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疫情“防控员”到七人普的角色转变

作为一个对统计学外行的我,很有幸参加2020年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如今坐在办公室的我,依然清晰记得3月15日在社区支援疫情时,单位领导突然给我打电话说我被抽调到人口普查办的吃惊。


从疫情“防控员”到七人普的角色转变

2020年的标志一样,只是数字变了


其实,在社区支援疫情期间,我和区、街道下派的同事们一起,每天都在和数字打交道。有的同事甚至开玩笑地说,咱们现在就在人口普查。在社区疫情防控卡点,有一个关于本社区疫情的数据公示大白板:截至3月15日,本社区感染新冠病例0例,疑似病例0例;上午9点和下午2点各消杀一次。我们都希望这两个数字到疫情结束都不会变。还有每天出入卡点的人数情况,比如,9点—11点,持红色出入证进出的有18人,持黄色出入证进出的有28人;进出的老人15人,小孩1人,年轻人25人;进出的男性20人,女性26人;返京登记的2人,均为男性,1名来自河南,1名,来自陕西。这些内容,还真是我们外行人理解的人口普查。

有人说,这些数字枯燥,但我总感觉这些数据不枯燥,因为它们代表着社区出入的“流量”,关系着疫情防控的数据底数,关系着社区居民的身体健康。

现在想来,疫情期间挖掘的一个94岁的抗日老英雄捐款武汉疫情的素材,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人口调查。据不完全统计,这篇关于白彦杰老爷爷的事迹,有包括央视网、光明网、中国军网等70多家网站转载。试想,目前西城区还有多少这样的老英雄,挖掘的过程,是不是类似于人口普查呢?

半个月前,我正式加入西城区七人普团队,负责宣传业务,而且当了个小组长,实现了疫情防控员到七人普角色的转变。这对我来说,是考验,真的感觉压力山大。最初,我对人口普查的认识以及人口普查给我的印象就是问卷调查。人口普查,不就是拿着笔和一张问卷,挨家挨户去敲门让人家填写登记吗?但当我真正接触人口普查的时候,却发现并不是想象的那样简单。我需要赶快从这种认识误区里走出来。人口普查,不是简单的问卷调查,而是一项国情国力调查,不仅要进行普查区域边界划分、户口整顿、数据比对,还要弄明白普查对象、普查内容,不同的普查表,而且还要求普查质量,要求遵守普查法规和普查纪律,为普查对象的信息资料保密等。

我不知道能不能把这次任务完成好,但我一定会努力,从学习关于《统计学》《人口普查条例》《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方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宣传工作方案》等开始,变外行为内行,不负韶华,只争朝夕,做好本职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