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消息”高調亮相,會成為“殺手級”應用嗎?

劃重點:


1、作為一個比較好的政企業務增長點,5G消息有一些機會,在阿里釘釘、華為welink、騰訊企業微信等市場間隙,還有增長空間。但作為個人社交應用的5G消息,運營商已經晚了10年。


2、運營商業務越來越多地與互聯網企業重疊、交叉的大背景下,運營商進一步推動互聯網轉型、以變求存的慾望更加強烈。抱團取暖也成為三大巨頭的必然選擇。


3、2012年,短信業務達到8973億條的頂峰後,開始斷崖式下跌。2013年春節,短信發送數落到311.7億條。彼時正值微信誕生第二年,用戶數超過3億(2012年財報)。


4、與當前的很多互聯網APP依賴手機號碼驗證不同,5G消息是網絡原生、終端原生、運營商原生的功能,且可實現不同應用間的互聯互通。運營商通過用戶的手機號碼,即可為用戶提供各類APP的入口。



短信歸來,不過,是以“5G消息”的新面目。


4月8日,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聯合發佈《5G消息白皮書》(以下稱《白皮書》),推出5G消息業務。這是傳統短信業務的升級,消息變得多媒體化(文本、圖片、音視頻)、輕量化。行業預估,該服務將於6月商用。

“5G消息”高調亮相,會成為“殺手級”應用嗎?

簡言之,5G消息是一個集成平臺。個人可以實現各類服務的即需即用,而不必分別找到服務的app或專門入口尋求服務。企業多了一個與個人客戶交互的端口,企業服務更便捷地觸達用戶。5G消息也是一個基礎設施、生態系統,可以吸納各類服務與內容入駐。


其背後的技術是RCS(Rich Communication Suite,互聯網與移動通信相結合的一種系統架構)。RCS是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在2008年提出的一種通訊方式,RCS融合了語音、消息、狀態欄、位置服務等通信服務,用以豐富通話、短信、聯繫人等手機系統原生應用的客戶體驗。


RCS被視為移動互聯網時代運營商的戰略方向,也是其應對以微信為代表的OTT(Over the Top)業務衝擊的有力抓手。2014年,4G時代,中國移動發佈《下一代融合通信白皮書》,倡導“三新”手機(新通信、新消息、新聯繫)理念。


但是,受困於運營商競爭、技術標準不統一等因素,RCS一直沒有起勢。運營商的短信業務遭受微信的衝擊明顯。2012年,短信業務達到8973億條的頂峰後,開啟斷崖式下跌。2013年春節,短信發送數落到311.7億條。彼時正值微信誕生第二年,用戶數超過3億(2012年財報)。


此次,三大運營商合縱連橫,打破彼此之間的藩籬,給該業務帶來轉機。根據《白皮書》,5G消息業務主要分為兩大類:一是個人用戶與個人用戶的交互,包含點對點、群發和群聊功能。二是行業客戶與個人用戶之間的交互。


與當前的很多互聯網APP依賴手機號碼驗證不同,5G消息是網絡原生、終端原生、運營商原生的功能。運營商通過用戶的手機號碼,即可為用戶提供各類APP的入口。不同消息類APP之間也可憑此實現溝通互動,即,它是互聯互通的。


多位接受《財經》記者採訪的通信從業人士稱,作為一個比較好的政企業務增長點,5G消息是非常基礎的業務。在阿里釘釘、華為welink、騰訊企業微信等市場間隙,還有增長空間。但作為個人社交應用的5G消息,運營商的RCS業務晚了10年。


RCS的推開需要一個引爆點,用戶真的用起來。要真正做好,5G消息還缺什麼?


從70字短信到富媒體


3G、4G時代,RCS面臨諸多內外限制。


一位華為運營商BG工作十幾年的通信人士向《財經》記者分析,技術上,傳統短消息通過底層協議實現,是特殊硬件做的,能力特別弱,一次只能輸入70個漢字。如果組織一個UI(用戶界面)得連續發很多短消息,運營商短消息中心的硬件能力將全部被消耗。


2G時代(2008年以前),短信業務如日中天,運營商未遭遇OTT業務的競爭威脅,沒有足夠的動力推動通信業務與互聯網業務的融合。


3G時代(2008年-2013年),流量仍然相對不便宜,帶寬不“寬”,運營商很難承載視頻等大規模流量業務。由於涉及產業鏈條長,博弈激烈且複雜,統一的標準也很難落定。


