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什么要恢复殉葬制度?当时陪他殉葬的妃子有多少人?

小刀刀说史


对于大多数喜欢历史的人来说,最喜欢的一段历史应该就是明朝时期的这一段历史。不仅是因为这段历史离我们的时间较近,更是因为在这段时间有着各种各样的悬案,和一些让人瞠目结舌的制度,其中就包含着朱元璋曾经恢复过来的殉葬制度。也许很多人一定会非常的奇怪,为什么这样一条惨绝人寰的制度会被朱元璋进行恢复?而当时朱元璋死后,陪他殉葬的妃子到底又有多少人呢?我们今天就来看一看,朱元璋和他这一制度背后所蕴含的用意,以及真实的历史原因。

说到这个制度,大家就会不由得想到在历史上臭名昭著的一个人纣王。其实这种用活人殉葬的方式在殷商时期就开始盛行,而且一直沿用了很久,直到汉朝时期,才被再度废弃。可是到了明朝,朱元璋却又将这个制度恢复了过来,虽然这个制度最终也没有流传到清朝,可是这个制度却给人留下了非常大的震撼。朱元璋到底为什么要用后宫的妃子来为自己殉葬?其实这还是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首先,是由于性格所致。

朱元璋这个人是一个生性多疑的人,在他的从政期间所做的很多事情都让很多人觉得他是一个非常小气的人。作为一个从最底层的草根时代走上去的皇帝,他的疑心病也可以被理解。但是他为了消除自己疑虑所做出的这些举动,却不能够被人们所容忍。其中就有恢复殉葬制度这一条,通过将自己的妃嫔与自己一起埋进土里,那么自己的后宫也就没有了干净的权力。

其次,是由于身份所致。

在任何一个朝代,皇帝都是一个国家的一把手,然而当自己国家的皇帝驾崩以后,那么与他有关系的妃嫔与他殉葬其实是为了显示出皇家的颜面。一个皇帝在古代可以娶很多的妃子,然而真正能够喜欢皇帝的人又有多少呢?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多,但是皇帝却绝不能够容忍自己的女人跟别人再有任何瓜葛,所以为了杜绝这一个隐患,他也会选择让自己的妃子与自己一起离开这个人世。

最后,是由于政治环境所致。

当时的朱元璋扶持起来的太子其实并没有太大的用,所以为了能够将自己的皇位更好的移交到自己的继承人手上,他选择的人都是没有太多才干的。为了能够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权力,不被其他人夺去,他只能够选择将这些妃嫔与自己一起下葬,从而为自己的接班人扫清障碍。想来自己好不容易打下来的江山,如果仅仅是因为自己的后宫而乱了方寸,那么它在九泉之下一定会非常的气愤,所以才会采取这种极端的方式来为自己的政治打下坚实的基础。

既然是这样,那么很多人也一定会非常的好奇,当时陪朱元璋一起下葬的人到底有多少?其实根据历史记载,有一个历史上的说法叫做十三城门同时出棺,也就是说根据这种现象来推测,很有可能殉葬的人会达到50多个。然而也有人认为这种说法其实是为了掩人耳目,毕竟古时候的盗墓者也非常的多。但是无论哪一种说法,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殉葬的人一定不在少数。

古往今来,我们见过太多的皇帝,在自己的身前所做的事情,让整个国家有了焕然一新的发展,然而他们到了晚期,总是会做出一些让人匪夷所思的举动。我们能够理解一个人在较高的位置上待久了,自然而然的会害怕死亡。而这些皇帝到了末期有这些举动,也可能是来自于对死亡的恐惧。虽然我们说朱元璋恢复的这一个制度非常的残忍,但是也是有他的历史依据在的,所以我们后世只能够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

猫眼观史


据记载,给朱元璋殉葬共有妃子46人,宫女15人。至于殉葬方式据说有两种,一是灌服水银二是缢死,过程十分残忍毫无人道可言。

老朱当过和尚要过饭,当了皇帝后勤政程度古今罕见,眼看着要死了,自然想着可以在地下放松身心享尽荣华,于是在临时前给朱允炆下诏:责殉诸妃。朱允炆自然不肯违背爷爷的旨意,于是按照惯例,将老朱后宫中没有生育的妃子和十多个宫女一起殉葬。

