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已暮,夏將至——從“雨生百穀”看古人如何描繪春季節氣


春已暮,夏將至——從“雨生百穀”看古人如何描繪春季節氣

穀雨,雨生百穀

今天是穀雨,二十四節氣的第六個節氣,也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穀雨的到來說明春季即將過去,夏季正將趕來。穀雨取"雨生百穀"之義,在這個階段,降水明顯增加,田中作物最需要雨水的滋潤。正所謂"春雨貴如油"。若雨水充足而及時,穀類作物就能茁壯成長。

一直覺得中國傳統的二十四節氣是個神奇存在,我國自古便是農業大國,二十四節氣不僅總結了農耕時代的天氣規律,上,應天時;還囊括了大地萬物的生長規律,下,順地利;為人們田耕勞作提供了寶貴的指導經驗,可至人和。

穀雨已至,炎夏不遠。自古以來,人們以節氣識時令,更有許多圍繞節氣的特殊活動,那即將過去的春季都有哪些節氣,古人又是如何來抒發對於節氣的情懷呢?



立春


春已暮,夏將至——從“雨生百穀”看古人如何描繪春季節氣

立春,萬物起始


二十四節氣之一,立,是開始之意;春,代表著溫暖、生長。立春一到,代表著進入春季,意味著新的一個輪迴已開啟,萬物起始、一切更生。這天之後,人們能明顯地覺得白天的時間變長了,氣候也逐漸向暖發展,不再有冬天的寒冷刺骨之感。

唐 白居易《立春日酬錢員外曲江同行見贈》

下直遇春日,垂鞭出禁闈。兩人攜手語,十里看山歸。柳色早黃淺,水文新綠微。

風光向晚好,車馬近南稀。機盡笑相顧,不驚鷗鷺飛。

一年之計在於春,告別嚴冬,萬物復甦之際,踏春而行,賞美景,作詩賦,實屬人生一大快事。立春那天,樂天兄和他的同事下了班之後騎馬離開煩人的辦公樓,一起遊玩,兩人攜手並行,一路好山好水,柳枝抽出新芽,水面波紋清澈,兩人一直逛至黃昏,卻發現這春景簡直"愈夜愈美麗"啊,而且因為天色已晚,路上行人車馬都逐漸減少,兩人感覺自己彷彿回到貪玩的孩童時代,竟然玩得忘了時間,那一刻俗世煩惱似乎都煙消雲散,二人相視而笑,沒有驚動空中的飛鳥。

這首詩寥寥幾句描繪了春景,抒發了遊玩之意,兩個童心未泯的"大孩子"形象躍然紙上,讓人忍俊不禁。從一個側面也反映了春日伊始山水景色的確美得讓人不想回家,這個時候去踏青尋春是再合適不過的了。

雨水


春已暮,夏將至——從“雨生百穀”看古人如何描繪春季節氣

雨水,草木萌動

雨水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個節氣。雨水節氣後,日照時長增加,氣溫回升較快,降雨逐漸增多,但降雨量多以小雨或毛毛細雨為主。南方草木萌動,進入真正意義上的春天。雨水節氣的天氣特點對越冬的作物生長影響很大,農家諺語說:"雨水有雨莊稼好,大春小春一片寶。"

唐 韓愈《初春小雨》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京城大道上空雨絲紛紛,像酥酪般細滑而滋潤,遠遠望去,草色依稀連成一片,近看時卻顯得稀疏。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東西,遠遠超過了煙柳滿城衰落的晚春景色。

韓愈的這首詩猶如一幅絕美的畫卷,將春雨細密潤澤的姿態描畫得栩栩如生,全詩沒有任何一個描述顏色的詞,卻能讓人想象出雨、草、春的顏色,並且組合在一起,形成若有似無的獨特顏色,極淡,卻勝似萬紫千紅,將早春毛毛雨的絲滑之感描摹得尤其細膩。

驚蟄


春已暮,夏將至——從“雨生百穀”看古人如何描繪春季節氣

驚蟄,蟄蟲驚醒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越冬的蟄蟲。陽氣上升、氣溫回暖、雨水增多,日照時間也有了明顯的增加。驚蟄後,"春雷響,萬物長",農家無閒。中國南方大部地區進入春耕大忙時節,北方地區也漸漸入春,春耕由南向北漸次展開。

唐 韋應物《觀田家》節選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

一場微細的春雨讓百草充滿生機,一聲隆隆的春雷之後,驚蟄節令來臨。種田人家一年能有幾天空閒,田中勞作從驚蟄開始忙碌起來。這首詩既寫出萬木逢春雨的欣欣向榮,又表達了詩人的欣喜之情。驚蟄至,春耕始,農民的艱辛勞作自此開始。

小時候,對驚蟄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一聲春雷。春雷彷彿是蟲類的起床鬧鐘,只要春雷一響,各種蛇蟲鼠蟻就要從冬眠中甦醒,開始出洞覓食了。所以驚蟄過後,外面的飛蟲就會慢慢多起來,家裡各類防蟲神器又可以有用武之地了。

