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两朝,我国发展海外贸易有哪些措施?为何要将朝贡看作是贸易

发展对外贸易,既可以满足封建统治阶级的物质欲,又可以扩大海外政治影响。因此,隋唐两朝都积极开拓海外贸易。

隋唐两朝,我国发展海外贸易有哪些措施?为何要将朝贡看作是贸易

一、隋唐两朝积极发展海外贸易的措施

隋炀帝在大业三年(607年)十月,派屯田主事常骏、虞部主事王君政等,携带5000匹绸缎厚礼出使赤土国(今马来半岛南部吉打),受到热情接待。赤土国王回赠金芙蓉冠、龙脑等物,并派王子那邪迦随同我国使者回访。

在这前后,还派遣使者前往百济(今朝鲜汉江流域一带)、日本、以及罽宾国(今克什米尔)、摩揭陀国(今印度比哈尔邦南部)、史国(今鸟兹别克共和国南部)、波斯(今伊朗)等国,因而中亚、西亚、南亚的30多个国家及东南亚的10多个国家,都遣使备礼前来中国访问。其中许多国家的使者、商人取海道来到广州,促进了广州对外贸易的发展。

隋唐两朝,我国发展海外贸易有哪些措施?为何要将朝贡看作是贸易

到了唐朝,中国政府继续执行对外开放政策,鼓励外商到广州贸易。因此,在今印度半岛的林邑(今越南东南部)真腊(今柬埔寨、越南南端),在马来半岛的丹丹、盘盘、随和罗、赤土、哥罗、狼牙修、室利佛逝(今印尼苏门答腊)、堕婆登(在今印尼苏门答腊)、诃陵(今印尼爪哇)婆利(今印尼加里曼丹),以及南亚的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天竺(今印度),西亚的波斯,还有北非地区,都和我国进行朝贡贸易,这就导致大量外国商人聚集在广州。

隋唐时期,中国对待外商十分友好。隋炀帝时,外商要求到洛阳丰都市易,政府特予优待。唐朝为了给外商提供方便,防止拖欠货款,做到自由买卖,唐高宗于显庆六年(661年)二月十六白下令:

“南海有诸国船,宜令所司,每年四月以前预支应需市物,委本道长史,船到十日内,依数交付价值市了,任百姓交易”。

隋唐两朝,我国发展海外贸易有哪些措施?为何要将朝贡看作是贸易

所以,外国商人对此很满意,认为“在商业交易上和债务上,中国人都讲公道。为了做到热情接待外商,保护外商的利益,唐文宗太和八年(834年),还下诏:

“南海蕃舶,本以慕化而来,固在接以仁恩,使其感悦……其岭南、福建及扬州蕃客,宜委节度使观察使常加存问。除舶脚、收市、进奉外,任其往来流通,自为交易,不得重加率税”

二、发展国内商业交通

发展国内商业交通,是隋唐两朝积极发展海外贸易所采取的又一项重大措施。为了沟通海内外的联系,加快进出口商品的流通,隋唐两朝都大力发展和完善国内的水陆交通系统。

隋唐两朝,我国发展海外贸易有哪些措施?为何要将朝贡看作是贸易

隋朝大运河的开辟,从主观上说,是为了解决国内南北漕运,但在客观上却扩大了广州经济腹地,促进了广州对外贸易的发展。自大运河开通后,湘江进入长江,转入大运河,南可到余杭,北到涿郡(今北京通州);若由大运河转入黄河,则可直达洛阳、长安。各地货物也可由此运来广州,向海外出口。

唐朝武后时,崔融形容当时水上运输的盛况说:

“且如天下诸津,舟航所聚,旁通巴汉,前诣闽越,七泽十薮,三江五湖,控引河洛,兼包淮海,弘舸巨舰,千舳万艘,交贸往还,昧旦永日”。自是“交、广、益、扬等州,运漕商旅,往来不绝”。

隋唐两朝,我国发展海外贸易有哪些措施?为何要将朝贡看作是贸易

随着南北水运航道的沟通相连,广州对外贸易也日渐繁荣。在唐朝时期,由于广州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如全遁水道,里程迂回曲折,费时误事。为了适应当时的外贸形势,加快商品流通,开辟大庾岭道已十分必要。