据说当时殉葬的旨意发布后,那些定下来要殉葬的女人知道大难临头,立刻哭声一片。但她们再如何的不情愿,也没有丝毫的反抗之力,只能接受命运的安排。据记载,到了殉葬的日子,太监们在后宫的开阔地准备好了最后的美食,等这些殉葬的可怜女人们食用完毕后(估计没人还有心思吃东西了),就带着她们进到选好的厅堂之中。厅堂上都已经事先摆好了椅子,殉葬者站在上面,将头伸进悬挂的白绫中,太监撤掉椅子,她们很快就香消玉殒了!

至于那些不肯殉葬反抗激烈的女人,则灌服水银或者由太监直接用白绫勒死。


这些可怜的女人也不能葬入朱元璋的孝陵,而是被埋入帝陵周边事先建好的殉葬陵墓,如同在九泉之下仍服侍在朱元璋身畔。

朱元璋选择让后宫无所出者殉葬,后人推测有几个原因,一自然是为了在地下仍享受艳福,二是老朱一生节俭,怕留着这些女人吃干饭浪费粮食,三是怕自己死后她们秽乱宫闱。由此可见,朱元璋虽然是做了皇帝,还是摆脱不了他狭隘的本性。

后来朱允炆还假惺惺地冒充明君,把这些殉葬者的家人都封了官职,以表彰她们的牺牲。人都死了还做表面文章,简直是厚颜无耻。

殉葬这种事情自古有之,在商周时期,一般的殉葬者都是战俘或者奴隶。当时的战俘和奴隶的地位和牲畜没什么区别,不仅是殉葬经常用到,甚至在求雨、祭祀祖先、重大节日等等时刻,都会杀掉一些战俘和奴隶。

后来也有人认识到,用人来生殉过于残忍,于是出现了以陶俑代替人殉的方式,不过人殉仍是十分普遍的现象。秦始皇虽然制作了数量庞大的兵马俑,但二世仍把后宫无所出的嫔妃都送进了始皇陵,另外殉葬的还有那些为秦始皇修建陵墓的工匠,同时实现了灭口和殉葬两个目的。



到了朱棣驾崩的时候仍有众多的嫔妃和后宫女子殉葬,方式和朱元璋如出一辙。号称仁慈君主的明仁宗朱高炽还亲自到了现场,和这些女子一一话别,大概也说了一些你们忠心耿耿我很感动,到了下面好好服侍先皇,我以后对你们家人一定很好之类的屁话,一方面显示他所谓的仁义,另外也监督整个过程。

不过他的孙子明英宗朱祁镇却十分令人称道,这位仁兄虽然听了太监的话以致于遭遇土木堡之变,但在殉葬这个问题上却是千古以来难得的仁君。他因为小时候见过活人生殉的场景,心里留下了很大的阴影,另外在做异族俘虏,被弟弟软禁期间,只有一群嫔妃始终陪伴左右,他也不忍心让这些人活生生的殉葬。所以最后他开创性地下令:从我开始,不用人殉。

这可以说是朱祁镇一生最大的善良。


李飞叨


中国的殉葬制度,最早始于殷商时期。

当时的人们相信人死以后,灵魂生活在另一个世界里,墓葬是墓主在另一个世界的居所,那个世界和活着的世界一样,先人们在地下仍然需要宝马香车,醇酒美女。

所以古代的丧葬是按照「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礼制办事的。

中国古代帝王墓葬制度里,最残忍的就是人殉。秦汉时期,这一制度还比较盛行,但到汉朝以后,逐渐废止。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 朱元璋的墓中发现了很多尸骨,很明显,这些人都是陪葬的“人殉”。 朱元璋为什么要开历史的倒车,实行这样残忍的制度呢?

