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读并背诵全文” 借新剧《清平乐》追北宋文豪

喜欢追剧的朋友们,最近有关注古装新剧《清平乐》

吗?如果你细心观察,一定会发现这部剧“对宋朝风貌的高度还原”,藏着许多关于宋朝的“美”

不少网友感叹“原来宋朝有这么多的特色文化”“宋朝的服饰妆容实在太美了”……所以今天,我们就借着“宋风之美”这个话题,和大家一起聊聊,那些值得一看的大宋之美。

“熟读并背诵全文” 借新剧《清平乐》追北宋文豪

《清平乐》的故事,发生在北宋时期,故事的主人公是宋朝第四位皇帝宋仁宗。在他的一生故事里,融合着北宋市井、朝堂,家国、情长等的刻画描写,也带我们一步步深入北宋时代特有的雅致气韵之中。

服、饰之美,宋人“雅致中的奢华”

观众追一部时代剧,服装、化妆、道具是否符合时代所处背景起着关键作用。在《清平乐》中,当宋仁宗(王凯 饰)第一次出现,身着的白色长袍与古画中的仁宗皇帝如出一辙。

“熟读并背诵全文” 借新剧《清平乐》追北宋文豪

宋人的服装,多承袭自唐代,但又与宋朝自身的风貌充分融合,更显得自然。宋朝经济繁茂,织造业又比较发达,所以不论社会哪种层级,都有崇尚罗纱、刺绣、彩绘甚至给衣服上加金的“奢靡之风”

因此,对比唐朝服装的华丽多彩,说宋代是“雅致中的奢华”可能更为贴切。


“熟读并背诵全文” 借新剧《清平乐》追北宋文豪

(图片来源于网络:南宋-泥金印花罗上衣)

宋时的女子喜欢用珍珠做饰品的装扮,这一点在剧中也得到了还原。在发冠上装饰大量珍珠,又把珍珠作为点缀贴在两颊、额头上,叫做珍珠花钿妆

仔细看,甚至比现在许多的时尚妆容更显得“大胆出格”,也透出宋朝女子不一样的韵致。

“熟读并背诵全文” 借新剧《清平乐》追北宋文豪

此外,宋朝的女子还有爱戴冠的习俗。不论是金银玉器、珠宝花卉还是玳瑁羊角,都能够拿来装饰她们的冠。

北宋词人李之仪曾写到,“避暑佳人不著妆,水晶冠子薄罗裳。”竟然还有“水晶冠子”!尚且不论是不是现如今我们所熟知的“水晶”,但对于宋人喜爱戴冠、冠的种类多样性可见一斑。

“熟读并背诵全文” 借新剧《清平乐》追北宋文豪

(图片来源于网络:《宋仁宗后坐像轴》

画中仁宗皇后头戴九龙纹钗冠)

盛世之美,宋仁宗的“颜值”和“仁政”

关于仁宗皇帝,戏说得最多的,莫过于“狸猫换太子”的一生。但事实上,根据《宋史》记载,赵真宗自始至终都知道仁宗的身世。

而在《清平乐》的开端,仁宗皇帝在得知身世之后,不得不在百姓眼中的“仁”和个人的“仁”中去做抉择,也为他孤守家国、亲情、天下的一生埋下了伏笔。

“熟读并背诵全文” 借新剧《清平乐》追北宋文豪

新剧播出后,很多人将身着同一服饰的古今两位“皇帝”进行对比,说演员的“颜值”比仁宗皇帝高。其实,历史上的仁宗皇帝是颇有几分颜值的,不然也没有苏东坡笔下的《赠写御容妙善师》赞仁宗的那句 “天容玉色”

“熟读并背诵全文” 借新剧《清平乐》追北宋文豪

不过,究竟历史上的仁宗皇帝颜值几何,如今我们也无从知晓,只能通过传世的画像去做考证了。

除了颜值,仁宗皇帝的性情在后世也都留有佳话。据记载,仁宗生性善良、待人宽厚、严于律己,作为一国之君还带头提倡节俭。他所穿着的衣服、盖的被子,甚至因为很长时间没有换新的,变得又旧又灰暗。

《宋史》中称赞仁宗:“《传》曰:‘为人君,止于仁。’帝诚无愧焉。”对于帝王来说,被称为“仁”应该是最高的评价了吧!

“熟读并背诵全文” 借新剧《清平乐》追北宋文豪

(图片来源于网络:《宋仁宗坐像轴》)

仁宗在位期间,北宋的经济发展迅速,科技、文化等方面也有了重要的突破。所以北宋也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文化最繁荣昌盛的朝代之一。史家也将仁宗在位及亲政治理国家的时期概括为“仁宗盛治”

作为宋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仁宗皇帝有颜值有仁心。而这样的仁宗皇帝不仅美,也让我们后世有了值得一睹的一段中华盛世之美。

诗词之美,“唐宋八大家”独据其六

大家好奇剧名清平乐是什么意思吗?其实,就是大家熟悉的词牌名之一。虽然随着剧集的播出,不少人对清、平二字做出了解读,但其实质却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意思。

不过在《清平乐》里,那些曾让我们

“熟读并背诵”的文豪,如晏殊、范仲淹、欧阳修等北宋文人贤士悉数登场,这时候再回看这个词牌名,倒显得另有一番深意了。


“熟读并背诵全文” 借新剧《清平乐》追北宋文豪

(图片来源于网络:《清平乐》剧中人物晏殊)


“熟读并背诵全文” 借新剧《清平乐》追北宋文豪

(图片来源于网络:《清平乐》剧中人物范仲淹)


得益于宋朝的科举制度逐步发展,北宋在文学艺术方面,名人辈出。在“唐宋八大家”中,北宋就独据其六。曾经大家都背过书,不知道还能不能准确说出“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


“熟读并背诵全文” 借新剧《清平乐》追北宋文豪

(图片来源于网络:《清平乐》剧中人物欧阳修)


关于宋词,在宋代还有个特别的现象。那就是每个皇帝都爱词,每个臣子几乎也都是词人,更有一家多是词人的情况,如大家熟知的

“二晏”,即晏殊和晏几道父子。又如苏洵和苏轼、苏辙父子三人被称为“一门三学士”等。

正是这样自上而下的尚词风气,最终造就了北宋这个词人、佳篇倍出的鼎盛时代。

大家还记得这些必背诗词吗?


“熟读并背诵全文” 借新剧《清平乐》追北宋文豪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婉约派代表人物:李清照

诗词小故事:靖康之变后,李清照挚爱的丈夫因病去世,国破家亡,颠沛流离。一只大雁哀鸣飞过,联想到自己孑然一身,李清照伤感不已,写下了这首《声声慢》。

“熟读并背诵全文” 借新剧《清平乐》追北宋文豪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

诗词小故事:宋神宗元丰五年,“乌台诗案”使得苏轼被贬到黄州,在经过黄州城外的赤壁遗迹时,由周公瑾联想到自己壮志未酬,于是有感而作《念奴娇》。

宋词以婉约豪放划分派别,不同的词人,因缘际会创作的初衷各不相同,也造就了他们风格上的迥异。但不得不说,宋词以及宋代的文学为我们所创造的“美”的感受却是相同的。而关于它更深入的世界,只待我们去慢慢发现和细细品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