4G時代(2013年-2019年),以微信為代表的OTT業務崛起並不斷侵蝕運營商傳統短信業務,有了危機感的中國移動推出《下一代融合通信白皮書》為主、飛信為輔的反擊。但是,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並不支持RCS技術,終端生態未鋪開,最終不了了之。


5G時代(2019—),大寬帶、廣連接、低時延是典型場景,運營商的硬件能力增強、帶寬變得更加豐富,“(運營商)可能修改了底層協議”,上述通信人士分析,5G消息很可能通過用CPU或者集群服務器實現,和微信沒有本質區別。


技術標準的統一,給運營商之間的互聯互通奠定基礎。5G消息基於GSMA RCS UP 標準構建。GSMA(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2017年發佈的RCS Universal Profile 2.3,完善了商業富媒體消息的國際標準,進一步拓展了產品形態和應用場景。


儘管網絡登錄與用戶身份認證等安全相關服務,使得短信業務自2018年止跌轉升。但是,互聯網應用對話音業務替代影響加深。


根據工信部數據,2019年,全國移動短信業務量同比增長37.5%,增速較2018年提高23.5個百分點。與此對比鮮明,2019年,全國移動電話去話通話時長為2.4萬億分鐘,同比下降5.9%。這是移動電話去話業務連續下滑的第五個年頭。


當前,RCS是運營商亟需的新增長點。2019年,三大運營商交出的答卷不盡人意。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營收分別同比下降0.4%、0.1%,中國電信和中國移動淨利潤分別同比下降3.3%、9.5%。與此同時,三大運營商2020年的5G網絡開支從去年240億,增至1803億元。


移動寬帶等業務增長乏力、5G資本開支猛增、整個通信產業步入“微利時代”,業務越來越多地與互聯網企業重疊、交叉的大背景下,運營商進一步推動互聯網轉型、以變求存的慾望更加強烈。抱團取暖也成為了三大巨頭的必然選擇。


一個號碼,打穿所有APP的牆


相比短信,RCS支撐的5G消息更加富有“內涵”。無論是個人用戶還是行業客戶,5G消息均可包含文本、圖片、音頻、視頻、表情、位置和聯繫人等多種媒體格式。它還將繼承移動飛聊的在線、離線均可接收功能。


個人用戶可以查看消息狀態報告和消息歷史管理。為了平滑過渡,個人用戶點對點、一對多群發的消息支持與短信之間的相互轉化,消息接收方不是5G消息用戶或當前不在線,網絡把消息自動轉化為短信。此外,個人可建立群聊。


行業客戶則以Chatbot(聊天機器人,行業客戶向終端客戶提供的以對話形式呈現的服務)形式與個人用戶建立5G消息觸點。除富媒體內容外,行業客戶可以發送富媒體卡片,消息中可攜帶選項列表(包括“建議回覆”和“建議操作”),並有瀏覽器、二維碼、輸入ID等多種觸發方式。


用戶在消息窗口完成服務搜索、發現、交互、支付等一站式業務體驗——撇開朋友圈、搖一搖、附近的人等功能,運營商的5G消息和微信大同小異。但是,與微信、釘釘、飛書等軟件不同,5G消息的優勢是原生、互聯互通。


5G消息是網絡原生、終端原生、運營商原生的功能。GSMA已計劃將5G消息納入5G終端必選功能。也就是說,它將和語音電話一樣自然,5G終端普及,它也普及。


互聯互通則指,只要有一個電話號碼,就能夠接收5G消息。微信、釘釘等個人、企業社交軟件,為了圈住用戶,各自建立了通訊錄和APP牆。彼此均為微信用戶,才能接收彼此消息。5G消息拆除了這一藩籬。運營商的RCS將開放接口。


“底層運營商已經搞定,APP開發公司相當於做一個個殼子,可以盡情發揮,且各類APP能夠互聯互通”,上述通信人士解釋稱,這重構了底層消息和APP的關係,運營商依然只是控制通信的通道。“一旦做起來,微信面臨的將不是釘釘、飛書,而是無窮無盡的、一誕生就有海量用戶的新APP。”


5G消息的想象空間不止於此。5G時代,萬物互聯成為現實。除了人與人的基礎社交,人與機器、機器與機器的交互將變得越來越普遍。新社交即將或者正在重塑舊社交。


微信是社交領域的霸主。截至2019年底,微信擁有11.65億用戶(2019年財報)。從IM,到語音、視頻通話,再到小程序、視頻號,微信負載的東西越來越多。


微信在5G時代面臨很多新問題。雖然微信生態不斷擴張,但是張小龍始終需要平衡微信的用戶體驗與內容負荷。通信或者廣義社交,是微信的起家之本,其他功能都要讓位,各類小程序被設定為“下拉可見”。看一看、視頻號等後置於第二屏、第三屏。


