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中讓你感到最震驚的一件文物是什麼?

蘭臺揮麈


這件玉壁的出現以及他背後完整的青銅齒輪告訴了我們在三千年前,老祖先已經學會青銅齒輪的製造,並且將這塊玉壁與某個器物已經結合,進入使用的階段,具體是什麼樣的器物現在已經無從查證考證了,但是僅僅從這件青銅齒輪的造型上,能看得出那個時候製作的工藝是相當的標準,要知道在當時鑄造年代出現的時候,很多東西的精度和完美程度,是很難製作出來的,但是能達到這樣的水平的確超乎了我們的想象,這件玉璧的解釋也很簡單,就是一張說明,介紹它是一個齒輪型跟一塊玉璧附在一起,具體的功能和作用,由於考古現場的狀態已經無法復原,也無法推測出它在哪一個器物上的具體位置,我們只能看到這塊青銅的齒輪和這塊玉璧結合在一起,可以想象他一定是組件中的一個重要設施,至於做什麼用的和有什麼功能,可能都需要我們在今後的研究中去挖掘和探討吧。


玉見沈華


“太陽神鳥”!

簡直太漂亮了,很難想象如此美麗的文物出自三千多年前的古人之手。


商周太陽神鳥金飾的含金量高達94.2%,是用自然砂金加工而成。

從商周太陽神鳥金飾殘留的痕跡分析,它的加工至少採用了熱鍛、錘揲、剪切、打磨、鏤空等多種工藝。先用自然金熱鍛成為圓形,然後經過反覆的錘揲,使金箔的厚薄基本一致,再用剪切的方法去掉外表參差不齊的部分,使其成為一個較為標準的圓形,在圓形的金箔片表面畫出整個圖形(包括太陽及光芒和四隻鳥),最後根據已畫的紋樣反覆刻劃切割形成鏤空。


由於加工工具不十分鋒利,在圖案的四周留下了反覆刻劃的痕跡。

商周人採用怎樣的工藝製作出的太陽神鳥金飾我這個外行人不懂。但是,在金沙博物館近距離欣賞這件文物之時,被它似剪紙藝術般的線條所吸引,中間如太陽般的火球,和外圈展翅欲飛的神鳥,構成了一幅極具活力的圖畫。

商周太陽神鳥金飾外徑12.5釐米,內徑5.29釐米,厚度0.02釐米,重量20克。它被安放在金沙博物館的主展廳最中間的位置,走進主展廳的所有參觀者都會不由自主地走到它跟前,近距離觀察。

雖然廳內其它的文物都極具價值,但是耀眼奪目的太陽神鳥吸引住了所有的目光。

學術界認為,金飾中心圖案很像一個噴射出12道光芒的太陽,外層的4只飛鳥極似神話傳說中的“負日金烏”,都與太陽神崇拜有關,所以其主要寓意了古蜀時期的有關“日、月、鳥、象牙”崇拜等宗教崇拜。

另個,“太陽神鳥”含有的歷法等科學知識。

“太陽神鳥”中飛鳥和太陽芒紋的數量分別是4和12,這並不是巧合,而是歷史發展的必然。它們表示著特定的含義:外層4只逆向飛行的鳥,每隻鳥對應3個月牙,不多不少,不偏不倚,恰好說明每隻鳥代表一個季節(3個月),4只飛行的神鳥代表著春夏秋冬四季輪迴。也說明古蜀人已經有了四時的概念。它內層的12道旋渦狀光芒,既象一根根象牙,也象一輪輪彎月,表示一年十二個月週而復始。4只飛鳥與太陽及12道月牙運行的方向相反,也形象地顯示出歲月的流逝,四季輪迴、年年月月週而復始。

商周太陽神鳥金飾圖案目前被國家文物定為中國文化遺產標誌。


悠然閱讀


說說“博物館中讓你感到最震驚的一件文物是什麼?”

今天看見了這個題問,於是又勾起了考古路上的一段歲月回憶。漢景帝陽陵是西漢王朝第四代皇帝漢景帝劉啟與王皇后的合葬陵園。在我國西漢歷史上曾經有過一段輝煌的“文景之治”時代,其中主要說的就是這個漢景帝劉啟的故事。

在這個陵園裡,有著極其豐富的物質文化遺存,數以千萬計的各種質地文物被陳封在深厚的黃土地下。公元一九九零年,陝西省考古研究所組建了漢陽陵考古隊。對景帝陵園展開了大規模的發掘、文物修復工作。筆者主持了漢陽陵考古隊的修復工作及現場出土土遺蹟象的化學保護、青銅器、鐵器除鏽的技術處理。

漢陽陵博物館裡陳列的文物,絕大部分都是筆者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主持漢陽陵考古隊修復室修復的。那裡的文物件件都是中華燦爛文明的寫照,是華夏曆史的真實反映。

漢景帝陽陵一瞥

反映文景之治時代,六畜興旺的景象。

陽陵出土瓦檔,“千秋萬歲”字樣

、出土的青銅器

發掘清理現場

發掘清理現場原貌

修復室一瞥

出土彩陶

陵園一角

出土的裸體男俑

漢景帝陽陵是劉啟與王皇后的陵冢,遠遠望去兩個高大的封土堆,反映了皇帝與皇后同塋異穴的“合葬”制度。

劉啟象


風雨人生3293


拋開研究價值和世俗偏見,我認為最讓人大吃一斤的文物是它,列位,上眼!

咦!這個看起來怎麼像一根。。。沒錯,請相信您的直覺,它就是一根屎!

