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究竟能不能打?

文字 | 罐头大叔

头条号悟空问答里由这个主题的提问,我看了一下评论和回答,大部分小伙伴认为应该区分情况来对待,言外之意就是有时候还是要打的,尤其是那些严重过错和原则性问题。

我们似乎都掉入了一个维度就是:解决问题,而对于一个成长中的孩子来说,解决问题恰恰是最容易培养,真正难培养的是情感模式和关系模式,就是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情商”。

打骂的方式无疑在告诉孩子,处理情感和关系就是这样,从此他们就会习得这种模式,所以从孩子整体发展的角度,我不赞成打骂孩子。

“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究竟能不能打?

01 过往的案例

过去服务和咨询过的案例中,由这样一类亲子关系模式存在:

孩子“不听话”、“干坏事儿”的家庭,不是因为打骂的少,而恰恰是打骂的多。所以,打骂解决不了问题,只会让问题更严重。

反而那些给孩子足够空间,允许孩子在成长的路上跌倒,并在孩子跌倒时关注孩子的情绪,陪伴孩子一起寻找问题的解决方式,孩子成长的很好,但也会偶尔出状况,只是被允许,没有完美的人,更何况孩子。

“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究竟能不能打?

02 取代打骂的方法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当你认为孩子的行为“错”得离谱的时候,那背后一定有一个爱或善意的表达,去发现它并指出来,然后告诉或和孩子一起探讨还可以怎样表达。

举例:比如孩子未告知就拿家里的钱。

首先,你要知道孩子拿钱去干什么?ta去干那件事儿背后隐藏着怎样的需求和善意?还有什么方式可以达成这种需求和善意?

“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究竟能不能打?

03 用爱而不是恐惧面对孩子

我们似乎习惯了用制造恐惧去控制周遭的一切,直到有一天你会发现这样做都得不偿失,最后你失去的远远不止你控制的部分。

而只有制造爱才能让一切围绕在你周围,这是能量的分布规律,爱会吸引、恐惧会排斥,当我们做任何一件事儿的时候,试着问问自己,我是在制造爱还是制造恐惧?

04 关于这个话题,欢迎大家一起来探讨,尤其是那些取代打骂的方法和故事。


— end —

带着无限的祝福,祝愿所有的家庭都拥有更多的爱与宽容!

欢迎转发,让更多的家长看到,感谢你的大爱传播。

我是罐头大叔,喜欢和你聊聊家庭教育那点事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