有人分析,與微信不同,5G消息沒有這樣的限制,更加輕便,入口統一,面向更廣泛的應用場景。相比微信對運營商的過頂襲擊,運營商相當於重建了更加底層的基礎設施。


未來,大屏、小屏,移動終端、固定終端......人們發送消息給汽車、電視,或機器與機器間交互,將產生大量消息需求。APP越來越多,服務越來越細分下沉,5G消息的服務聚合,某種程度上,是在降低萬物互聯的成本,實現消息即服務。


從APP到小程序、輕應用,再到RCS,越來越輕量化、聚合化,這是技術與服務形態的演進方向。互聯網公司做了APP,微信支付寶做了小程序,手機企業做了輕應用。


不過,一位中國移動人士對《財經》記者強調,5G消息是新一代消息,是運營商對消息業務的自然升級和迭代,不是短信、彩信和下一代微信,是更好的“溝通工具”,而不是社交工具。是communication,而不是social。需要以一顆平常心看待。


行業應用是引爆點?


5G消息由運營商主導,得到終端廠商的積極響應。《白皮書》稱,開放的消息通道具有絕對中立性,所有行業客戶的接入能力平等。生態系統中的運營商、行業客戶、終端廠商、個人用戶,相關聯的AI技術、SDK技術提供商,均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目前,三星、小米、華為、vivo、OPPO、中興等手機廠商均陸續在手機內支持融合通信。高通(Qualcomm)、聯發科MTK也會在各自處理器產品上支持RCS融合通信能力。早在去年6月,Google就已經在英國和法國Android 消息應用中啟用了RCS功能。


全球RCS業務正在加速。2019年,全球RCS月活用戶已達2.86億人,169家RCS運營商已開啟服務。當前,中國移動的增強信息用戶數量已經在全球5G消息(RCS)市場份額中奪冠。儘管有諸多推力與拉力,運營商面臨的困難仍不少。


“它的侷限很大,很難構建起一個像微信這樣的生態圈”。野村綜研(上海)諮詢有限公司通信和ICT事業諮詢部總監陶旭駿向《財經》記者分析,微信有小程序和支付,5G時代可以拓展多終端同時登錄,且一直各種免費。


5G消息的收費模式、合作模式並未公佈。上述中國移動人士認為,基礎商業模式是按使用量收費。“學互聯網是邯鄲學步,最後可能不會走路”。


用戶習慣是另一大障礙。“即使是壞習慣,也是習慣。”陶旭駿認為,不存在服務足夠好就能改變習慣的情況。RCS並沒有比目前的社交軟件做得更好。“運營商企業應用的二次開發主要靠合作伙伴,不會有太大改變;運營商擅長大規模複製應用,對企業銷售可能會不錯。”


行業普遍看好5G消息的政企市場、專網應用。GSMA數據顯示,目前行業短信全球市場總額為620億美元。2021年,基於RCS的行業短信全球市場總額將達到740億美元。5G消息業務也賦能行業客戶為其用戶提供基於富媒體的新型數字化交互服務。


但是,這一市場亦有侷限。

企業與用戶交互是一個封閉生態。一般企業不會頻繁發短信給客戶,過度發送算是騷擾。“認識、同意,具有訂閱關係才能開展業務”,陶旭駿稱,如果基礎通信服務免費,增值服務收費,對運營商產品運營要求高,並不能帶來大規模高回報。


另一個問題是運營。由運營商負責組織內容的設計、製作、傳播等具化服務的“強運營”將增加不必要的成本;而學微信,專注於提供工具、制定遊戲規則、建立聯繫的“弱運營”,可以抓大放小,既可讓運營商更輕鬆,又能激發生態活力。


“能不能成要看有沒有契機”、“運營商需要一個引爆點”......多位受訪者對《財經》記者表示,5G消息需要一個觸發點激發規模應用。正如百度網盤因微信不能傳送大文件而迎來增長,這個觸發點,可能僅僅是微信、釘釘的裂隙。


一個新時代到來,誰都有可能落伍,誰也都有可能追上潮流。運營商需要一個臨界點。萬物互聯互通的需求達到一定規模的時候,會是嗎?

文 | 王鳳(財經十一人ID: caijingEleve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