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公募基金規模又創新高,重倉名單曝光!這類黑馬最吸金

隨著一季報披露接近尾聲,公募基金持倉統計數據也浮出水面,2020年一季度市場基金份額及資產規模淨值環比大幅上升,一季度全國公募基金資產淨值合計16.64萬億元,再次刷新歷史高點。其中僅僅3月份,同比2月公募基金總規模就增長2768.52億元,且以這種增長速度勻速保持增加。

一季度公募基金規模又創新高,重倉名單曝光!這類黑馬最吸金


根據wind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一季度市場共有基金6359只,基金份額共計156491億份,資產淨值總額165729億元,環比分別增加275只、19226億份、19092億元。

截止4月21日,已經有泰達宏利基金、融通基金、中銀基金等32家基金管理人披露了。然後眾多權益基金也公佈了自己的前十大重倉股名單。

權益基金們的持倉數據顯示,整體倉位比較高,而且持倉也有明細特點:消費龍頭股票是標配,科技、醫藥股配置大比例提升。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一季度依舊有470只基金,重倉了600519(貴州茅臺),第二、第三名是600276(恆瑞醫藥)、601318(中國平安)。

一季度公募基金規模又創新高,重倉名單曝光!這類黑馬最吸金

從公募基金持倉比例及變化上,筆者認為兩方面問題得以彰顯:

一、主力資金對於今年的行情是相對看好的,要不然也不會保持重倉持有。當然也側面說明,目前大盤的位置在上漲空間上仍具備想像力,投資者仍有機會逢低佈局。

二、公募基金可期待的增量資金相對有限,更多是存量騰挪。這也跟一季度初期市場結構性行情有很大關聯,考慮到新冠疫情在全球範圍內的蔓延與衝擊,首先國內新發基金難度增加,發行量下降,購買力降低;同時,外圍市場的波動與緊縮導致贖回壓力出現,隨之而來的市場賺錢效應繼續下行,場外增量進場相對保守。

三、四月份公募基金倉位進一步提高到接近九成,後市提倉空間將變得十分有限。“不要在擁擠時買入”,一季度醫藥、計算機、食飲、電子、傳媒等行業獲得超配,再盲目追漲並不可取,反倒像銀行、券商、保險、建築、公用事業低配明顯,低配比例分別為-12.30%、-6.99%、-6.27%、-2.34%、-1.94%。此外,根據外資加倉的行業分佈來看,證券保險類是除科技股外重點加倉品種。


一季度公募基金規模又創新高,重倉名單曝光!這類黑馬最吸金

通過對一季度公募基金動向觀察分析,我們通過結合市場和對比歷史數據發現一些規律:上一季度超配行業後市表現不一定好,反而是低配行業反而成為市場的“黑馬”。以2019年數據為例:

2019年中報披露公募基金加配食品飲料、家電至歷史高倉位水平。但通過對市場觀察來看其後幾個月股價卻出現明顯的回落,市場風格也隨之出現切換。

一季度公募基金規模又創新高,重倉名單曝光!這類黑馬最吸金

從這個例子中我們感受到了逆向思維的重要性,其中的邏輯便是:當市場沒有明顯增量得背景下,機構對某個行業持倉達到一定水平後因其本身的倉位限制和風控,對於這個板塊而言後續的“援軍”就有限。一旦板塊的基本面出現瑕疵或者市場其他方向產生賺錢效應引發虹吸效應,資金很容易出現減倉而導致股價隨後回落;相反低配的行業也並非一定能漲,資金騰挪是因素之一,行業本身邏輯是否出現邊際變化才是根本。

現學現用,我們看到一季度公募增配了醫藥生物、食品飲料、計算等行業,減配了銀行、保險、券商、地產、交運等,當然這跟疫情影響下得行業基本面變化有關,但事實是起碼二季度市場增量難以期待,存量環境中公募抱團得幾個方向上行空間比較有限。那麼從未來一段時間板塊變化可以有幾個可能性:要麼資金繼續抱團醫藥、食品飲料等確定性行業;要麼其他低配或中配行業基本面出現邊際變化,資金分流導致此消彼漲。

不過機會總是跌出來的,與其跟著公募後面追熱點,不如沉下心來等待低配板塊的“黑馬”冒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