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啟德:中國醫生與醫患關係

作者:韓啟德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名譽主席、北京大學科學技術與醫學史系創系主任、中國科協-北京大學(聯合)科學文化研究院創始院長)

醫患之間有溫情

在醫者陪伴新冠患者注視夕陽的時刻

醫患之間有感動

在湖北人民夾道目送援鄂醫療隊的時刻

然而,醫患之間也時常

會發出不和諧的聲音

造成中國醫患矛盾衝突的原因有很多

站在醫者的角度

該如何認識和化解醫患矛盾?

重磅观点|韩启德:中国医生与医患关系

我曾經是一名醫生,細想自己大約是從坐在醫學系課堂時起,心裡就萌生了詩話般的責任。那種責任恐怕是任何社會財富的創造者們都難以相比的責任,因為我們今後將創造的是一個又一個生命的奇蹟;而且,這份責任也是任何藝術家們美豔絕倫之作品所無法替代的昂貴,因為我們雕琢和修復的將是這個世界上最獨特的生命材質。

回想當年的同窗學友,一張張臉上幾乎都是那麼凝重的表情。因此,醫科學生們似乎更懂得“珍重”二字的份量——從珍重未來的事業到珍重眼下的苦讀;從珍重即將應對的每一個生靈到珍重自身的尊嚴。學校的那段時光應該說充滿著神聖的憧憬。

畢業後,我到了西北農村,在農村基層醫院一干就是11年。西北農村是艱苦的,醫療條件十分簡陋,但我還是獲得了實現醫生責任的機會。為了解除農民的疾苦,我成了“萬金油”大夫,內、外、婦、兒、五官、皮膚科,中醫西醫,什麼都幹;為了滿足患者的要求,我成了“全天候”大夫,一天24小時,隨叫隨到;為了提高診治水平,我成了“醫院建設者”,創造條件建立簡易病房、手術室與化驗室。

我的熱忱服務,換來了廣大農民的信任與愛戴。清晨起床,有時我會在窗臺上發現用手帕包裹的幾個白饃、幾個雞蛋,沒有留名,沒有留言。危重病人被搶救過來後,家人會齊刷刷地走到我的跟前,含著眼淚感謝共產黨派來的好醫生;病人搶救無效死亡,家屬照樣感謝我,還常常反過來安慰我:“不要難過,醫生看得了病,救不了命”。三十年過去了,至今還有我當時的病人來找到我,表達他們的感激之情,每當那時,我感到無比的幸福,感到醫生職業的神聖與高尚。

重磅观点|韩启德:中国医生与医患关系

希波克拉底:“我要竭盡全力,採取我認為有利於病人的醫療措施,不能給病人帶來痛苦與危害。”

翻開歷史,從希波克拉底到孫思邈,醫生從來是一個高貴的職業,崇尚醫學、尊重大夫是古今中外淵源不斷的民情民意。我所看到的中國的醫生,在百廢待興的建國初期,甚至在十年動亂無章無序的年代,都始終保持著與患者和諧密切的關係,醫患之間往來不見塵沙,相處不聞雜音。

2003年的SARS和這幾個月的新冠疫情襲來時,我們的醫護們是用自己的血肉身軀擋在億萬民眾與病魔之間。其實他們比任何人都更知道疫情的兇險,他們中的很多人甚至做好了與親人訣別的準備。今天,隔著漸漸淡去的硝煙,我們不應該草率地切斷如此悲壯的記憶。

重磅观点|韩启德:中国医生与医患关系

左:湖北人民送別援鄂醫療隊 右:醫者陪同新冠患者看夕陽

應該說,我們的醫務工作者歷來具有在大勢面前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的精神,有在艱難落後條件下忍辱負重、勇於獻身的品格,有在科學的路上堅韌頑強、兼容幷蓄的優良作風,這一切構成了一個響亮的名稱——中國醫生!