它還有自己的名字叫Lloyds Bank coprolite...出土於1972年的英國約克,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過最大的人類糞便化石。

它的年齡1200,長20釐米,直徑5釐米,通體黝黑,手感光滑,值得一盤!

約克的古生物學家安德魯·瓊斯博士對這根巨型便便進行了高度評價:“這是我見過的最令人興奮的一件大事,它和皇冠上的寶石一樣有價值”。

皇冠:受不起,受不起,您自己戴頭上。

由於它出生於英格蘭,故大膽猜測,這是一根男便。

列位繼續,我要去吃飯了。



0號使徒


本人喜歡旅遊,喜歡跟傳統文化有關的東西,一般我每到一個地方,如果時間允許,有兩個地方是必去的,一個是富含市井氣息的農貿市場,另一個就是博物館了,這些年累積下來,也去了一些地方,從開始的新奇,到震撼,再到司空見慣的麻木,算是經歷了一個心路歷程,不管什麼樣的文物,都脫離不了華夏文明的範疇,見得多了,也就不足為奇了。直到我去年到三星堆博物館看到那些出土的文物,似乎又找到第一次看到兵馬俑的感覺。

這是三星堆三個鎮館之寶之一的青銅神樹,樹高約為3.95米,青銅神樹在《盜墓筆記》裡多有提及,說是用來祭祀的禮器,你站在樹下凝視著它,會有一種震撼的感覺,你會驚歎先民們居然有這樣高超的冶煉技術、製作工藝,當時的政治、軍事及平民的生活又是什麼樣的呢?據說三星堆現在不敢深入研究下去,因為涉及到文化的傳承,至於真相如何,就不是我們吃瓜群眾可以揣測的了。

其實想要了解一個地方的人文與歷史,博物館是首選,它能最直觀地向你展示這個地方的過去、現在與將來,而博物館也是一個收藏及傳播文化的所在。我們常說傳統文化,其實這是個很籠統的詞彙,何為傳統文化?是詩詞、是音樂、是國畫還是儒釋道?而博物館裡所陳列的文物,就是展示傳統文化的一種介質,一種物質化、形象化的東西。當我們站在先人創造的文化瑰寶面前,當歷史的那股滄桑氣息撲面而來時,心裡有一種難言的喜悅與滿足,“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大概就是這種感覺吧。





饕餮162341108


【8000年制瓷工藝的最高峰——瓷母】

故宮中有很多珍貴的文物,而讓我最震驚的是陶瓷館中的一件很特別的瓷器。它的全名應該是各種釉彩瓶。它還有一個更貼切的名字——瓷母。關於這件瓷器,讓我震驚的大致有兩點。一是辣眼的視覺效果,再有就是高超的工藝水平。


先來說說辣眼的視覺效果:

這件各種釉彩大瓶使用的17種釉彩,青花、琺琅彩、胭脂紫、松石綠、仿哥釉、金彩、青花纏枝蓮、仿鈞窯的窯變釉、鬥彩、粉青釉、祭藍、粉彩、仿官釉、珊瑚紅釉、仿汝釉、醬釉。但凡有的色釉花紋差不多都用上了,就像一個有錢人把貂裘首飾全戴身上了,你覺得這還能看嗎?

馬未都曾說“做出這麼‘矯情’的事情,一定是豐衣足食之後。”不過當聽說要做這事兒的人是乾隆爺,咱們也就不覺得奇怪了,畢竟人家有錢、任性!可這事兒不是光有錢就能做成的。瓶身上有17種釉彩,有的是高溫釉,有的低溫釉。燒成溫度不同,再加上清朝時還沒有溫度計,完全是靠經驗控制溫度,你想想這得多難!瓷母的成功燒製充分展現了我國制瓷的最高工藝水平

有專家粗略估算,瓷母的燒造成功率只有0.23%,連小概率事件都算不上,那又是誰完成了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事呢?我們就得說說清代著名的督陶官——唐英。唐英是一位集藝術品味與制瓷管理經驗的督陶官。也是各種釉彩大瓶的設計者和製作者。只是不知老先生對這件作品如何評價呢?


納蘭品朝花夕瓷


九霄環佩


梅老闆12138


被河南登封縣一個山民採藥時撿到的武則天除罪金簡:為什麼會出現在登封縣的一個荒野山上的石縫裡?





巴山蜀水69092992


戰國水晶杯[呲牙]



水困了變成冰


我所參觀的博物館不是很多,到目前為止大概有十個左右。其中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瀘州市瀘縣的宋代石刻博物館。為什麼這座博物館會給我留下這麼深的印象呢,這還得說到裡面有一件給我以深深震撼的文物。

這件文物是用整塊石頭為基礎,採用高浮雕技術雕刻而成的神話傳說中的神獸——朱雀。看到它的第一眼,我就知道,我會記得它很久。

讓我久久無法釋懷它的原因有三點:

第一點,這種奇特的造型是我沒有見過的,就感覺像是才學畫的兒童胡亂拼湊而成的一個形象,然後再經別人雕刻出來呈現在大家的面前,這種造型實在是太新奇了。

第二點,非常佩服古人的想象智慧和精湛的雕刻技術。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一個敢想,一個敢做。也很想知道這種造型是不是在那個年代就是很符合審美需求的藝術品。

第三點,這件文物保存得非常的完整,沒有自然損毀和人為破壞,而且畫面性很強,甚至連上面因為雕刻而留下來的刀痕也十分的清晰。

距在博物館裡看到這件文物,已經過去三年的時間了,因為它給我留下的深深的印象,所以我才會清楚地記得它這麼久,也才會在這裡和大家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