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37個產業園不如1個張江高科和蘇州工業園:偶然OR必然?

大鵬視野戰略策劃中心 主任

鄭州37個產業園不如1個張江高科和蘇州工業園:偶然OR必然?

提及當前的鄭州可謂今非昔比,既有GDP破萬億、人口破千萬的迅猛勢頭,又有華為、阿里、海康威視等行業巨頭積極佈局,更有國家中心城市、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自貿區等多重利好加持,一時間可謂風光無限!然而,當將鄭州放置於更加宏觀的座標橫向比較,就會發現自身是多麼的渺小。產業園區作為衡量區域經濟的風向標,對於中西部地區中心城市更是命脈之所在。

提到產業園區發展的標杆,就會想到蘇州工業園和張江高科。在國家級產業園區持續發展競爭力綜合排名百強榜中上海張江高科和蘇州工業園分列第二、第三位,而河南排名最靠前的鄭州經開區僅位列第32位。 鄭州大都市區37個園區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總和為5068.32億元,而蘇州工業園就達到4599.32億元,張江高科達到2498.22 億元。 鄭州大都市區37個產業園區內的中國500強企業僅有3家,而蘇州工業園區和張江高科均有2家中國500強企業。

鄭州37個產業園不如1個張江高科和蘇州工業園:偶然OR必然?

為數更多的37個園區之和竟然還不如1個張江高科和蘇州工業園,原因究竟何在?是偶然還是必然?

之前的文章 中對園區發展現狀等進行了梳理,本次將重點從同類城市類似園區角度對比分析園區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諸如園區規模、主導產業、龍頭企業等,同時從產出效率、運營以及產業聯動方面指出當前園區發展中面臨的諸多問題,並提出園區發展建議。

鄭州37個產業園不如1個張江高科和蘇州工業園:偶然OR必然?

一、困局:六大短板

鄭州37個產業園不如1個張江高科和蘇州工業園:偶然OR必然?

鄭州大都市區重點產業園分佈

鄭州大都市區範圍內重點產業園區數量共計37個,從重點園區的發展及分佈來看,大都市區“1+4”城區的產業園區以技術密集型產業為主,現代物流、科技研發同步配套發展,而周邊縣產業園區則以勞動或資源密集型的特色優勢產業為主。河南的發展看鄭州大都市區,鄭州大都市區的發展看產業園區。近年來鄭州大都市區的人口集聚經濟提升,離不開各類產業園區的發展,產業園區對鄭州大都市區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產業園區在經歷了規模擴張、低效開發的發展階段後,面臨產能過剩、結構失衡、創新不足等發展瓶頸,傳統園區發展模式和發展思路亟待創新轉型。

1、園區大而不強

通過與中西部省會城市產業園區進行橫向比較,發現鄭州大都市區產業園雖然規模大,但主導產業不強,經濟規模低於周邊城市。

以成都、西安、合肥、武漢、鄭州、長沙六個內地省會城市的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經開區為例,根據《中國100強產業園區持續發展指數報告》,武漢東湖高新區(5)、成都高新區(6)、合肥高新區(8)、西安高新區(12),鄭州高新區位列第51位。武漢經開區(16)、成都經開區(30)、合肥經開區(18)、西安經開區(27),鄭州經開區位列第32位。整體來看鄭州高新區在經濟發展、創新發展、公共服務等方面均落後於成都高新區、武漢東湖高新區、合肥高新區、西安高新區。

鄭州37個產業園不如1個張江高科和蘇州工業園:偶然OR必然?

國家級園區綜合排名百強榜

鄭州高新區GDP348.46億元,遠低於合肥高新區、武漢東湖高新區、成都高新區、西安高新區。

鄭州37個產業園不如1個張江高科和蘇州工業園:偶然OR必然?

中西部部分省會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對比

2、企業多而不精

鄭州大都市區範圍內共計國省級園區37家,園區和企業數量眾多,但尚未形成具有影響力的精品園區,多數園區知名度低。

以合肥高新區、鄭州高新區、武漢東湖高新區、長沙高新區、成都高新區、西安高新區為例,鄭州高新區上市企業(9個)、世界500強企業(17個)數量低於同類城市。


鄭州37個產業園不如1個張江高科和蘇州工業園:偶然OR必然?

鄭州高新區龍頭企業競爭力弱於其他中西部省會城市高新區。

鄭州37個產業園不如1個張江高科和蘇州工業園:偶然OR必然?

從企業層面看,河南100強企業僅有22家分佈於鄭州大都市區的11家重點園區,其他26家國省級園區沒有河南百強企業。

鄭州37個產業園不如1個張江高科和蘇州工業園:偶然OR必然?

