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村還是建鎮?中國鄉村建設的冷思考

目前,在我們國家的很多省,正在開展一場轟轟烈烈的大規模的對原有村落的重新修建工作,從政府的角度,是進一步建設美麗新農村。從社會的角度,也希望改變農村破破爛爛的陳舊局面。從農民的角度,也希望自己的家,自己的院子,自己的村子能夠漂亮起來。

對原有村落進行修繕,美化,功能完善,甚至按照觀光農業、旅遊農業的角度去進行創造性的、經營性的改造和建設,要區分情況,不能一哄而上,更不能夠廣而普之。

修村還是建鎮?中國鄉村建設的冷思考


修村的價值

比如說,在一些熱門的、可持續發展的旅遊景點的沿途或者附近,或是有著歷史、文化痕跡的一些有背景的、有故事的村落,保留本身原有的建築風格,有那種味道,有那種傳承,或者說,它有某些特定的、稀缺的村落資源。從旅遊的角度,觀光的角度,文化繼承的角度,或者說,為了某個故事的角度去把這樣的村落重新建設一番,是有價值的。

這種價值,第一,是有文化傳承的價值;第二,它有能有活化村落經濟的價值;第三,它能夠給村裡的原居民帶來價值創造的價值。

但如果是很普通的農村,沒有什麼文化傳承,也沒有什麼特殊的旅遊資源,自身又沒有更好的內生功能,這樣的村落同樣去美化,修繕,經營性的創造,那就要產生疑問了,它能不能夠有價值?它能不能夠創造內生功能?能不能夠給村落的原居民帶來持續的生活扶持?另外,能不能夠讓人感覺到這樣的村落修繕的價值?意義?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如果我們這樣去修繕村落,應當是災難性的,它不僅浪費了政府的投資,而且,更重要的是錯過了一個更好的發展模式。或者說是用一個不可持續的模式代替了可能更有價值的農村建設的發展模式。

花一些表面的錢,並沒有給農村、農民和它的整個生態圈子帶來扶持,就只能是表面的美化,最終不創造價值,這樣的修村是不應當再繼續下去的。

修村還是建鎮?中國鄉村建設的冷思考


規劃以人為本的宜居小鎮

應當調整我們新農村建設的戰略思想,做好新農村未來發展的頂層設計。

這樣戰略的核心思想就是異地建設新的、以人為本的、大美的新型城鎮。

這裡我講的“以人為本”,就是讓住在這裡的人感到幸福,住在這裡的人感到宜居,住在這裡的人感到滿意。同時,一定以大美和文化繁榮為最高建設準則,另外,要通過“新農業+新農村”的整體規劃在鎮子的周圍統籌建設相關配套產業佈局。

在很多中國廣大的農村,要集中政府的財力,集中老百姓的錢,集中社會團體,包括各個方面的投資,創造新的城鎮,那麼,新的城鎮的基本概念要有幾萬人,要有幾千戶至上萬戶,只有這樣的城鎮才可持續,只的城鎮才可能實現投資有價值,才可以創造內生商業,持續創造價值。

下面,分幾個方面來談新型城鎮建設的意義。

第一,新城鎮建設,不要在原有城鎮上搞擴建,要在比較寬廣的區域裡,比如說20個屯子,30個自然村的周邊,找到一塊更適合建鎮子的地方。

為什麼我們提出宜地建鎮?全新建鎮?就是因為我們過去形成的一些鎮子一點都不好,真的是不好,破破爛爛,整體規劃一點都沒有美感。我們要找一個更好的地方,一張白紙,全新畫畫!我們要建設下水道,要建設公共設施,建設垃圾處理廠,建設汙水處理廠,建設集中供暖站,建設綠色陽光等等能源設施,完全進行全新的建設。

我們要有勇氣這樣去想,還要有勇氣這樣去做,做好全新的規劃。在規劃地域內,找到最好的地方,去進行全新的規劃。那麼,我們這樣一個新型城鎮的設計,從選址到整個建設格局、建築風格及整體設計一定要以展現中國文化及環境大美為最高原則,因為美才是永恆的,美是人們共同的欣賞。

第二,就是要用最前沿的科技設施,科技手段,符合未來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進行整個新型城鎮的設計。一定要設計成鎮子,為什麼我們強調,第二點就是除了大美鄉村之外,我們這個鎮子的功能性以及它的可持續性。

第一點,我們講為什麼建鎮?是因為要積聚幾千戶至上萬戶、幾萬人,這樣的小鎮就可以產生內生商業經濟。商業就會產生價值創造,這個鎮子興旺,有群聚效應,可以你掙我的錢,我掙你的錢,產生財富增值由於人的集聚,它就有內生商業循環。

