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部分地方的民俗,清明前後為什麼不能問朋友早上好?

太陽170322510


首先我感覺這個問題很奇怪?為什麼不能問好?我覺得毫無道理,清明是24節氣之一,祭祖是民俗,怎麼就不能問好啦?也許有些地方清明節前後不問早上好,就是因為覺得這個節日的前後,如果說早上好,好像是提早上路好的意思!

個人覺得清明節是一個緬懷先烈和祭祀先人的日子,我們大家都是在清明節的頭一天或者是當天去到先人的碑前鞠躬,以示懷念之意。至於其他的我們這裡就沒有其他說法了。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是中華民族傳統隆重盛大的春祭節日,屬於慎終追遠、禮敬祖先、弘揚孝道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清明節習俗甚多,全國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上或細節上的差異,各地習俗雖不盡相同,但掃墓祭祖、踏青是共同基本禮俗主題。清明節既是一個掃墓祭祖的肅穆日子,也是人們親近自然、踏青遊玩、享受春天樂趣的歡樂節日。

清明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清明節將節氣與民俗融為一體,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合一。清明禮俗文化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先祖們追求“天、地、人”的和諧合一,講究順應天時地宜、遵循自然規律的思想。據考古研究,廣東英德青塘遺址萬年前的墓葬,表明萬年前的先民已具有明確的有意識墓葬行為和禮俗觀念。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達祭祀者的孝道和對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一種文化傳統。

清明節氣一般是在公曆4月5號或前後。清明掃墓祭祖節期很長,有10日前8日後及10日前10日後兩種說法,這近20天內均屬清明掃墓祭祖節期內。清明節與端午節、春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1935年中華民國政府明定4月5日為國定假日清明節,也叫做民族掃墓節。2006年,清明節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春祭活動,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清明節是節氣與節日的合體。清明節氣是干支曆法中表示季節變遷的二十四個特定節令之一,處在生氣旺盛的時節,也是陰氣衰退的時節。這一時節,吐故納新、生氣旺盛、氣溫升高,萬物皆潔齊,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遊與行清墓祭的好時節。“天人合一”傳統理念在清明節中得到了生動體現。

清明節在歷史發展中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全國因各地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上或細節上的差異,各地節日活動雖不盡相同,但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共同基本禮俗主題。每逢清明時節,人們無論身處何方,都會回鄉參加祭祖活動,緬懷祖先。清明禮俗文化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人文精神。清明節俗豐富,歸納起來是兩大節令傳統:一是禮敬祖先,慎終追遠;二是踏青郊遊、親近自然。



眾生緣一木


在中國傳統節日中,大多數節日都是喜慶祥和的節日氛圍,但是清明節卻不同於其他節日,清明節又被稱為鬼節,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用來祭祀祖先的節日。是中國古代為了弘揚孝道親情和加強家族凝聚力的重要節日。

清明原本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五個節氣,每到清明時節全國各地早已經春暖花開,萬物復甦。中國古代的勞動人民也即將開始從事新一輪的耕種勞作。因此古代的人在清明這個時期,選擇聚在一起前往祖墳祭祖,保佑後世子孫在新的一年裡風調雨順、家族興旺。



在清明節這天祭祖的習慣一直延續至今。現在的人們縱使平時工作生活在天南海北不同地方,但是也都會在清明時節抽出時間回到故鄉參加祭祖。同時加強家族之間的聯繫和凝聚力。這是中國文化傳統中對於“根”的執念。


但是清明節終歸是一個十分正式隆重而又略帶憂傷的節日。因此在清明節前後,朋友或者鄰里之間見面時都不會互相道好。畢竟清明節對於不同的人來說意義程度不同,尤其是那些在近幾年剛剛喪失至親的人來說,每逢清明時節自然會有著沉重的複雜心情。因此清明時節最好不要與他人互相問好。


其實清明節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中國傳統文化中很早就形成了春秋時節兩次祭祖的優良傳統。而清明節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吸納其他節日活動加入其中,比如說上巳節(三月三)、寒食節等節日習俗,都因為時間上與清明節相近,而不斷的被清明節所吸納融為一體。


因此大家在日常問候中一定要注意場合和節日,清明節作為一個祭祖的節日,不太適合互相問候。避免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無意之中傷害了他人的情感。


珞珈山的貓


清明節為什麼不能說“早上好”?

