。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從事。”


朱元璋—從一個放牛娃到開國皇帝的自律生活

朱元璋宮廷畫像

回顧他這一生。他的人生轉折點應該是在25歲那年投奔郭子興的紅巾軍,可是當時起義軍不僅僅他們一支,他剛去的時也只是一無名小卒,為什麼他得到了郭子興的賞識並把養女馬氏許配給他?為什麼他得到了劉基,徐達等人的輔佐擊敗了張士誠,陳友諒?為什麼最後他當了皇帝?讓我們推測一下的的自律之路吧。

從他一生和他的遺詔裡的內容來看,他肯定不是一介武夫,文學功底應該非常深厚,肯定也博覽群書,我們再來看他的一幅書法作品,行筆自然流暢,儀態生動。風神獨具特色,陶宗儀在《書史會要》謂朱元璋書法“神明天縱,默契書法”。康有為所評:“明太祖書雄強無敵”。惟筆畫稍欠法度,然雅拙中不乏挺拔。這絕對是童子功,非短日練習可為。

朱元璋—從一個放牛娃到開國皇帝的自律生活

朱元璋 大軍貼

我們來看朱元璋從小在地主家放牛,這個問題就值得我們深思,大家應該知道那時候放牛是時間最充裕的,地主家肯定有藏書,但如果他不是聰明好學的孩子,像他的那種家庭出身,是很難能得到這個機會的,我們可以想象那時朱元璋多麼想通過努力學習去改變自己的命運。

後來親人離去,在走投無路之下,他選擇剃度為僧做了小行童。在那種荒年,大家都禮佛的時代,想做一個和尚,我相信也不是誰想當就能當的。主要是寺廟裡有藏經閣呀,那裡的書肯定也少不了。而經書又包羅萬象。我想那時候的朱元璋就已經明白了知識改變命運這個說法了。

主要是他更明白了一個道理:君子有所為又有所不為

他參加“紅巾軍”後,作戰勇敢,機智靈活,精通文墨,處事得當,打仗時身先士卒,獲得的戰利品全部都上交郭子興元帥,得了賞賜,又說功勞是大家的,就把賞賜分給大家。這使得朱元璋在部隊中的好名聲傳播開來。郭子興也把他視作心腹知己,有重要事情總是和朱元璋商量。當時郭子興有一養女,是其至交馬公的女兒。馬公死後,他最小的女兒便由郭子興收養。郭子興見朱元璋是個人才,於是便把養女馬氏嫁給了朱元璋,從此軍中改稱他為朱公子,朱元璋另起了正式名字元璋,字國瑞。

當時紅巾軍有五個元帥。郭子興一派,孫德崖與其他三個元帥一派,兩派之間矛盾重重。朱元璋諸將爭權奪利,決心依靠自己的力量,開創新局面。朱元璋回鄉募兵,少年時的夥伴徐達、周德興、郭英等和同村鄰鄉的熟人聽說朱元璋做了紅巾軍的頭目,紛紛前來投效。後來郭子興提升朱元璋做了鎮撫。

南下滁州,朱元璋攻下滁州城不多久,郭子興也來到了滁州。朱元璋立即交出兵權,三萬人的隊伍,紀律嚴明,軍容肅整。

孝慈高皇后馬氏至正十六年(1355),朱元璋攻克和縣。郭子興任命朱元璋為總兵官,鎮守和州。此年中,郭子興病逝,郭子興之子任都元帥,朱元璋為左副元帥。名義上,都元帥是軍中之主,但是滁州和和州的軍隊,多是由朱元璋招募收編的,而且朱元璋更有勇有謀,並且手下又有人才。所以,朱元璋事實上成了這支隊伍的主帥。

朱元璋在浙西駐紮6年,奉行徽州謀士朱升提出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策略,迅速秘密擴張自己的實力,這三條戰略是朱元璋發展初期的指導思想。

通過這些事我們來看,

如果沒有強大的自律性,光憑野心是絕對做不到的。他以後擊敗張士誠、陳友諒,驅逐元軍當皇帝是不可能的。

朱元璋—從一個放牛娃到開國皇帝的自律生活

明朝版圖


體現他的自律的還有一個方面,那就是說朱元璋絕對是中國歷史上勤政的皇帝之一。

前面的遺詔說過過:“三十有一年,憂危積心,日勤不怠。”他從來不憚給自己增加工作量。從登基到去世,他幾乎沒有休息過一天。據史書的記載,從洪武十八年(1385)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八天之內,朱元璋審批閱內外諸司奏札共一千六百六十件,處理國事計三千三百九十一件,平均每天要批閱奏札二百多件,處理國事四百多件。

體現他的自律的另一方面就是朱元璋的節儉,在歷代皇帝中也堪稱登峰造極。

據史載,朱元璋稱帝后,在應天(南京)修建宮室,只求堅固耐用,不求奇巧華麗,還讓人在牆上畫了許多歷史故事,以提醒自己。朱元璋每天早飯,“只用蔬菜,外加一道豆腐”。他所用的床,並無金龍在上,“與中人之家臥榻無異”。他命工人給他造車子造轎子時,按規定應該用金子的地方,都用銅代替。主管的官員報告說用不了很多黃金,朱元璋卻說,他不是吝惜這點黃金,而是提倡節儉,自己應作為典範。朱元璋還在宮中命人開了一片荒地來種菜吃。洪武三年(1370)正月的一天,朱元璋拿出一塊被單給大臣們傳示。大家一看,都是用小片絲綢拼接縫成的百納單。朱元璋說:“此製衣服所遺,用緝為被,猶勝遺棄也。”所以他痛恨貪官以殘酷的法律嚴懲貪官汙吏。其決心之大、力度之強、措施之精確,收到了強烈震懾作用。朱元璋從登基到駕崩,他“殺盡貪官”運動貫穿始終未減弱,朱元璋當政31年,先後發起6次大規模肅貪,殺掉貪官汙吏15萬人。

大家看,有自律品質的人,多少都具備一點犧牲精神。能做到自律的人,至少都是對自己有要求的人,不願隨波逐流,不想隨心所欲。用嚴格的約束,來達成某個目標。

自律,只是一種品質。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朱元璋—從一個放牛娃到開國皇帝的自律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