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也曾“憤青”過,還差點丟了性命

曾國藩也曾“憤青”過,還差點丟了性命


曾國藩,是清朝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他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被並稱為“晚清四大名臣”,官至武英殿大學士、兩江總督,他也是湘軍之父,是湘軍的創立者和統率者。曾國藩一生追求修身、齊家、治國,在文學、軍事、學術思想等方面都有極高的成就,是晚清道光、咸豐、同治年間政治、軍事、文化上極有影響的代表人物。有人說,如果以人物斷代的話,曾國藩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的最後一人、近代歷史上的第一人。

曾國藩39歲升禮部右侍郎,後兼任兵部右侍郎。這時候他就想到孔子曾經說過:“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你怎麼知道晚生不會超過你呢?但是“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意思就是,一個人到了四五十歲還沒有很具體的表現、貢獻,那他這輩子也就這樣了,不會有什麼大成就,自然也就不足為懼。曾國藩便想到自己快四十了,不能不表現一下了。

那他是怎麼表現的呢?四十歲的時候他就直言:“今日所當講者,惟在用人一端耳!”這就是在對朝廷發牢騷說“你們不會用我”。他覺得人到40歲,不能不做點正經事,不能不做點積極事。於是他就上了一個疏,名叫《應召陳言疏》。“疏”就是意見書。他非常直截了當地說當時的官場如何如何萎靡、如何如何因循守舊,等等,把這些弊端全都抖出來,把官吏的腐敗無能也毫無保留地說出來。

41歲的時候,咸豐皇帝剛登基不久,曾國藩又上了一個《敬陳聖德三端預防流弊疏》。結果咸豐皇帝氣得直接將它扔在地上,準備要殺他,“又在說,我椅子都還沒坐熱,你就又開始說,你也讓我稍微坐穩一點再說”。我不反對一個人當英雄,但是你自己必須在心裡好好盤算盤算,到底值不值得當這種英雄。整個中國歷史上真正的諫臣實際上只有一個,那就是魏徵,只有他一個,再也沒有別人了。我們都知道諫臣這條路是很難走的,但是社會上還是有很多人鼓勵我們當魏徵。我從來沒有鼓勵一個人當魏徵,我要你自己好好掂量掂量。魏徵其實“死”過很多次,大家不要以為唐太宗真的那麼寬宏大量,他其實心裡想的是“我看到你就火大”,有好幾次甚至想要想要殺魏徵。

42歲的時候,曾國藩還不知自己是書呆子,再上《備陳民間疾苦疏》。這一次咸豐皇帝是真的要殺他了,但是有一個人救了他,這個人就是洪秀全。洪秀全起義之後,鎮壓起義便成為當務之急。我在這裡說一句話,可能很多人不會贊成,“曾國藩最大的敵人是洪秀全,但他最可靠、最牢靠的靠山也是洪秀全”。沒有洪秀全,他可能命都沒有了;有了洪秀全,他就快沒命了。這兩句話看起來差不多,實則意味無窮。沒有洪秀全,他就沒有利用價值;有了洪秀全,他就只好自己去面對、去接受朝廷交給自己的剿匪重任,他不能叫苦,而且就算叫苦也沒用。同樣,咸豐皇帝的想法也是如此,“沒有洪秀全,我不殺你才怪;有了洪秀全,那就要看洪秀全會不會把你殺掉”。

可見當年曾國藩也曾憤青過,只不過更讓人意外的是,正當咸豐皇帝要殺他的時候,最後居然是他的對手救了他一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