我覺得這可能是跟節日特定的氛圍有關係。

如果是新春佳節,早上互問早安,代表著喜氣洋洋地迎接新一年的氣象。氛圍是輕鬆愉悅的。

清明節的氣氛比較沉重。這一天,是國家規定的掃墓緬懷親人的日子。

人們在清明節出行,不是為了社交,而是要去給亡故的親人掃墓祭奠,整個情緒是悲痛的。

由於節日特定的氣氛,所以清明節說早上好,明顯就有點不搭配。

但是否有什麼節日禁忌?我覺得是沒有的。

更何況,說不說早上好也是因人而異,人又不是隔絕社會的動物,問一句早安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這種講究只能是越來越少。

總而言之,清明節問早上好,並不是什麼大事。


HuiNanHistory


【回答:這要從清明上墳祭祀祖先的具體時間來說】

每年的清明節、七月半和十月一,再加上春節,基本上這四個時間點,成為了祭奠先祖的時間,尤其以清明節為最。既然是祭祀祖先,因此,最好祭祀的時間,就是在太陽還沒有升起的時候。

為什麼呢?

因為我們祭祀的祖先,在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中,是屬陰的,而太陽屬陽。因此,有很多人,由於自己工作生活時間安排的原因,要麼在清明節前幾天的晚上祭奠先人,要麼在清明節當天趁著太陽還沒有升起的時間祭奠先人和祖先。

所以說,如果在這個時間段,如果朋友之間見面互相問候早上好的話,這個時間段,怎麼會早上好?這不是顯得沒有一個好口彩嗎,哪有這樣問候的呢。

這就是清明節前後的日子不能問候朋友早上好的原因。

現在越來越多的地方,對待清明節比以前重視多了。筆者記得小的時候,清明節大人們好像是不允許去祭祖的,我們學生每年的這個時候,都是站在卡車上去烈士陵園祭奠。隨著社會對人文的進一步關懷,現在的情況要好很多了,而且大家也會文明的祭奠。

如果各方面的條件允許的話,筆者建議,每年的清明節,還是去祭拜一下先人或者祖先,如果有可能的話,燒點紙,土葬的話,好好修葺一下墳冢。

筆者真誠地告訴你,除了孝道之外,還有很多你不知道的東西。照著老祖宗流傳下來的習俗去做就是了,對你有好處的。


老祖宗的智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祭祖掃墓踏青賞花,在過去也叫寒食節。不忘初心,記住根源。古詩中曾有紙灰化作白蝴蝶,血淚染成紅杜鵑。鮮花寄亡靈,祭拜傳哀思。

根據部分地方的民俗,清明前後為什麼不能問朋友早上好?

民俗民風,禁忌知多少?

清明節是祭奠亡靈的日子,是一個比較認真而又莊嚴肅穆的日子,思念和沉痛的心去緬懷死去的人。如果說:你嘻嘻哈哈,抱著心不在焉的樣子去祭掃,從內心上有一點不敬重死者。

忌諱的事人人都知道,人們都講究的是平安吉祥,做什麼事都要圖個吉利,講話也是一樣。你去祭祖掃墓,向死去的亡靈告白,願他們在天之靈一切安好,也保佑家庭幸福安康,平安順利。如果說:你向周圍人問候,那不是充黴頭嗎?你是無心之過,人家心裡倒不是滋味,有時還能說你沒教養。

風俗禮儀,笑話奇談。

我們講究的是仁義禮智信,禮節有時用不當就會讓人反感,很多地方早上見面打招呼都會講:你吃過飯嗎?這是一種客氣。當人家從廁所出來,你向人家打招呼講你吃過飯了嗎?是不是有點讓人啼笑皆非,叫人家怎麼回敬你?這也是一種忌諱。

好心有時不要讓人當成驢肝肺,那就沒有什麼意義了,客氣是一種禮節,但也要分場合,讓人覺得你是有心還是無意,人家心裡猜不透。往往有時容易得罪人,這也叫好心辦壞事。明明是皆大歡喜,卻鬧得雞犬不寧。做人做事還是三思而後行比較好,你好我好大家好。


有緣人153832681


清明節快到了,每到這個時節,我就倍加思念逝去的親人:奶奶,爸爸,媽媽,大姐,在他們的遺像前,點燃一枝香焰,默默的祝福他們在天國安好,靜靜地回想著和他們在一起那些溫馨的生活細節,沉浸在莊重,肅穆,哀痛的氛圍中,此時的環境和快樂二字萬不搭邊。若此時有朋來問好,難免讓人感到不快,所以我們通常認為,象清明節這樣的節日,是不宜向朋友問好的。

清明時節,我最愛吟杜牧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我常想,本詩中的路人們單憑細雨,未必就“欲斷魂”,想必是祭奠先祖的人們,思念哀傷,恰逢春雨瀟潚,又添愁腸!咋暖春寒,只想著借酒消愁!看見路邊的牧童問那裡可有酒?牧童笑而不答,只是手指著前邊的杏花村。