朱元璋墓:


其实在元朝,按蒙古风俗是有用人殉葬的。中国的殉葬制度,虽然自汉以后很少了,但元朝是异族当政,殉葬在这些蒙古贵族身上是很平常的事。

朱元璋执政的时候,政治制度是沿袭元朝下来的,所以他跟着学习元朝的制度,是一件他认为很平常的事。

朱元璋是农民出身,身上有很浓厚的小农意识。他很在乎皇室的威严,全力维护皇帝的特权。他是一个很专制的君主。

朱元璋:




所以他担心自己死后,留下来的嫔妃们会因为种种原因或勾结朝臣,或秽乱宫闱,为他的继承者们带来很大的麻烦。

与其这样,倒不如让这些妃嫔追随自己而去。从他大杀功臣,给儿孙接班铺平道路也可以看出,这个人是比较狠的,人命在他眼里根本不值钱。

只要有可能威胁到他老朱家的江山,不管你是谁,都得死。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也读过前朝兴亡史。

历史上那么多后宫干政的事,让他的心里有着很大的阴影。特别是武则天、吕雉等人的事迹,让他不寒而栗。所以从根本上杜绝这种可能,在老朱看来是很有必要的。这就是那些可怜女子活殉的原因。

这些陪葬的妃子们,死得很惨的。得知自己的命运是这样,那些女人们无力反抗,只能哭天喊地的大哭,整个皇宫充斥着不绝于耳的凄惨哭喊声。


这悲惨的哭喊改变不了她们的命运。 到了殉葬那天,她们被集中到在个大殿上,殿内早已放好了同等数量的高脚椅,上方都悬挂着白绫。

她们被迫将头伸进了白绫内,椅子随即被踢倒,挣扎几分钟便香消玉殒。也有胆小的此时已吓得魂飞魄散,怎么也没勇气爬上椅子。

内侍们便几人抬着一个,强行将她们扶上椅子,一阵折腾之后,这些女人带着不甘离开了这个世界。

那么老朱的墓中有多少不幸的女子呢? 根据《明史·后妃传》记载:

“太祖崩,宫中有多从死者”,《明朝小史》也有关于他死后,“伺寝宫人尽数殉葬”的记载。

至于具体人数,一般采信明代毛奇龄所著《彤史拾遗记》上的数字:

“太祖以四十六妃陪葬孝陵,其中所殉,惟宫人十数人。”

也就是说老朱死后,有46个嫔妃为他陪葬,其中有两个是死在老朱前面的,她们被埋在太祖陵墓的东西两侧。另外44个都是活人殉葬而死的。


从另外一个数字也可以间接反映殉葬人数。朱元璋大丧完毕后,建文帝王朱允炆对生殉后妃宫女的家属进行了封赏。

封赏中提到名字的家属共有张凤、李衡、赵福、张弼、汪宾、孙瑞、王斌、杨忠、林良、李成、张敏、刘政等十多户。

这些都是地位比较高的人殉的家属,他们被授以“千户”、“百户”之职,可以世袭。这些人家被称为 “朝天女户”,在当时享有莫大荣光。

有一首明宫词这样写道:

"掖廷供奉已多年,恩泽常忧雨露偏。龙驭上殡初进爵,可怜女户尽朝天。"

这首词生动反映了"朝天女户"的女儿们殉葬的情况。还有更多低一等的人殉,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来。


幸好这个残忍的制度被明英宗朱祁镇废除了。他的儿子宪宗也强调不要搞殉葬。

在两代仁慈皇帝的坚持下,惨无人道的人殉制度终于画上了句号。


刚日读史


古代帝王在生前享尽了荣华富贵,死后在地下也想享受这种生活,于是,恐怖的殉葬制度就诞生了。

殉葬制度最早出现于殷商时期,历朝历代都被统治者所接受,《墨子·节葬》中记载:

天子杀殉,多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多者数十,寡者数人。

可以看到,上至帝王,下至大夫,都热衷于死后让人殉葬,这是权利的体现,殉葬人数的多少可以看出地位的高低。到了汉朝时期,国家实力的强盛使得这种残忍的制度得到了抛弃,但是也有极少数的帝王会启用殉葬制度,相比于殷商时期这种情况已经将得到了缓解。

但是到了朱元璋时期,殉葬制度却又死灰复燃。《明史·后妃传》记载:

“太祖崩,宫人多从死者”