多數省級開發區依然以傳統工業、勞動密集型和資源依賴型產業為主導,如鞏義的鋁加工,滎陽的建築機械,新密的服裝產業,原陽、尉氏等的食品加工等,亟待特色優勢產業進行優化整合和轉型升級。

鄭州37個產業園不如1個張江高科和蘇州工業園:偶然OR必然?

鞏義鋁加工向精深加工轉型

鄭州37個產業園不如1個張江高科和蘇州工業園:偶然OR必然?

滎陽市向高端裝備製造(軌道交通部件)轉型

從企業層面來看大都市區產業園龍頭企業不強,僅有宇通、豫聯能源、森源三家企業入圍中國企業500強,且排名靠後,其中宇通客車在省內排第6,在全國僅排379位。

鄭州37個產業園不如1個張江高科和蘇州工業園:偶然OR必然?

3、產業聚而不群

通過對比成都、西安、合肥、武漢、鄭州、長沙六個中西部省會城市的航空經濟區,鄭州航空港區作為全國第一個國務院批准設立的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從規劃面積上來看高於其他幾個省會城市航空經濟區,主導產業以航空物流、高端製造和現代服務為主。

鄭州37個產業園不如1個張江高科和蘇州工業園:偶然OR必然?

鄭州航空港區產業佈局規劃圖

但從知名企業來看,鄭州航空港區主要是以富士康為核心,帶動一些相關產業,以及一批物流產業,整體來看科技含量高、創新能力強的企業要少於其他城市航空經濟區。目前來看鄭州港區北部區域航空物流、現代服務等相對成熟,但南部區域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高科技產業發展相對緩慢,東部會展商貿滯後。

鄭州37個產業園不如1個張江高科和蘇州工業園:偶然OR必然?

鄭州航空港區產業佈局規劃圖

鄭州37個產業園不如1個張江高科和蘇州工業園:偶然OR必然?

鄭州大都市區內大部分產業園區產業門類繁多但整體來看多數層級不高,除部分國家級開發區在科技研發、高端製造等的產業比重相對較高,整體來看鄭州大都市範圍內的產業園區二產比重高,三產比重低,缺乏創新,且部分園區二產內部結構中低附加值產業比重高,是普遍問題。多數園區雖然形成了自身的主導產業,也集聚了一批企業,但配套產業、產業鏈不完善,並不能真正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同時存在產業雷同現象,各大園區多數以裝備製造為主導產業,需進一步明確具體產業門類,突出特色,形成具有競爭力的優勢產業集群。

鄭州37個產業園不如1個張江高科和蘇州工業園:偶然OR必然?

鄭州大都市區周邊部分縣市省級園區產業門類

4、效率低而不高

鄭州大都市區範圍內各類開發區、產業集聚區、專業園區規劃規模偏大,但實際開發強度不足,產出效率低。從如下部分園區衛星影像圖可以看出,雖然建設多年但用地一直存在土地閒置空置、未開發以及廠房閒置的現象。通過實地踏勘發現,部分產業園區均有存在低效利用現象,不僅影響到國土空間的利用效率,也將造成發展動力的分散。

鄭州37個產業園不如1個張江高科和蘇州工業園:偶然OR必然?

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用地規劃圖

鄭州37個產業園不如1個張江高科和蘇州工業園:偶然OR必然?

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衛星影像圖(2019)

鄭州37個產業園不如1個張江高科和蘇州工業園:偶然OR必然?

鄭州中牟汽車工業園部分用地衛星影像圖

5、聯動弱而不強

雖然在環鄭州區域已有一系列的產業園區、產業新城、專業園區等空間載體,但整體來看外圍園區缺乏與鄭州主城產業的對接和配套。例如航空港區周邊地區不同功能區之間發展戰略缺乏有效對接,產業分工協作不夠充分,交通聯繫不暢,尚未形成緊密的有機聯繫。

6、模式舊而不新

目前大都市區的高新區、開發區以及各類產業集聚區等多以地方主導為主,產業園區運營模式中地方主導佔絕對多數,達90%以上,運營模式相對單一。地方主導型是當前國內大多數產業園區採取的管理模式,由地方在園區設立專門的派出機構管委會,負責全面管理園區的建設和發展,有較大的經濟管理權限和職能,並接受主管部門必要的指導和制約。

近年來在環鄭州區域逐步出現一些由企業主導投資、開發、運營的新型產業空間,如產業新城、產業小鎮等發展模式在鄭州佈局。

鄭州37個產業園不如1個張江高科和蘇州工業園:偶然OR必然?

鄭州高新區


二、破局:由1.0到4.0

根據園區驅動力可以將我國產業園區發展歷程劃分為四個階段,從不同階段的發展核心動力也可以看出園區1.0-2.0階段,主要為企業提供優惠的土地標準和配套完善的標準廠房,而到了3.0階段則結合產業發展的實際訴求重點為園區企業提供各項綜合配套服務,4.0階段除了要創新產業發展模式,構建產業生態圈,還更加註重人居環境的營造。

鄭州37個產業園不如1個張江高科和蘇州工業園:偶然OR必然?