我們這裡的習俗,每逢清明,後輩們都須提著兩樣東西,一是茶壺,一是酒壺,拎著香臘紙表,前去墳前祭拜,到得墳頭,除草培土,再繞墳土轉三圈叩首九拜。拜之中,向親人們執壺獻茶獻酒,細叮親人常於託夢祝福云云。這番禮儀細節,表達了後輩們對親人的思念之情,每每清明,偕親們墳上祭祖,看著煙火漫漫,思量起先輩們奮勉勤歷,世代努力,何曾料得今日之盛世繁華?滄海桑田,感慨萬千,賦詩為證:

紙衣紙錢燭火燃,

清明時節祭先賢。

哀思叩拜垂淚眼,

遙祝天國眾親安。

每憶風範遺德在,

常念祖輩創業艱。

告慰父老泉下知,

但喜鮮花遍故園。




高橋又一村


按照不少地方的民俗,在清明時節,朋友見面,何止不能說早上好,要講究的地方多了去了。不過,估計今天的清明節,會令那些不長記性的馬大哈,徹底擺脫掉口不擇言的難堪。



就說一大早上,迎面遇見了一個人,然後呢? 哎呀,原來是你呀,二柱子對華哥說道。不好意思,剛才都沒認出來!為啥呢?因為大家都戴著口罩呀。


清明時節雨紛紛。因為天氣不好,所以很可能導致視線不佳。此時,如果出門買早點,打南邊來了一個口罩蒙面的人,你能認得出是誰嗎?在狀況不明的時候,咱們中國人主動說早上好的幾率應該不大。相反,洋人就不一樣了。他們才不管什麼清明節,按照習慣,走在路上,逮到誰就跟誰說早上好。


路上行人慾斷魂。在心情沉重的時候,還追著人家說早上好,明顯不合時宜。咱們中國的清明節,又叫寒食節、踏青節、祭祖節、掃墓節,總之,統統與祭祀祖先有關。慎終追遠,緬懷先輩及祖宗的恩德,是一件很嚴肅、莊重的事情。此時,如果還不停嘴地說早上好,就顯得有點二百五了。正確的做法是互道珍重,對吧?


現在是防疫的非常時期,相互握手也可以免啦。朋友見面,現在流行的所謂碰肘太麻煩,僅僅點頭示意又像是特務在對暗號。相較之下,雙方拱手作揖就挺合適。然後,再說點您多多保重之類的貼心的話語,弄得雙方的心裡都熱乎乎的,這多好。


在民間,清明節無疑是個大日子。毫無疑問,幾千年來流傳下來的習俗,我們有責任繼承下去。不過,我們也要看到,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將對我們人類的生活習俗造成很大的改變。比如說,在上墳掃墓的時候,大家也不宜扎堆,也要注意個人防護。踏青後的親友相聚,也應按照當地政府部門的指引行事,切不可違反相關的規定哦。


別忘了,對故人的追思,主要是為了祈盼先人對子孫的祝福。清明過後,我們應該收拾心情,勇敢地面對生活的挑戰,爭取早日戰勝疫病,重新上路。


俚言雜談


根據各個地方風俗,清明節期間互不問好,它是有一定的根由的。雖然各個地方風俗不同,但大部分地方都是如此。在我的家鄉,大家碰到了只是相互點頭示意就行了,不用過多言語。

清明節大約起於周朝,已經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意義在於祭祀祖宗,緬懷先人,還有掃墓拋墳立碑等活動,掃墓就是掃除墳墓及其周邊的雜草樹木,不要讓這些東西遮擋,拋墳即是因風雨沖刷,野獸與牛羊踩踏把墳墓踏平了或踩得凹凸不平,就要鏟來土壤把墳墓加高填平,立碑即是讓後人記住這是某某先人,也是對先人的禮儀尊敬。

至於節日期間不能互相問好,那當然是情理之中了,既然是緬懷先人,祭祀已故的祖宗,大家都是一種悲痛的心情,怎麼可以說這些開心的話語,說了那就是大不敬了,比如說家裡有逝去的人,還會打扮得衣著豔麗,珠光寶氣嗎?參加喪禮的人可以穿紅披彩,嬉笑打鬧嗎?於情於理,當然是不尊敬的。所謂風俗文化,除了一些是特殊緣由,大部分還是來自於情來自於理。所以節日期間,很多地方都是節日的前三與後四天都是禁止互相問好的,這正是表達我們對先人的思念與尊重!

但願,先人們在天堂過得好!很好!



春風秋雨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