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幼兒園有磕碰,家長如何處理將影響孩子一生

孩子在幼兒園有磕碰,家長如何處理將影響孩子一生

對於很多幼兒園家長來說,都經歷過孩子的入園分離焦慮期,當時的你,肯定有一種“度日如年”的感覺。但隨後孩子們會陸續步入正軌,開始適應幼兒園的生活節奏。正當家長們覺得終於可以鬆一口氣時,新的問題又來了——當孩子們像匹脫了韁的小野馬一樣,在幼兒園裡玩得不亦樂乎,各種的磕磕碰碰也會接踵而來。

孩子在幼儿园有磕碰,家长如何处理将影响孩子一生

場景1

“梅梅,你的臉怎麼有一道大血印子?快告訴媽媽,誰給你抓的,他還抓你哪裡了?下次你也抓他啊!不行,我得去問問老師,誰這麼大的膽子!”梅梅一聽,嚇得大哭起來:“在哪呢?流血了嗎?媽媽快給我擦擦呀,嗚嗚……”

這道印子其實是孩子們在收拾玩具時,旁邊的小朋友不小心用籃筐碰了一下梅梅的臉,留下了一道小紅印。當時,小朋友就對梅梅說了對不起。但是孩子害怕哭泣時,根本無暇回答媽媽的問題。

場景2

“萱萱怎麼哭了?快告訴奶奶,誰欺負你了,敢把我們弄哭,我這就找他去算賬去!”萱萱害怕地小聲說:“是我剛才在玩球時,小明推我。嗚嗚……”孩子聽奶奶這樣說,哭得更委屈了,跑到奶奶懷裡,奶奶氣得破口大罵起來。

原來在戶外玩球時,萱萱覺得小明的球很好看,於是去搶小明的球,在爭搶時,她被小明推倒。萱萱知道自己錯了,並沒有和老師說,而是選擇告訴了奶奶。

場景3

“東東,你的手背上怎麼青了一塊,怎麼弄的啊?”東東說:“剛才,玩滑梯時,亮亮踩到我的手了,當時就有點疼,一會兒就沒事了,沒有顏色啊!”爸爸不放心,又舉起手查看了一下,證實無大礙,便說:“誰是亮亮,我得去當面說說他,以後不許再欺負你,要不下次我就不客氣了!”

原來孩子在玩滑梯時,由於東東和亮亮向下滑時捱得太近了,所以不小心踩到手,而亮亮當時就已經賠禮道歉過了。

場景4

“寶貝,你的胳膊上怎麼有一大塊青,還疼不疼?在哪裡弄的?能告訴媽媽嗎?”孩子說:“我也不記得,可能是磕的吧!”媽媽追問:“可你的傷處是圓形的啊!中間沒事,四周全紫了,不像是磕傷,倒像是被咬傷的。”孩子想了想說:“哦,可能是飛飛咬的吧!上午我們一起玩,應該是那個時候咬的。”媽媽問:“現在還疼嗎?讓我看看,多危險啊!以後一起玩時要注意不能傷害別人,更不能傷到自己。”

原來兩個孩子玩大怪獸的遊戲,開始是說說鬧鬧,一會兒又變成了吃人怪獸,所以才有了這個牙印。

孩子在幼儿园有磕碰,家长如何处理将影响孩子一生

以上案例,是不是在生活中也會遇見?很多時候孩子在磕碰之後,因為受傷比較輕,有的毫無感覺,有的哭兩聲就繼續玩耍。孩子本身對磕碰、疼痛這些事情是有一定忍耐度的,但是如果家長反應過度,情緒激動或者大聲斥責他人,會讓孩子覺得這是件特別可怕的事情。

正確處理磕碰事件

孩子在幼儿园有磕碰,家长如何处理将影响孩子一生

其實,孩子上幼兒園是人生中的第一次獨立,很可能會出現許多這樣或那樣的突發事件。孩子本身就精力旺盛,需要不停地活動和探索,加上肢體控制還不十分熟練,出現磕碰是十分正常的。那麼,面對磕碰事件,家長該如何處理應對?