產業園區發展歷程

未來鄭州大都市區依然是引領全省經濟發展的重心,而產業園區是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產業園需要結合都市區產業功能疏解和自身特色優勢,突出創新驅動戰略和高端服務引領,重新明確戰略定位和在區域中的職能,加速產業高質量發展,創新運營模式和管理理念,加強新舊動能轉換和空間優化重組,加速產業園區從單一的生產園區經濟,向生產、服務、消費功能複合的城市經濟轉型。

針對鄭州大都市區產業園“二次創業”和高質量發展提出以下幾點具體建議:

1、提升戰略定位,明確職能分工

鄭州37個產業園不如1個張江高科和蘇州工業園:偶然OR必然?

鄭州大都市區核心區(鄭汴港融合發展區)

對於大都市區核心區的產業園來說,目前正進入園區4.0階段,創新驅動是核心動力

,應結合“三區一群”等重大戰略和機遇,建議重新明確各產業功能載體的戰略定位和區域職能分工。特別是受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標準影響較大的產業園區,如鄭州的航空港、高新區、經開區,新鄉的經開區、高新區,開封的經開區等,重點強化技術研發、人才、科教等各類創新要素的集聚,應起到引領整個大都市區乃至中原城市群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示範作用。

鄭州37個產業園不如1個張江高科和蘇州工業園:偶然OR必然?

而針對大都市區外圍縣市新鄭、登封、鞏義、長葛、尉氏、武陟、原陽等產業園區,則應轉變發展思路,依託都市區發展戰略機遇期,積極對接鄭州主城區,加強聯動發展。大都市區新興增長中心的園區要重新梳理自身定位,做好產業配套和服務支撐,突出產城融合和科技創新,努力實現從單一的工業主導向二三產業同步發展轉變,從產業園區向綜合城區轉變,從園區經濟向複合的城市經濟轉變。

2、劃定准入門檻,提高用地效率

結合當前國土空間規劃和生態文明建設大背景,產業發展應由低效擴張向內涵發展轉變,提高土地產出效率和投資強度,嚴格控制企業准入,優先導入科技含量高、產業附加值高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挖潛現有建設用地,清理盤活存量建設用地,進低效用地騰退轉優,加快淘汰高汙染高能耗的低端落後產能,對於殭屍企業進行清理,對於低效利用的產業用地,採取空地閒置費、回購等手段,提高用地效率,杜絕企業囤地圈地現象。

對於傳統產業集聚區則應在做優本土傳統優勢產業的同時,提升現代服務業比重,積極從工業主導向高端製造+現代服務雙輪驅動轉變,加速園區“二次創業”。例如目前滎陽市正在做優傳統建築機械的同時,開始向高端裝備、新材料、通用航空等方向發展;尉氏縣產業集聚區正積極加速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結合航空港區的發展,加強與航空經濟的配套發展,積極向臨空物流、臨空製造等高附加值產業和業態拓展。

3、加速產業轉型,培育新興業態

鄭州37個產業園不如1個張江高科和蘇州工業園:偶然OR必然?

未來鄭州大都市區將成為河南智能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集聚極核,未來伴隨工業4.0和互聯網+的深入發展,知識經濟和服務經濟將成為產業轉型的關鍵,積極培育智能製造、大數據、物聯網、文化創意、科技研發等發展。

對於大都市核心區的產業園來說一方面應對於現狀產出效率低、有汙染的傳統工業應逐步淘汰,為高新產業騰挪空間,另一方面應吸引科創型龍頭企業入駐、提升園區技術創新能力是實現轉型發展的最佳路徑。通過深化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互聯網等信息技術與製造業融合發展,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新業態,實現園區產業的升級。

4、改善科創環境,助力創新發展

鄭州37個產業園不如1個張江高科和蘇州工業園:偶然OR必然?

河南是人口大省,作為中心城市的省會鄭州目前卻僅有一所211大學鄭州大學,985大學數量為0。同為中心城市的武漢、成都、西安僅在高校資源上已經遙遙領先,更不用說其他科研資源。

與周邊的長沙、合肥、濟南相比也不具競爭優勢。僅於合肥相比,雖然鄭州GDP遠超合肥,但合肥科教資源優勢明顯,有3所211大學,分別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大學,其中中科大還是985大學。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是唯一一個位於非一線城市的國家科學中心,合肥的創新資源優勢可見一斑。

鄭州37個產業園不如1個張江高科和蘇州工業園:偶然OR必然?

