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驚人相似之處,“中華門”的那些奇葩事

這事發生在中華民國成立的那幾年。中華民國成立了嘛,那大清肯定就亡了啊。那掛在皇宮中的“大清門”還叫“大清門”能成嗎?

歷史的驚人相似之處,“中華門”的那些奇葩事

於是,決定在1912年10月9日(辛亥革命一週年慶典的前一天)將“大清門”改為“中華門”。本來想偷個懶省點錢將牌匾翻個面刻上“中華門”即可,沒曾想翻過來發現上書三個大字“大明門”。呵,原來這法也不新鮮,這匾早被順治帝翻過來用過了。沒辦法只能重新趕製了一塊木匾。

歷史的驚人相似之處,“中華門”的那些奇葩事

其實,在順治帝之前也有人想過給“大明門”換個名。誰呢?那就是李自成。李自成攻下北京後,覺得“大明門”不太吉利,準備改名為“大順門”。結果匾還沒刻出來,就起義失敗退出了北京。

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原來不光老百姓過日子精打細算,就是一國之君,該摳的時候也得摳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