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源區:首次大規模使用旱地育秧新技術 晉祠大米備耕忙

又到了晉祠大米一年一度的育秧時節,以往在晉源區種植水稻的村裡,農戶們都是在稻田裡育秧,俗稱水育秧。今年晉祠大米種植融入科技手段,將育秧搬進了大棚裡, 這項新技術就是機械自動育秧生產新技術——旱地育秧,這也是這項技術在晉祠大米產地的首次大規模應用。

晉源區:首次大規模使用旱地育秧新技術 晉祠大米備耕忙

任福貴是晉源區花塔村村委副主任,有45年水稻種植經驗。今天,他組織農戶進行第二次旱地育秧。

【採訪:晉源區花塔村村委會副主任 任福貴】(把(育秧盆)盆放進去 自動(放)底土 自動撒種子 自動蓋土 自動把它輸送進(大棚)去 完了放到地下就可以了 噴水裡面是自動噴水 旱育秧適應機械化程度的發展)

育秧是水稻生產的關鍵環節,秧苗的好壞直接影響水稻在田間的生長速度和秋後的產量。旱地育秧的方式不僅加快了生產速度,質量還特別高。

晉源區:首次大規模使用旱地育秧新技術 晉祠大米備耕忙

【採訪:晉源區花塔村村委會副主任 任福貴】(我們原先(水育秧)40多個人一天能育十幾畝地 現在13個人能育150畝地 這就提高了好幾倍 再一個大棚溫室裡不受外面氣候的影響 它有一個小氣候 生長速度和種子的根部發達 就是插下去以後不換苗 有很大的好處)

經過去年試驗之後,晉源區從今年開始進行大面積推廣。在花塔村建設的11個育秧大棚,可以為附近五個村落的600畝水稻進行育秧。機械化旱地育秧顯著降低了秧苗的感病率,插秧後成活率可以達到95%,水稻畝產量也由原來的800斤上升至1200斤。

晉源區:首次大規模使用旱地育秧新技術 晉祠大米備耕忙

【採訪:晉源區花塔村村委會副主任 任福貴】(政府也派技術員(指導) 根據原先水育秧的技術 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起來 把這個東西(旱地育秧)逐漸完善 逐漸在降低成本 所以現在政府 大力扶植 大力支持 把這個旱地育秧逐漸推廣開 對糧食增產 增效有很大好處)

晉源區:首次大規模使用旱地育秧新技術 晉祠大米備耕忙

晉源區以良種為核心,以良法為手段,以良田為基礎,通過加大資金、技術、管理、設備扶持力度,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來振興晉祠大米品牌,推動晉祠大米提質增效。

【採訪:晉源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 原有明】(進一步擴大我們晉祠水稻的種植面積 提高晉祠水稻的品質 重塑晉祠大米的品牌形象 把我們的晉祠大米種植 作為一個田園綜合體 打造成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示範 也具有休閒觀光旅遊 農業一二三產相互融合的一個農村新型的產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