鄭州以及河南需要正視差距和短板,高度重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建設培育,一方面滿足河南1億人對優質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更重要的是積極提升自身科技研發能力,為未來科技創新企業的導入提供重要的技術、人才、服務支撐,這樣才能在國家中心城市建設中更具競爭力,並助力中原更加出彩。

同時加強企業創新,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融合的創新體系,提升企業的創新能力;打造區域技術創新服務平臺,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構建區域特色明顯的優勢產業集群。

5、優化發展模式,構建戰略空間

創新產業空間發展模式,因地制宜鼓勵採取政企合作型開發模式和企業主導型開發運營模式,充分發揮企業的運營優勢,提升用地開發效率,從土地開發、產業培育、企業導入、開發運營、後續發展等制定完備可操作的實施流程,並明確嚴格的園區土地開發獎懲退出機制,真正打破以往粗放的傳統發展思路,杜絕“圈地式、重房產、輕產業”的發展模式。

結合數字經濟、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業態的發展大趨勢,構建文化創意園、科創小鎮、科技園區、大數據園區等新興戰略發展空間,吸聚科創型龍頭企業落戶。

鄭州37個產業園不如1個張江高科和蘇州工業園:偶然OR必然?

目前鄭州已經在行動,積極與阿里巴巴、海康威視等互聯網、物聯網龍頭企業展開合作,謀劃在河南的戰略佈局,目前阿里巴巴(河南)有限公司已成立,落戶鄭東智慧島;鄭州海康威視數字技術有限公司也在龍子湖區域摘地將建設人工智能、大數據為特色的產業園,建設海康威視中原區域總部;此外華為雲運營創新服務中心、華為軟件開發雲服務中心諾基亞5G全球交付中心、中科院計科所大數據研究院等眾多科技企業和研發平臺落地鄭州。

6、強化產業聯動,完善空間佈局

鄭州37個產業園不如1個張江高科和蘇州工業園:偶然OR必然?

最近,鄭州市針對城市功能佈局提出了最新的發展思路,即“東強”、“西美”、“南動”、“北靜”、“中優”、“外聯”,整體來看鄭州城市空間發展的重心是向東和向南。鄭州城市功能佈局直接影響整個都市區產業空間的佈局,“外聯”則是強調鄭州與周邊區域的聯動發展,產業聯動應該成為區域聯動發展的重心,

基於此提出大都市區產業空間的發展指引——“東聯”、”西優”、”北跨”、”南拓”。

鄭州37個產業園不如1個張江高科和蘇州工業園:偶然OR必然?


三、蝶變:由園區邁向都市區


鄭州37個產業園不如1個張江高科和蘇州工業園:偶然OR必然?

1、東聯

強化鄭開科創走廊,積極引導科創型龍頭企業和科研機構佈局,打造新型戰略發展空間,在繼續優化鄭開科創走廊的同時,重點考慮加強開封、航空港區的產業聯繫,突出開港經濟帶的戰略地位,建設開港經濟區作為臨空經濟配套服務、臨空物流、臨空製造等的重要載體和開港聯動的橋頭堡。

2、西優

結合鄭州高新區研發優勢,對滎陽、鞏義、登封、新密等西部縣市特色優勢產業進行優化提升,加速工業提質,突出地方特色,壯大特色裝備、金屬深加工、建材等特色優勢產業集群,並積極培育相關戰略性新興產業。

3、南拓

以航空港區為核心,帶動空港輻射圈層的縣市,周邊縣市產業園區應加強與航空港區聯繫,如

開港經濟區、新尉園區、尉氏產業集聚區應充分利用比臨空港的區位交通優勢,發展臨空製造、臨空服務等產業為鄭州航空港區提供配套服務。

4、北跨

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守生態保護,在黃河治理和生態保護的前提下,逐步推進鄭州“北跨”,探索“北跨黃河”,使黃河變為大鄭州的內河,與新鄉、焦作沿黃地區聯動發展。堅持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實現與新鄉、焦作的產業協作,結合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優勢,強化新鄉高新區、經開區、平原新區、焦作高新區以及武陟、原陽、新鄉縣等產業集聚區與鄭州各產業載體深度融合,打造鄭新、鄭焦產業創新廊道。


鄭州37個產業園不如1個張江高科和蘇州工業園:偶然OR必然?


李俊鵬

大鵬視野戰略策劃中心 主任

聚焦區域和城市發展戰略、國土空間規劃、鄉村振興、文旅項目策劃諮詢、相關規劃技術諮詢,從業10餘年,操盤各類實戰案例100多項。

-----往期推薦 ----


長按二維碼關注“大鵬視野”

鄭州37個產業園不如1個張江高科和蘇州工業園:偶然OR必然?

歡迎添加“李俊鵬”個人ID

鄭州37個產業園不如1個張江高科和蘇州工業園:偶然OR必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