春分


春已暮,夏將至——從“雨生百穀”看古人如何描繪春季節氣

春分,春已過半

春分,是春季第四個節氣。春分時,太陽直射點在赤道上,南北半球晝夜平分,也就是白天與黑夜一樣長。春分是春天的中間時刻,又稱春之半。俗話說:一場春雨一場暖,春雨過後忙耕田。春分過後,春季大忙季節就要開始,春耕春種即將進入繁忙階段。

唐 杜牧《村行》

春半南陽西,柔桑過村塢。娉娉垂柳風,點點回塘雨。

蓑唱牧牛兒,籬窺茜裙女。半溼解征衫,主人饋雞黍。

仲春時節,杜牧經過南陽縣西,看到村莊裡的桑樹都長出了嫩芽,和風吹拂著依依垂柳,宛如搖曳生姿的少女,點點細雨滴在曲折的池塘上。披著蓑衣的牧童在唱歌,穿著紅裙的少女隔著籬笆偷偷張望。由於衣裳被細雨淋得半溼,杜牧就走進一戶農家,想要歇歇腳,哪想到主人十分熱情地招呼,還擺出豐盛的飯菜招待。

這首五律小詩語言輕快,意境優美,猶如一幅優美的農村風景畫。此畫不是靜態的,而是有著動態美。風拂垂柳、雨落漣漪、牧童歌唱、少女張望。此情此景,有聲有色。村人好客、飯菜豐盛,又將農村人民勤勞質樸、熱情好客的品質以及淳樸民風烘托出來,讀起來更是朗朗上口,清麗生動。

清明


春已暮,夏將至——從“雨生百穀”看古人如何描繪春季節氣

清明,細雨紛紛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是春季的第五個節氣,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掃墓祭祖與踏青郊遊是清明節的兩大禮俗主題,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

唐 孟浩然《清明即事》

帝裡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車聲上路合,柳色東城翠。

花落草齊生,鶯飛蝶雙戲。空堂坐相憶,酌茗聊代醉。

適逢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帝都定是熱鬧非凡,而浩然兄隻身在外,難免各種離愁別緒一齊湧上心頭。踏青、祭祖的人們在街上穿梭,馬車軲轆聲不停。春風撫著翠綠的柳枝,落花飛舞,草木茂盛,鳥兒蝴蝶嬉戲打鬧。屋外一片熱鬧,屋內卻惟有自己孤身一人,坐在空蕩的大堂裡回首往事,只能以茶代酒,聊以慰藉。孟浩然的這個清明,分外寂寥。

說起清明的詩句,最膾炙人口的是杜牧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其實孟浩然的這首《清明即事》也有別樣滋味。寫這首詩時,浩然兄不在京城,格外想念京城生活。通過屋內外的一熱鬧一冷清的情景對比,更加凸顯當時寂寥憂愁的情緒,與王維的"每逢佳節倍思親"有異曲同工之妙。

穀雨


春已暮,夏將至——從“雨生百穀”看古人如何描繪春季節氣

穀雨,春已至暮


穀雨最主要的特點就是多雨,有利於穀物生長。穀雨時節,南方地區"楊花落儘子規啼",柳絮飛落,杜鵑夜啼,時至暮春。

宋 范成大《晚春田園雜興》

穀雨如絲復似塵,煮瓶浮蠟正嘗新。牡丹破萼櫻桃熟,未許飛花減卻春。

細雨像絲線一樣落在地上,飛濺起來又像是塵土,煮酒的瓶子上,封口的蠟還浮在上面,現在正是品嚐新釀好酒的時候。牡丹開,櫻桃熟,不用過太久,就要花謝花飛春歸去,春天就結束了。

范成大一直以寫田園小詩出名,《晚春田園雜興》其實是一組詩,共有12首,這是其中的第10首,這組七絕描寫了暮春的景色和農村的田園風貌,將當時農村人民的勞作辛苦、鄉間質樸景色都描述得極為詳細,猶如南宋鄉村生活的田園史詩。

春已暮,夏將至——從“雨生百穀”看古人如何描繪春季節氣

春已暮,夏將至


從節氣上說,春季已經接近尾聲,一年中的第二個季節馬上來臨。從日期上說,公曆4月已接近尾聲,一年的三分之一也馬上過去。古人素有惜春傷春之情,是對美好年華的不捨與追思。時間素來匆匆,如今,我們一樣感嘆歲月易逝,美好短暫。但

傷春悲秋從來不是主流,唯有把握每一個當下,珍惜生命每一個時刻,在有限的生命裡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才不會有太多遺憾與後悔。

作者簡介:葉讀君,資深中年少女,愛好教育、文學、歷史和心理學。歡迎關注我,一起聊聊看過的書,走過的路,還有未知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