虽然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但是我们依然可以知道朱元璋下令将妃子陪葬。朱元璋出身寒门,历经千辛万苦在走上帝位,朱元璋也是非常了解人间疾苦,为什么还会做出如此丧心病狂的事情呢?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因。

1、马皇后一死,万念俱灰

马皇后是朱元璋的发妻,是在朱元璋最困难的时候陪伴着他的人,当上皇帝后,朱元璋也对马皇后十分宠爱,洪武15年马皇后去世,朱元璋失去了这个自己最爱的女人,对于后宫的其他女人他不喜欢,更谈不上爱,所以在殉葬之时毫无怜悯之心。

2、生性多疑

朱元璋是一个疑心特别重的人,他不放心自己死后那些年轻的妃子还活着,害怕像韦后之乱的事情发生在自己子孙身上,于是抱着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观念将妃子赶尽杀绝。

3、尊严

虽然朱元璋出生贫寒,但是在和元朝的斗争中使得朱元璋十分在意自己的尊严,同乡来看他说出了他年少时的丑事,立马被拉出去砍头,由此可以看出朱元璋的自尊心已经到达了病态的地步。他实在不放心自己的妃子在他死后还能恪守妇道,如果做出丑事自己岂不是让后人耻笑?还不如随自己下葬,一了百了。


到了最后,堪称明朝最失败的皇帝朱祁镇取消了殉葬制度,也算是做了一件大善事,这个制度才彻底消失。


七七谈历史


殉葬制度是用活人殉葬的一种残忍制度,殉葬人有的是活埋的,也有的是被杀或自杀后陪葬的。这一制度最早起源于我国的商朝,奴隶主贵族死后用奴隶为之殉葬,商以后周朝、秦朝都有殉葬的习俗,《墨子·节葬》就有记载“天子杀殉,多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多者数十,寡者数人。”而秦国的殉葬制度是始于秦武公(公元前697-公元前678年在位)的,直到公元前348年才废除。但是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登基,殉葬制度再次兴起,胡亥下诏“先帝后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从死。”可谓十分残忍。秦朝之后殉葬制度慢慢改善,不再以活人殉葬,而是让皇亲贵戚和达官显贵死后再陪葬皇陵,已经很人性化了。

但是到了明朝,又开了历史的倒车,活人殉葬制度再次兴起,自朱元璋开始一直实行皇帝死后后妃殉葬的制度,历经了几任皇帝后到明英宗朱祁钰死时他才下遗诏废除了殉葬制度。那么一代雄主朱元璋为何要恢复本来已经快销声匿迹的活人殉葬制度呢?

首先因为朱元璋是布衣出身,从小吃了不少苦,为地主放过牛、后来还当了和尚要过饭,能够一步一步登上皇帝的宝座着实不容易,所以朱元璋对皇权看的十分重,比如为了集中废除了传承千年的宰相制度,为了孙儿能够坐稳皇位杀了跟随自己征战多年的开国功勋。而对于后宫的嫔妃,那更是皇帝的尊严,若自己死后将嫔妃遣散出宫,难免不会传出什么民间子弟与嫔妃的绯闻,有损皇室尊严;可若都留在宫中,也不能保证自己的子孙与她们不会有染。最干脆利落的做法就是让嫔妃给自己殉葬,一了百了。

其次朱元璋在马皇后和太子朱标死后疑心变得越来越重,选皇孙当皇位继承人又导致诸多人不服,若再留下自己的嫔妃,难保不会出现一个如武则天一样的人,要知道武则天以周代唐的前车之鉴才不过几百年,以朱元璋的性格是绝不会允许这样的事发生的,只有自己死后将嫔妃一并带走才会保证后宫不会干政,那恢复殉葬制度也就理所当然了。

那么陪朱元璋殉葬的妃子一共有多少人呢?据史料记载,朱元璋以四十六妃陪葬孝陵,下葬当天南京内城十三城门同时出棺,可见殉葬人数之多。虽然朱元璋恢复殉葬制度十分残忍,但不可否认他为恢复中华做出的贡献,若没有朱元璋赶走元朝统治者,华夏文明真可能断送在蒙古人手上。