广州与内地交通,有五岭山脉横亘其间,因而唐中宗时(684年),曾修筑大庾岭山路。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年),更大规模扩建大庾岭驿道,使原来“以载则不容轨,以运则负之以背”的险峻山路,变成可以“五车并行不悖的坦途”。大庾岭道的开通,使“海外诸国,日以通商,齿革羽毛之殷,鱼盐蜃蛤之利,上足以备府库之用,下足以赡江淮之求”。从此由广州进口的外国商品溯北江而上,通过大庾岭驿道,在赣江乘船入长江。这比通过东汉时开凿的骑田岭山路,在耒水乘船入湘江转往长江;或由西江经漓水通过灵渠转入湘江,再往长江,要便捷多了。

隋唐两朝,我国发展海外贸易有哪些措施?为何要将朝贡看作是贸易

同时,唐朝政府很重视驿道交通,每隔30里设有1所驿站,以京都为中心通往各地大城市。这样使水道和驿道互相衔接,南北交通更加畅通无阻。大庾岭道的开辟,不只是方便了交通,也扩大了广州的经济腹地范围,港口辐射范围已达长江中下游和黄河流域,仅以茶叶而论,以前的出口产地是广东和四川,由于大庾岭道的开辟,江西茶叶也由广州出口了。

社会经济的发展,南北大运河的开凿,大庾岭道的开辟,使广州对外贸易空前繁荣,由于广州较之交州的地理位置更为优越,与北方特别是京都的联系更为方便;因此隋唐时期,广州成为世界著名港口。

隋唐两朝,我国发展海外贸易有哪些措施?为何要将朝贡看作是贸易

三、货物的来源及对外贸易的规模

南朝时期,广州已有对外贸易活动。到了隋唐时期随着广州对外贸易的发展,外港扶胥逐渐兴盛起来。到了唐朝最盛时期,一年到达广州的海船40余艘。离开广州由扶胥启航的海舶,也频繁远航东南亚、南亚、西亚各国。此时广州扶胥与外国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已达到100多个。进出口货类比从前也有增加。出口货类中丝绸仍然是主要商品。

其货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部分是官营手工业作坊生产的,一部分是朝廷从全国各地搜刮来的贡品。当时中国丝绸的生产基地,主要有四川、山东、河南、浙江等地。丝绸质地优良,织工精巧,很受外国人欢迎。

隋唐两朝,我国发展海外贸易有哪些措施?为何要将朝贡看作是贸易

隋唐出口丝绸数量相当大,隋炀帝派到赤土国的使臣,向其国王一次赠献绸缎5000匹;唐朝时,外国贡使到广州,朝廷每次回赐丝绸的数量都以百匹计算,有多达500匹以上。除了传统出口商品丝绸之外,还有瓷器、漆器、铜器、铁器、金银器、农具、工艺品等。需要着重指出的是,在隋唐时期出口的商品中,瓷器是增加的新品种,从此以后,瓷器与丝绸一样驰名于世,成为中国出口的主要商品之一,远销世界各地。

经考古发现,埃及的福斯他特遗址,叙利亚沙玛拉遗址,印度勃拉名纳巴特遗址,均发现大批唐代瓷片。可见瓷器在唐代出口量是很大的。因而日本学一者三上次男把中国通向东南亚、南亚、西亚和北非的航线称为“陶瓷之路”。

隋唐两朝,我国发展海外贸易有哪些措施?为何要将朝贡看作是贸易

进口商品中,除了传统的高级奢侈品如象牙、犀角、珠宝、玳瑁、玉器外,新增加的商品达数十种之多。其中以香药最受欢迎,香药品种繁多主要有乳香、胡椒、龙脑香、郁金香、沉香、丁香、麝香、安息香、檀香、龙涎香、蔷薇水等。香料随着中国佛教盛行,进口量日渐增多。初时,香料用于敬神拜佛,以后在日常生活、医药和食用等方面都广泛使用,需求量很大。

四、“朝贡”的实质

值得指出的是,隋唐两朝虽然积极开展对外贸易,但执行的主要是一种国家垄断性的对外贸易政策,其具体表现在“朝贡”贸易形式上。所谓“朝贡”,即是“朝觐贡献”,中国封建统治者以“天朝”自居,将外商来中国贸易看成“朝贡”。虽然“朝贡”不是始于隋唐,但这两朝的“朝贡”贸易活动,在规模和范围上都远远超过了前朝。

隋唐两朝,我国发展海外贸易有哪些措施?为何要将朝贡看作是贸易

每次外国人来“朝贡”,朝廷都要给予"回赐”,实际上这是一种买卖形式,不过是由国家垄断罢了。国家垄断对外贸易,还表现在进出口的主要货类上,出口丝绸主要由国家“回赐”给外商“朝贡”的珍宝、香料、犀角、象牙,主要供封建统治阶级享用。隋唐两朝的“朝贡”贸易影响深远,一直延续到清朝前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