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賠錢,沒事返錢,這樣的重疾險真的值得買嗎?


有事賠錢,沒事返錢,這樣的重疾險真的值得買嗎?


01

探險君從業以來,最怕被問到的問題是:

“能推薦那種有事賠錢,沒事返錢的保險嗎?”

往往此時,我都是默默無語兩眼淚...

因為,我真的不知道該如何作答。

我有時會長篇大論的解釋,人身健康險真的沒有不花錢又得保障的產品,只要購買健康險,都是一種消費行為。

然後就會被反駁,給我推銷的業務員都說了,他們公司的產品既保障大病,70歲後沒病還返錢,這不就是不花錢嗎又得保障嗎?


有事賠錢,沒事返錢,這樣的重疾險真的值得買嗎?

是啊,問題來了,那種幾十年後返還保費的重疾險是不花錢又得保障嗎?

我們在沒有讀懂這4條,不要購買重疾險一文中,對消費型重疾險、儲蓄型重疾險、返本型重疾險三種大的產品形態有過大概的介紹。

今天我們針對這一話題展開討論,深度解讀關於重疾險是"消費"還是"存錢"的秘密。

本文的重點:

1、為什麼重疾險會有"儲蓄、返本"這一說法?

2、重疾險儲蓄、返本到底是怎麼回事?

3、純重疾,儲蓄型重疾險,返本型重疾深度解讀

為什麼會有"儲蓄、返本"這一說法?

中國人歷來是喜歡存錢而不喜歡消費的,尤其是讓他為一個未來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的風險來付出一筆金錢,顯得尤為困難。

相對於吃飯、穿衣、住房等,保險是一種相對弱需求的商品,畢竟風險的發生是有一定概率的,在不發生風險的情況下,買不買保險對我們的生活並沒有大的影響。

保險公司為了開拓市場,迎合客戶喜歡存錢不喜歡消費的心理,在重疾險保障成本的基礎上,增加額外附加保費,用額外增加的保費來產生投資收益。

簡單舉個例子,本來5塊錢能解決的問題,收你10塊,用多收的錢來進行投資運作,將部分投資收益在幾十年後返還給你,這就是返還保費重疾險的本質

有事賠錢,沒事返錢,這樣的重疾險真的值得買嗎?

我們看上面的保險產品的定價圖,實際上保險公司都已經把所有的成本就加到保費裡了,俗話講,羊毛出在羊身上。

因此,天上沒有掉餡餅的好事,也沒有不花錢的保險產品,保險保障是需要一定成本的,比如保險公司的運營需要花錢,保險理賠也需要花錢,保險公司還需要預留部分利潤,從而能長期經營。

三種類型重疾險的深度解讀

消費型重疾險

只保障疾病責任,只有在發生合同約定的輕症或重疾時,保險公司才賠付相應的保額,如果是死亡,保險公司只退回合同的現金價值。

如果合同到期沒有發生重疾、也沒有身故,則合同終止,也並不退還保費,因此又被稱為"消費型重疾險"。

儲蓄型重疾險

除了保障重大疾病責任,也都會帶有身故責任,即便不符合重疾險的理賠條件下死亡,保險公司也會賠付保額。

而死亡對於人來講是早晚會發生的,因此保險合同的收益人一定會拿到理賠款,只是時間早晚得問題,所以又被稱為“儲蓄型的重疾險”。

探險君再次強調一下,儲蓄型重疾險同樣也是消費型、保障型的產品,只是增加了終身壽險的責任,與銀行的"存款、儲蓄"沒有任何的關係。

需要注意的地方是,帶身故的重疾險,重疾和身故只賠一次,比如先得了重疾,獲得理賠後,合同就終止了,身故責任也沒有了。

返本型的重疾險

在儲蓄型重疾險基礎上,增加了生存返還的功能,一般約定被保險人生存至60歲/70歲時,將所交的保險費返還給投保人。

有的產品在返還保費後合同就終止了,重疾責任也沒有了,比如平安的安鑫保,有的產品在返還保費後合同還繼續有效,重疾責任還繼續有效,比如信泰的百萬無憂。

如果在這二者之前做一個選擇的話,還是要選返還保費後重疾責任繼續有效的產品。

返還保費型的更好嗎?