风尘讲历史


朱元璋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原名叫朱重八,后改名朱元璋。年少时父母相继去世,成为了一个流浪汉,也是我们俗称的叫花子。每天过得生不如死,为了能够吃到食物,不让自己饿死,受尽白眼。再后来,朱元璋当了兵,加入了郭子兴的队伍,成为了一名将领。朱元璋可说是打仗奇才。在他的指挥下,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是经常发生的事。和陈友谅的决战中,朱元璋以20万的军队,战胜了陈友谅60万人的军队,再次创造了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奇迹。

朱元璋生在民间,长在民间,应该很了解民间疾苦,知道底层社会人民的不容易。按道理说,朱元璋会很体恤民间疾苦,可为什么后来却恢复了一千多年早已废除的殉葬制度呢?我总结了一下,有以下几点:

一:独断专行,残忍成性

朱元璋,一开始还是很得民心的。可是,一旦政权稳固以后,朱元璋好像变了一个人,变得极其残忍,变成了一个杀人狂魔。从胡惟庸案看,朱元璋的疯狂可谓是疯狂至极,仅胡惟庸一案,就杀掉了三万多人!有人好奇了,为什么朱元璋会变成这个样子呢?我们说,人生三大不幸:早年丧母,中年丧妻,晚年丧子,这三不幸,居然全部落在朱元璋身上!这不是一般人能忍受的,朱元璋作为皇帝也是如此。尤其是朱元璋最喜欢的大儿子朱标死后,朱元璋变得更残忍,一不高兴就杀人,官员都胆战心惊,可以说是朝不保夕。

二:元朝沿袭下来的制度

元朝是有殉葬制度的。等到了朱元璋这里,也是沿袭了这一制度。但准确的说,明朝其实是妃子陪葬制度,皇帝死后,由服侍过皇帝的妃子陪葬。这一制度,也是有很浓的迷信色彩。迷信认为,人死后会去另一个世界,依然是延续活着时的生活,所以,不少皇帝相信这一说法,希望死后也能像活着时一样享乐,于是就有了殉葬的陋习。这一残忍的制度,直到明英宗朱祁镇才得以废除。

陪朱元璋殉葬的妃子有多少人呢?据史料记载,有40人,其中有两人死在朱元璋之前,也就是说有38位妃子为朱元璋殉葬了。

殉葬制度,是古代封建的陋习,直到辛亥革命后,这一残忍的制度才得以完全废除。这一制度的废除,也标志着社会走向了公正和谐的道路。


谋士说


怕被戴“绿帽子”的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

在公元1392年朱元璋晚年执政时期,最早跟随朱元璋打天下建立明朝淮西二十四将发生了一件大事,淮西二十四将之一的周德兴儿子周骥犯了大案,原来周骥竟然和皇宫宫女私通,宫女都是皇帝可以随时宠幸的女性,周骥这样做不是把绿帽子戴到皇上头上,这件事被朱元璋知道后勃然大怒,周骥和他私通的宫女被处死,攻城周德兴也因为受牵连被处死。

同年又发生了一件大事,朱元璋钦定的接班人太子朱标因病去世,这打破朱元璋原有的计划。为防止武将干政的局面出现,朱元璋炮制蓝玉大案,将留给太子朱标的功勋武将集团给一网打尽,并立太子朱标的长子朱允文为储君。为了防止出现出现吕后那样后宫干政大肆屠杀大明宗室的事情,还有一点就是不放心那些后宫嫔妃,反正只要跟朱元璋有关系的女人都要殉葬,总共有19位嫔妃陪葬,只有一位因为女儿年幼幸免。


陆弃


朱元璋虽然是布衣出生却是非常残忍,他用酷刑,杀功臣,所以恢复殉葬制度像是他能干出来的事,当然他也的确如此做了。

朱元璋恢复殉葬制度原因无非就是两个:

  1. 对于权利强烈的占有欲
  2. 对于生命特别是女人的蔑视

朱元璋当皇帝前是社会最底层的农民,他当过和尚也做过乞丐,生活的磨难导致他生性多疑猜忌又极度渴望权力。他为了把国家都把握在自己手里重用酷刑,诛杀功臣,取消丞相等等这些行为无不表现出朱元璋希望对权力的高度占有。