第二點,只有這樣的宜居小鎮才可以有文化繁榮,才可以有學校,有教堂,有音樂廳,有很多可以繁榮文化的設施建設,如果我們把幾百戶的小村莊修的再美,很難建設文化設施,這就是鎮和村的第二個區別。

第三,我們這樣的新型城鎮,可以集中建一些可持續發展的生活設施,比如垃圾處理、汙水處理、供暖、太陽能熱水、太陽能發電等等,實際上我們的新型城鎮要按照未來的、可持續的發展模式去發展。同時,我們的住宅,要有更好的設計,住宅能夠更宜居,能夠讓住在這裡的人感到生活便利,感到人與人之間找到相近、相通、相助的鄰里情結,這樣的小鎮不但有這樣的文化,有這樣的味道,有這樣的宜居,還有幾點更為重要的,那就是讓這些屯子裡的農民能夠在他的晚年有尊嚴,有一個屬於自己的不斷增值的房產。

修村還是建鎮?中國鄉村建設的冷思考


集聚效應帶來繁榮

我們要通過這樣的方式互動國家,能夠在合村、並屯和造鎮的過程中,能夠通過政府的專項基金,通過個人的財力集中,也能通過其他的置換方式,在鎮子上拿到一個宜居的住房,一個增值的住房。

這一點包括通過宅基地置換,通過農地置換,多種方式去和國家的新農村建設產生創造性融合。而普通的村子外觀修的再好,沒有內生商業,沒有配套建設設施,房產不可能增值,住在那裡的人老了也不會有尊嚴。從另一個意義上說,通過新型城鎮化對農民住房進行的統籌才有可能增加農民的財產性收入。這是建設新型城鎮和修村的第三個區別。

總之,我們這樣建設新型城鎮,而不是修村,對於農民來說,第一,有比較好的內在生活品質;另外,有更科學的在鎮子上如何進行住房結構建設更好的方案,這種方案更好的弘揚鄰里文化,更好的實現互助,通過房屋結構的全新創造,讓人們更容易找到鄰里的互助,更好的通過社會化服務減輕農村人養老的負擔,養老的社會化服務,一定要通過房屋載體來配套建設,比如說在城市中廣泛實行的單元住宅樓就一定不適合新型城鎮。

總結歸納:建鎮和修村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全新的選址,選擇一個大美的環境,來建設我們全新的鎮子,讓我們居民在以後呆十年,呆半個世紀,傳授給兒女,這都是很好鄉間小鎮,很好的設施和內部結構,都很宜居。

第二,這樣的鎮子能夠有好的公共設施,汙水處理、垃圾、集中供暖等。

第三,教育和文化可以集中,我們可以建立了好的學校,更好的幼兒園,雙語學校等等,教堂、文化設施,享受不亞於城市的那種高檔和文明,這也是完全可以通過社會化來達到的,有基礎條件,我們鎮子的本身也要有很多人,幾萬人,這樣的鎮子通過和農業現代化相結合,相配套,才能使城裡人願意到這裡安家,新來的大學生情侶也願意在這裡安家,讓我們農村走出的孩子們也願意回來安家,它一定是興旺和繁榮的。

這樣的新型城鎮還可以圍繞這個鎮子進行一些糧食加工、倉儲、畜牧業、手工業等等,在鎮子周圍進行相關產業的建設,搬離的一些老舊村莊可能拆掉,還有一些做牧場,還有一些可以成為機械停放點和季節性農業作業人員的暫住地,還可能有一些修繕一些做一些旅遊別墅,還有可能產生其他的二次開發價值。

建鎮一定是可以集中政府資源、集中社會資源給原有的農村居住民帶來持續的生活發展、事業發展,通過大美鄉村和文化的繁榮吸引人氣。

更多城裡人、文化人、退休的專家、退休的官員,甚至很多中青年的農業管理人員、農業科技人員、新畢業的大學生,從農村走出去的很多人,都可能願意到農村來安家。不光是窮人進城是趨勢,富人下鄉也一定是趨勢,而且可能是更持續的趨勢,那麼從建鎮和修村,一定是建鎮更有價值,比修村更持續,除掉特殊情況。

未來十年到十五年,按照全新理念的多建鎮、少修村模式,可能我們中國的廣大農村都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那時候配合農業現代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農民的日子可能會越來越滋潤,真的會體現出幸福、快樂、平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