我們拿三款產品用來對比分析:

百年康惠保旗艦版

信泰百萬無憂

信泰百萬無憂附加兩全

有事賠錢,沒事返錢,這樣的重疾險真的值得買嗎?

友情提示:因為具體的產品在保障內容方面還是有差異,所以本次對比並不嚴謹,大家能明白我所表達的意思即可。

消費型重疾險VS儲蓄型重疾險

與儲蓄型的重疾險相比,消費型的百年康惠保的保費佔比在47%,每年節約保費5779元,30年合計節約17.3萬元。

而儲蓄型的重疾險帶有終身壽險的責任,50萬的保額也會在不罹患重疾而死亡的情況下賠償給受益人,因此,每年多付出的錢也是為身故責任準備的。

通俗點講,我們每年多花5779元,買了一個閹割的終身壽險的責任,因為重疾和死亡只能二賠一。

儲蓄型重疾險VS返本型重疾險

與儲蓄型的重疾險相比,返本型的重疾險,每年需要多付出9000元,30年合計多付出27萬元,也就是說我們需要多付出27萬元額外的成本,以獲得在70歲時,保險公司返還所交的60萬元保費。

我們用專業的計算器,計算一個30歲年輕人,每年多交9000元,交30年,在70歲獲得收益601500(返還的保費),實際收益在多少?

有事賠錢,沒事返錢,這樣的重疾險真的值得買嗎?

我們經過實際測算,其實際內部收益率在3.06%,不算高,不過也還可以,畢竟是幾十年的保證收益。

至於是否值得,還請各位根據自己的口袋裡錢參考,探險君反正不建議購買。

返本型重疾險,除了收益不算高之外還有如下缺點:

1、保費貴,相同的預算購買的保額低,買保險等於買保額,保額低了不解決問題

2、佔用過多的保費預算,普通家庭購買保險的預算有限,如果購買這種返本型的,將大大增加保費支出,增加經濟壓力。

3、重疾、身故、生存金返還,三項責任只賠一次,也就是說,如果先罹患重疾獲得賠付後,後續不僅身故責任沒有了,生存金也不再返還。

探險君最後再囉嗦幾句

首先,我們購買重疾險目的應該是在重大疾病風險來臨時,保險公司能賠償我們一筆錢來轉移財務危機,當然是賠償的越高越好。因此,對於普通的家庭而言,用最少的錢購買更高的重疾險保額才是最重要的。

對於大部分預算不足的家庭,只推薦購買純消費型,保障型的重疾險,保額在50萬以上,有條件可以選擇保障終身,沒有條件可以選擇保障至70週歲,覆蓋家庭主要責任期。

如果是家庭的經濟支柱建議再另外搭配定期壽險,定期壽險便宜,性價比高。

選擇純消費型重疾險搭配定期壽險,還有一個優勢在於重疾和死亡可以賠付2次,比如罹患惡性腫瘤,首次確診噁心腫瘤賠一次,如果治療不好,死亡了,定期壽險再賠一次。而儲蓄型的重疾險賠完惡性腫瘤後合同就終止了。

對於小部分預算充足的家庭,可以選擇帶身故儲蓄型的重疾險,如果在不發生重疾賠付的情況下,可以把合同的保額作為"儲蓄"留給家人。

返本型的重疾險,探險君直接不推薦購買,無他,只因貴,你買不到充足的重疾保額。

寫在最後,我們買保險的目的是在風險來臨時獲得充足的保障,如果抱著一種不出險錢就打出漂的心態,那麼是還沒有真正的認識到保險的本質,還不適合買保險。

請記住:保障是保障、理財是理財。

關注

探險君說保,教你買保險

客觀、專業、中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