历史上有过太多的后宫干政,特别是武则天不仅在唐太宗李世民死后勾搭了他的儿子李治,最后还直接抢了他的江山,这是希望自己的大明朝上百年流传下去的朱元璋最不愿意看到的,解决这一顾虑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消除造成顾虑的原因,所以把后宫嫔妃拉去殉葬不仅能满足朱元璋作为皇帝拥有巨大权力的占有欲,还能解决朱元璋死后管不到的隐患,对于朱元璋而言,何乐而不为。

朱元璋对于女性是非常蔑视的,他除了对发妻马皇后尊重之外,非常看不起歌女舞女等人,而且对于自己的后宫也要求非常严格。据说在朱元璋时期,宫里有许多的罪妇担任洗衣服的粗活,后来朱元璋听说这群人里有人和宫外的人勾搭私通消息,于是朱元璋把5000多罪妇包括看门的人都剥了皮。

而有一次叶国珍在酒会上喝的兴起,命令陪同的歌妓舞女换上了华丽的衣服被朱元璋知晓后,朱元璋拘留了叶国珍,还割掉了歌妓的鼻子,只是因为歌妓没穿标志她们身份的黑色衣服饰品。


朱元璋死前颁布了最后一道命令“责殉诸妃”,使得46名无辜的嫔妃,宫女为他殉葬。后宫里唯一逃过此劫难的妃嫔只有张美人,因为朱元璋弥留时张美人生的宝庆公主正年幼,而老来得女的朱元璋又非常宠爱这位年幼的小公主,怕张美人殉葬后年幼的小公主无人抚养,所以特意赦免了张美人。

朱元璋开启了消失一千多年的殉葬制度,他的后世子孙都开始效仿。

替明宣宗殉葬的宫妃里面有一个叫郭爱的宫女,她入宫短短两个月,在知晓自己要替明宣宗殉葬后悲伤的写下词作:

“修短有数兮,不足较也。生而如梦兮,死则觉也。先吾亲而归兮,惭予之失孝也。心而不能已兮,是则可悼也。”

殉葬制度是一种非常残忍的蔑视人权的野蛮制度,复苏这一制度的朱元璋在历史上让人谩骂不止。


宝阿宝呀


在古代的封建王朝社会,用活人殉葬的一种非常残酷的制度。这种残忍的制度最早开始于殷商时期,后来一路盛行,一直到汉朝以后,才逐渐废止了这种不人道的殉葬制度。

到了朱元璋建立明朝后,这一制度又重新死灰复燃。明朝自朱元璋开始,一直都实行皇帝死后妃嫔殉葬的制度,历经了数任皇帝,直到1465年明英宗死时,下遗诏说:"用人殉葬,我不忍去做,这件事应从我这里废止。"至此,这一制度才最终废止。



那么,明太祖朱元璋为什么要恢复妃嫔殉葬制度呢?

1、古代的皇帝后宫也代表着帝王的尊严,且不容贱踏。朱元璋虽然是平民草根出身,自尊心也是比较强,他应该是这样想的:在他死后如果把他的女人遣散出宫的话,日后如果传出绯闻,有损明室颜面,不妥。 把她们全留在宫中也不妥当,万一某天和自己的儿子孙子有染,也会授人笑柄,倒不如让她们随朕而去,这样可以继续侍候朕,让朕不至于孤单,一了百了。

2、朱元璋是一个疑心病特别重的人,无时无刻都在担心自己打下的江山,因为有了前朝李世民妃子武则天的前车之鉴,他也担心在他死后他的后宫会乱政,只有他的妃子后宫清理干净了他才安心,于是殉葬也就延续下去了。



3、在朱元璋做皇帝的中后期,曾经一手炮制了“胡党”案和“蓝党”案,想方设法的罗织罪名,大杀明朝开国元勋功臣,受两案牵连诛杀的功臣名将几乎消失殆尽,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朱元璋为了他的皇位江山,没有什么是不可以牺牲的,更何况是区区后宫妃子?

