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育兒常見的一個誤區,就是把控制說成愛,往往離孩子越來越遠


導語

最近網上有句流行語言:充滿了被支配的恐懼。在如今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中,我們被越來越多的東西支配著,金錢,權勢甚至科技,但我們不僅沒有抗拒這些支配,反而沉迷其中,因為從我們的角度出發,這些控制並非是有害的。

真正的能夠讓人體會到被支配的恐懼的只有處於父母控制之下的孩子。

親子育兒常見的一個誤區,就是把控制說成愛,往往離孩子越來越遠

案例分析

處在父母控制下的孩子,可能不僅僅泯滅了自我,甚至可能會孕育出惡魔。

最經典的案例無疑是“藥家鑫案件”,一個音樂系的大學生,本該在成為德藝雙馨的藝術家道路上不斷前進,但是,卻做出撞到人後多刀捅死受害者的殘暴行徑,駭人聽聞。

這個表面上沉默寡言、忠厚老實的大學生,真實的性格特徵其實是乖張暴戾、自閉孤僻,這與其受到的家庭教育是息息相關的。藥家鑫的父親對其控制的力度十分強,在父親長期的高壓控制下,藥家鑫的心理產生了很大的扭曲,以至於有了殘暴的心理和行為。

親子育兒常見的一個誤區,就是把控制說成愛,往往離孩子越來越遠

一、父母對孩子的控制會導致親子關係的疏遠

1、父母對孩子的過度控制,會導致親子關係的生疏

對孩子的支配超過一定限度,會讓孩子對父母產生抵抗心理,導致孩子哪怕知道父母是為自己好或是作出了正確決定,也會產生抗拒的心理和行為。甚至會讓孩子對父母產生過激的思想和行徑,就像近些年來,孩子辱罵、傷害父母甚至殺害父母等行為的出現……

2、父母能夠控制的只有孩子的身體,無法支配孩子的心靈。

有時候,就算孩子表面上服從父母,聽從父母的安排,但實際上心理上會更加抗拒父母,可是由於沒有足夠的能力去反抗父母,只能默默地承受,長期處在這種身心都承受巨大壓力的情況下,孩子的性格、心理很難不發生扭曲。

親子育兒常見的一個誤區,就是把控制說成愛,往往離孩子越來越遠

3、你以為的愛和保護,其實是扼殺孩子無限可能性的緊箍咒。

父母的過度控制,會讓孩子缺乏自己判斷、認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甚至會產生心理問題以及改變孩子的性取向,順從父母控制的孩子一般會成為懦弱無能、沉默孤僻的人。社會中令人望而卻步的“媽寶男”就是被父母控制且樂於此的一類人。

二、父母應該如何規避過度控制孩子的問題,維持良好的親子關係

1、尊重孩子,將他們作為獨立的個體來平等看待。

一般對孩子控制慾較強的父母,都是將孩子放在不平等的地位上來支配的,認為孩子自己無法解決問題或者做出正確抉擇,用自以為正確的方法來為孩子做出答案。

作為成年人,父母確實比孩子總有更多的閱歷和經驗,在必要的時候確實能夠為孩子提供最優的選擇,但是孩子作為獨立的個體,自然有其自身的思想和選擇自己人生的權利。所以,要想保持親密的親子關係,必須將孩子當做平等的個體來看待。

親子育兒常見的一個誤區,就是把控制說成愛,往往離孩子越來越遠

2、父母要學會控制自己。

作為父母,我們對孩子的愛是出自本能的,並且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擔負著陪伴、引導、保護孩子的責任。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對孩子的感情會越來越深,如果不加以控制,就會演變成可怕的控制慾,所以,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要學會控制自己:不要以愛為名義,成為禁錮孩子的枷鎖。

親子育兒常見的一個誤區,就是把控制說成愛,往往離孩子越來越遠

3、適當放手十分必要。

父母在孩子成長中為孩子提供保護與幫助是十分有必要的,但是把握適度的原則同樣重要。

一直打著保護的旗號控制孩子,弊大於利,這道理就相當於:溫室裡精心呵護的花朵看起來固然比大自然中的花草更加嬌豔,但是一旦經歷風雨,溫室花朵的凋零是必然的。適當的放手,會讓孩子更加強大。

親子育兒常見的一個誤區,就是把控制說成愛,往往離孩子越來越遠

​總結

不要打著愛的旗號,對孩子實施著控制的暴行,作為父母,我們都希望能夠擁有親密的親子關係,也希望我們的孩子更優秀,想要達到這兩點,光靠控制是無法達到目的的。

因此,父母要學會尊重孩子,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孩子,既要學會控制自己還要懂得適當放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成為合格的父母,而不是虛有其名。


共享育兒心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