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諾獎得主、朱民:疫情期間要先讓中小企業活下來丨羅漢議世堂

新浪財經

對話諾獎得主、朱民:疫情期間要先讓中小企業活下來丨羅漢議世堂


COVID-19在全球爆發,讓多個國家的經濟進入“休克”狀態,這是百年來絕無僅有的場景,給誕生自大蕭條的宏觀經濟學提出了新的挑戰,在這樣罕見的經濟運行模式下,如何將經濟損失降到最低?如何為疫情結束後經濟恢復提供良好的政策基礎?這些問題都是擺在宏觀經濟學家及政策決策者面前的挑戰。


北京時間4月26日晚,羅漢議世堂線上開講,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里斯托弗·皮薩里德斯,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IMF原副總裁朱民,羅漢堂秘書長陳龍就如何拯救中小企業和就業市場進行對話,並暢談宏觀經濟政策工具的抉擇。


疫情期間要先讓中小企業生存下來


作為國民經濟體系中的“毛細血管”,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關係到社會穩定。陳龍表示,拯救中小企業就是拯救國民經濟,但是我們看到在疫情之中,情況是非常不利於中小企業的,因為現在我們從接觸式的經濟轉向遠程經濟。中小企業大多數為勞動力密集型,所以受衝擊比較嚴重。與此同時,流動性的問題也困擾著中小企業。


壓力之下,為中小企業及時紓困,國外政府又作出了哪些實踐?皮薩里德斯在對話中表示,英國的基本政策就是要讓中小企業能夠在疫情期間生存下來。在目前的情況下,可能沒有人能夠給中小企業提供業務需求。因此,最好的政策就是給中小企業提供流動性,使得這些企業能夠去支付工資、日常開銷等。


與此同時,勞動力市場目前可能比較消極,金融市場也是如此。勞動力市場看起來比整個經濟下滑得還要快。因此,目前英國政府所做出80%工資的補貼非常重要,可以幫助中小企業在這個時間之內生存下去。此外,疫情過後這些中小企業將面臨嚴重的債務問題。


談及政府政策向中小企業高效傳導,朱民指出,中國的救助政策分為三個層次,第一是央行的貨幣政策,例如減低準備金利率。其次是財政政策,主要是減輕企業的稅負和運營成本。最後是地方政府推出的一些消費刺激政策。但他也表示這些政策的前提是中小企業還能運營,然而疫情讓需求側受到嚴重打擊,很多企業根本沒有訂單和客戶。因此政府的另一個當務之急是刺激社會總需求。


中小企業將成為數字技術的直接受益者


面對衝擊,數字技術能否成為挽救中小企業的一味良藥?三位學者都認為數字技術在未來將大有可為。


皮薩里德斯表示,中國在使用數字技術方面已經走在前列。除了傳統的金融體系和金融文化之外,我們現在有了數字金融平臺,這等於實現了跳躍式、跨越式的進步。但在西方,要讓人們去接受數字化金融服務,還有很多阻力。


不過,人們別無選擇,必須要向數字化方向轉型。皮薩里德斯指出,在西方,好多公司都在開展註冊線上業務,以保證其公司業務的持續性。而在實際應用中,人們也確實感受到了數字技術的優勢,可以節省很多時間,效率大幅度地提升。效率提升後,人們就可以有更多時間做其它的工作,這對我們的觀念、經營之道產生長期的永久式的影響,會重塑傳統的金融服務行業,會對技術的使用帶來結構性的變化,加速數字化。


朱民也直言,數字技術在幫助中小企業方面正在通過多個渠道發揮重要的作用。首先,有很多數字化的金融機構,比如說螞蟻金服等,他們都非常快速地做出響應來為中小企業提供信貸額度,降低利率。與此同時,數字技術帶來了平臺化的趨勢,有了這樣的平臺,就可以更好地幫助中小企業,讓他們迅速獲取信息。


此外,朱民還談到地方政府通過電商平臺發放消費券。“通過電子商務渠道可以做銷售,那也實際上這個過程中一方面提供了消費券,同時又為在線的商戶創造了銷售的機遇,這對中小企業是好消息。所以,中小企業是這種技術的直接受益者,它們可以通過電子商務平臺更好地發展。”朱民表示。


陳龍則認為,距離經濟是一次重大的結構轉型,將爆發大量新的機會,遠程醫療、遠程教育、在線娛樂和健身等都是等待創業企業開拓的藍海。歷史告訴我們,危機中蘊含著系統性風險,也讓一些具有韌性的企業從中崛起,例如非典讓電子商務加速發展,成就了今天的阿里巴巴。


幫助大學生穩定就業就是幫助我們的經濟


就業是民生之本,疫情影響之下,就業市場出現的“陣痛”應該如何緩解?


作為就業方面的學術專家,皮薩里德斯表示,就業恢復的速度比就業損失的速度慢很多,這是因為就業市場的不對稱性。在正常的環境下,由於就業市場中存在著摩擦,市場中存在大量失業者的同時也存在著大量的職位空缺。一旦企業因疫情裁員,他們之後需要很長時間找到合適的員工。


皮薩里德斯指出,一旦出現大量失業,就業市場將發生堵塞,人們不得不花費更長的時間尋找工作。因此與其讓大量員工失業,政府在事後提供就業支持,不如現在就提供經濟援助,保證就業穩定。這也是歐洲多個國家政府願意負擔80%的人力成本的原因,維持就業穩定對經濟能否快速恢復至關重要。


對於就業結構的長期影響,技術和自動化是否會讓更多人失業,陳龍表示樂觀,他總結道:技術的發展史就是一部焦慮史,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技術革命是改變人類命運最根本的力量。第二,人類一直都缺乏想象力,不知道技術會如何改變自己。第三,人類因此一直處於對技術改變自己的焦慮之中。


此外,面對慘淡的就業市場,初入社會的大學畢業生們又該如何應對?朱民表示,幫助大學生穩定就業就是幫助我們的經濟。“今年的就業市場的確面臨一定的挑戰,未來也充滿不確定性。但與此同時,中國正在進入到高技術經濟發展模式中,比如人工智能和5G時代,我們需要這些大學畢業生,因為他們是未來最重要的勞動人群,我們要保證他們能找到合適的工作。”


羅漢議世堂是羅漢堂一檔高端談話欄目,邀請包括諾獎學者在內的全球頂尖學者,共同討論當下最重要的問題和趨勢,為全人類的未來思考。羅漢堂是一家以研究數字經濟為主的全球開放型研究機構,於2018年6月26日在杭州成立,由阿里巴巴倡議,並由社會科學領域全球頂尖學者共同發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