4、太子朱标的憨厚软弱。太子朱标是一个胖子,而且性格有些软弱,完全没有老爹朱元璋的杀伐果断之风。朱元璋之所以大杀功臣和下遗诏要妃子殉葬,就是为了为朱标登基之路扫清所有潜在障碍。只不过后来朱标早死,朱元璋之孙朱允炆继位后,面对朱棣谋反,朱允炆因无将可用,而败于朱棣之手,这因果大概朱元璋也是没有想得到的。

陪朱元璋殉葬的妃嫔一共有多少人?

据明史记载,明太祖朱元璋以四十六妃陪葬孝陵。下葬当天,十三城门同时出棺。如果这些史料属实,那么陪朱元璋殉葬的妃子就有将近五十人之多。


而对于十三城门同时出棺,一种说法是这是古时帝王之家为了掩人耳目,防止盗贼而采取下葬秘方。

另一种说法是朱元璋死后有嫔妃殉葬之事实,十三城门同时出棺,是因为殉死的后宫妃嫔众多所致。

话题回到朱元璋殉葬时,专事太监先将妃嫔带到一个专门的房间,所谓皇帝不使饿兵,会着人先让妃嫔们吃过饭。吃完饭时辰也就到了,这些妃嫔分别立站于凳子上,脖子被绳索扣住,然后会有专人踢去凳子,像行绞刑一样使妃嫔窒息而亡。

据说参与生殉的妃嫔都会得到嘉奖,除了抚恤金,一般还会授以官职,由其家父、兄代为世袭。 不过无论事后怎么样的补偿,都无法抹去其家人丧亲之痛, 这殉葬制度也是极度残忍有侼人道。

所幸的是,到了明英宗死前,终于下了遗诏废止了殉葬制度。这一举止造福了后人,也为庸碌无为的明英宗博得了名声。


雨霁视角


请关注小生,给您分享更多的历史趣闻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殉葬制度即为我们平常所了解的古代封建王朝社会里采用活人殉葬的制度。这种制度极其的残忍,无人道的剥夺年轻女子或者是男子的生命,这也是世人所唾弃的原因所在。

这一制度最早起源于我国的商朝,奴隶主贵族死后用奴隶为之殉葬,商以后周朝、秦朝都有殉葬的习俗。在天子驾崩的时候,殉葬的人多的话可以达到数百人,少则数十。

作为明朝开国皇帝的朱元璋,虽然出身十分贫寒,但是当上了开国皇帝之后始终认为自己也是当之无愧的天子。那么朱元璋为何决心要重启殉葬制度呢?当时朱元璋驾崩之后殉葬人数达到多少呢?我们来详细的说说。

朱元璋自认为贵为天子

我们前面也说到虽然朱元璋没有当时皇帝之时只是一介草民,甚者还是十分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地位,沦为了乞丐。但摇身一变成为了明朝的开国皇帝之后,朱元璋从始至终认为自己也是正统天子。

那么殉葬制度就是能够体现天子地位的象征之一,所以朱元璋恢复殉葬制度是为了体现自己的天子地位,天子权力神圣不可侵犯的一面。


还有就是朱元璋本人也是一个疑心太重的人,在建国初期就把曾经和自己打下大明王朝的开国功臣们几乎是赶尽杀绝了。为了就是更好的巩固自己的江山,避免被功臣们抢去。所以朱元璋恢复殉葬制度是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妃子一起死去,避免像出现吕后一样的女子来统治明朝。

这是朱元璋更深层次的考虑,不想看到女子当政的局面。再者朱元璋对女性是极其蔑视的,除了尊重自己的发妻,其余妃子都是视如草芥的。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大男子主义,重男轻女的思想深入朱元璋的认知。

殉葬的妃子共有十九位之多

在朱元璋驾崩之后,为了防止出现出现吕后那样后宫干政大肆屠杀大明宗室的事情,还有一点就是不放心那些后宫嫔妃,反正只要跟朱元璋有关系的女人都要殉葬,总共有19位嫔妃陪葬,只有一位因为女儿年幼幸免。可见朱元璋心中是十分残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