先冷靜,再為之

看到孩子有磕磕碰碰,首先應該冷靜,先要確認幼兒磕碰是否造成受傷及受傷的程度,受傷是否及時救治,然後再查找造成磕碰的原因,並提出解決對策。這其中的分寸家長要掌握好,如果是自己孩子錯了,那就明確指出來,讓孩子知道自己錯在哪裡,培養孩子的是非觀念。如若是別的孩子錯了,家長也應該本著善良誠懇的態度,教孩子學會原諒他人。

如同案例四中一樣,媽媽看到孩子胳膊上的傷痕,先不是大驚小怪,而是問孩子傷的由來,通過一步步引導和追問,弄清楚事實真相,原來孩子是在遊戲中被咬,才留下了牙印。家長的冷靜態度與建議,也會讓孩子更容易接受。

正確診斷,理性處理

孩子在幼兒園與其他孩子發生矛盾或者因小事吵架,有時會因自己有錯誤或膽小而不敢告訴老師,而是回家跟父母哭訴,希望父母能替自己伸張正義,討回公道。這時候的父母一定要冷靜,仔細聽孩子的講述。不要看見孩子哭就心裡不好受,覺得受了天大的委屈,馬上就要為他出頭。不要用成人的眼光去度量孩子們之間的矛盾,他們之間的矛盾其實很簡單,根本不用家長提心吊膽,更不用家長親自上陣,因為家長對各種磕碰的過分關注,甚至“包辦代替”,會讓孩子慢慢變得不愛交往,甚至不主動交往。

案例二中,萱萱奶奶看到孩子很委屈的哭了,就不分青紅皂白地破口大罵,結果是縱容孩子繼續犯錯,反正奶奶可以替我“伸張正義”。反之,如果奶奶能心平氣和地問問孩子原因,發現是孩子的錯,告訴他要主動賠禮道歉,並建議孩子喜歡別人的東西可以有很多方法,如和別人商量一下或交換玩具等等。這樣,孩子以後在遇到類似的情況,也能學會想辦法解決。

孩子在幼儿园有磕碰,家长如何处理将影响孩子一生

面對“矛盾”,正面引導

在幼兒園生活,眾多孩子生活在一個集體中,難免會有磕磕碰碰,也不可避免的會發生一些令人不愉快的事情。但是隻要正確的對待,較為公正的處理,孩子之間的矛盾會很快煙消雲散,化為烏有,如果家長因為自己的孩子與某個孩子鬧了不愉快,就橫加阻攔,不讓孩子與其他孩子交往,那樣只會激化矛盾,對孩子的成長是十分不利的。

案例一中,如果媽媽看到孩子有抓痕的,先冷靜下來詢問問:“寶貝,今天在幼兒園玩的開心嗎?哦,一定是玩的太開心了,都沒注意到,你的小臉有些紅,現在還疼嗎?能告訴媽媽是怎麼弄的嗎?”得知真相後,如果孩子沒有大問題,可以引導她:“寶貝,媽媽很愛你,其他的媽媽們也都很愛自己的孩子,當你們受傷的時候,媽媽們都會很傷心的,而且傷的嚴重了你也會很疼的,甚至還要去醫院。所以呀,你們收玩具時,可以互相提個醒,一定要小心,不要急忙忙的,不管不顧的,以免互相傷害到……”

不要獨斷性“枉下結論”

孩子們之間的糾紛沒有利益衝突,更沒有不可化解的仇恨。他們之間只是一些聽上去像小孩子們玩的過家家遊戲。不是這個碰了那個,就是那個撩了這個,有時候連他們自己都說不清楚孰是孰非,更何況我們這些局外人,遇到這樣的情況,家長最好不要無端的評價孩子們之間的矛盾到底誰對誰錯,更不要當著自己孩子的面去指責別人的孩子,這樣做只能加深矛盾,使自己的孩子在班級中遭到其他孩子的孤立。

在案例三中,爸爸看到自己孩子手受傷了,不問緣由,就要急著要找他人“討公道”,認為肯定是別人故意欺負了自己的孩子,結果是無端加深了孩子間的矛盾,更讓別人都不敢靠近自己孩子,都怕這個厲害老爸再找來,那麼孩子無形當中就會受到孤立。

總之,磕碰是孩子的寶貴經歷,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孩子才能更快成長,如果一點磕磕碰碰都不容許發生,那麼孩子會失去很多的探索機會,也將會影響孩子的成長!

孩子在幼儿园有磕碰,家长如何处理将影响孩子一生

E

N

D

圖片 | 網絡整理,若涉及版權請聯繫刪除

孩子在幼儿园有磕碰,家长如何处理将影响孩子一生

孩子在幼儿园有磕碰,家长如何处理将影响孩子一生

《親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