今天,我們這支具有中國特色的醫療隊伍,正面臨社會轉型時期的嚴峻挑戰,醫患關係出現緊張趨勢。

造成醫患關係緊張的原因很多,例如醫療資源配置不當,基層醫療力量薄弱,病人湧向大醫院,使大醫院醫務人員超負荷工作;例如患者的期望值過高,甚或錯誤地把醫患關係看作簡單的消費提供者與消費者之間的關係;例如公共醫療保險水平跟不上醫藥費用的急劇升高;例如處理醫療糾紛法制與處置辦法不完善,等等。但我認為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醫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對醫生“知識、情感、道德”合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能否認,醫療技術的快速發展或多或少伴隨著醫學終極目標的模糊。醫學的目的原本是解救於疾病苦難之中的人,但是由於片面地誇大技術的作用,甚至技術至上,結果是人的存在被抽空了,病人無形中僅僅成為疾病的載體。

重磅观点|韩启德:中国医生与医患关系

《劍橋醫學史》的作者羅伊·波特

《劍橋醫學史》的作者羅伊·波特說:“醫學有時似乎由主要對發展它的技術能力感興趣的精英領導,而他們很少考慮它的目的和價值,甚至個人的痛苦”。“醫生和‘消費者’一樣成為技術至善論者,他們被鎖定在渴望創造雄心勃勃‘能做,必須做’的幻想中”,而現代醫學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是一個把自己看作科學家的醫生,而不可能培養出病人通常需要的,能關心人的醫生”,我同意波特先生的觀點,並深有同感。

醫者,必須拒絕冷漠。其實,更多的時候患者是渴望從醫生那裡得到精神上的慰藉,他們渴望聽到醫生耐心地解釋病情,他們在意醫生的一個動作,一句話,一個觸摸,一句提醒。這種時候如果我們的醫生輕慢了這些看似隨意的東西,就會對患者帶來傷害。職業的真諦往往就在這隨意之間。

事實是,醫生和患者之間的關係是無法割斷的。沒有患者,就無從談到醫生的成就。所謂“大醫”都是始於心誠,而成於精湛。我的很多同道們說到此生最大的欣慰,認定皆因患者而生。看得出,倘若離開了患者真不知道事業於他們還有什麼意義?生命於他們又還有什麼意義?與此同時,我們廣大的人民群眾也正是因為有了那麼多盡職的醫生,才更多了安寧和平靜。

有人說,現今的中國境內,醫生在百姓的心目中正在失去應有的尊嚴和形象,民眾對於這樣一個人道的職業表現出相當低落的信心。這是很不正常的現象,令人深感擔憂。如果患者對醫生心存障礙,缺乏信心,那麼在治療上很難獲得預期的效果。而如果醫生時時提心吊膽,迴避風險、放棄極限,那麼不知該有多少生死轉機因此喪失。

維護醫生的整體形象是維護群眾健康的前提。顯然,醫生的形象扭曲,既不利於從醫者人格的確立和技術的發展,同時更不利於廣大群眾的防病治病。

我們中國擁有一支特別能奉獻,特別能吃苦,醫療水平正在不斷提高的醫生隊伍。在他們身上體現著社會的良心,體現著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特有的優良品質。他們的貢獻應該受到全社會的肯定和讚揚,他們的職業應該受到全社會的尊重和支持。

當然我們的醫生們也正承受著社會轉型時期嚴峻的挑戰,肩負著比發達國家醫生更加艱鉅的社會責任。我們的醫生們不僅要努力提高醫術水平,更要不斷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要認識到我們面對的不僅是病,而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人,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醫學的初心:醫學是人類情感和人性的表達,目的在於維繫人類自身的價值和保護自身的生產能力。

我相信,只要我們的醫生們堅持這樣去做,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髮展和各項制度的完善,我國的醫患關係是會越來越和諧的。

(本文為作者根據2005年為《我們的醫生》(作者袁源)所寫序的內容修改而成。需要說明的是,本文只是表述中國醫生的特質以及在改善醫患關係中可發揮的作用,並非對當前醫患關係的全面闡釋)

製版:張雪梅

或許你想看

肺炎的歷史解讀

重磅观点|韩启德:中国医生与医患关系重磅观点|韩启德:中国医生与医患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